这种核桃,曾被公认灭绝!北京博士深入云南哀牢山,首次发现,引发国际关注!
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系核桃研究团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以“The rediscovery of Carya poilanei (Juglandaceae) after 63 years reveals a new record from China”为题,正式报道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我国云南省境内,首次发现了曾被公认灭绝的波氏山核桃。北师大核桃研究团队的博士生章为平为文章第一和通讯作者,白伟宁教授、张大勇教授为共同作者。
波氏山核桃植株
波氏山核桃(Carya poilanei)最早由法国植物学家Auguste Chevalier在1941年首次报道,但目前只有在老挝(1932年)、越南(1937年)和泰国(1958年)采集的3份标本信息。由于馆藏标本太过古老,植物学家一直试图在波氏山核桃的模式产地(越南北部)去找寻该物种,但多次尝试均无所获。而在过去,中国被认为没有该物种的分布,本次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波氏山核桃的分布区和栖息地
7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章为平在云南省开展山核桃属野外调查采样时,意外地在哀牢山脉东侧海拔超过1800米以上的建水县坡头乡发现了该物种,其栖息地和形态特征如图所示。通过进一步深入探寻,在该物种栖息的石灰岩山地生境中共发现了三个破碎化的极小种群,保存了约50棵的成年大树和一定数量的幼树、幼苗,虽然成年大树的结果率比较低。
波氏山核桃的形态特征
波氏山核桃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体型最大的新纪录物种之一,所发现的最大一株树高达40余米,胸径约2米,树龄超过300年。这一发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所付出的长期不懈努力,也为今后山核桃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5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40和31421063)、“111”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13008)和“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现的波氏山核桃的生长地并不隶属于自然保护区,而是大山深处古老村庄的后山。据当地人讲,正是这些树木靠近村庄并长的十分巨大,才使得它们被视为神树没有遭到砍伐。由于数据缺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并未收录该物种信息。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波氏山核桃的濒危状况应评估为极危(CR),随时面临着灭绝的风险。另外,研究团队建议,该物种应增补列入新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及《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由于波氏山核桃的种群和个体数量均十分有限,以及它所栖息的生境高度破碎化和分布区极为狭小,今后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对其进行抢救性的原地保护和植物园迁地保护。
延伸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1923年更名为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1998年扩展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建立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单位,以及“211工程”和“985项目”重点建设单位。
学院下设生物系和生态系,生物学为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生态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生物学被列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态服务产业规划与设计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等8个专门性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生命科学学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