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区丨打造草原最美公路——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张志耕
关注我哟
☀定期推送科技与知识产权事件,政策解读 ,项目进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识等科技动态,提供政策查询、专利检索、需求对接、专业课程等诸多优质服务,内蒙古最权威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编者按:为激发本土人才活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和人人争相成才的良好氛围,自治区授予10位专家学者2017年度“自治区杰出人才奖”。“创新内蒙古”将陆续转发《内蒙古日报》“深入推进人才强区”专栏文章,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科研成果,希望广大干部职工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奋发进取,努力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引领者、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天转发第五篇《打造草原最美公路 ——记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张志耕》。
路与草原和谐相处,白霍公路是在张志耕“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下建成的。
“13年了,它能保持得如此完好,我也心满意足了。”一场大雨过后,笔者和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志耕回访了“老集高速”(京藏高速公路集宁到老爷庙段),这是十多年前他作为总工程师修建的。从蒙冀交界处新建的“草原之门”向西望去,4条车道标线如同洁白的哈达,道路两侧的植物防护带郁郁葱葱,水泥预制件结结实实地固定在坡面之上。
“老集高速”是张志耕的处女作、代表作,也是一个实验基地。针对沿线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艰苦的建设环境,张志耕和他的队友创造性地引进和研发出干振碎石桩软土地基处理、网格法路基施工、利用冲击式压路机冲压巨粒土填筑路基、U形桥台混凝土填芯料石镶面、利用塑料模具工厂化预制混凝土小型构件、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肩板、喷砂法桥面清浆打毛处理、厚基质喷附生态恢复和厢式沥青混合料保温运输等新工艺、新技术20多项,不仅提高了“老集高速”的工程质量,还缩短工期1年、节约项目资金近1亿元。
“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几乎每年我都会来看看。”张志耕告诉笔者,其实路表出现的坑槽,不一定就是偷工减料造成的,有时是由于防渗漏和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的。
“建路就应该建会呼吸的路。”张志耕说,“‘老集高速’这么多年保持得如此完好,和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有很大关系。我们在路肩板下面对应面层与基层交接处设置了7厘米厚的透水混凝土排水层,渗入路面的水通过路面横坡排至边沟,同时干爽的空气也能进入路面,从而使路面保持干燥状态。”2006年,“老集高速”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Super pave混合料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老集高速”的建设管理单位被自治区授予“全区公路建设突出贡献单位”,主要负责人张志耕被授予“全区公路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老集高速”在服役10年后接受体检,其结果是MQI指标优秀率在99%以上,各分项指标PQI、SCI、BCI、TCI的优秀率均在90%以上!
白霍公路(白音华——霍林郭勒)也是一条让张志耕骄傲的路。这是国内第一条100公里面、板厚32厘米的水泥混凝土路,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西苏旗通往外界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途经草原、沙漠、丘陵,直通霍林郭勒。整个项目是在无路、无电、无信号、风大、干燥、温差大、最低气温零下45度、沿线建筑材料奇缺的条件下建成的。而且,建成的公路经得起极重拉煤车的冲击和碾压、极度严寒和大风天气的考验。
张志耕的童年是在白音锡勒草原上度过的。那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明镜般镶嵌在草原上,鲜花遍地……但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没有公路,只有自然形成的羊肠小道。
“我母亲是医生,常常到牧民家里去接生、看病人。我父亲是兽医,要去各牧业点为牧民排忧解难指导生产。哥哥到省城上大学,寒暑假都要回来。他们每次外出归来,我都能听到关于公路的期盼,也能看到因为道路不畅通而烦恼的表情。我相信,这条公路,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人的殷切期盼。在童年的冬天常有坏消息传来,有人出去卖羊皮迷了路,冻死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放羊遭遇暴风雪失踪……能有幸参与到家乡公路建设项目中,能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为家乡铺设一条公路,是我儿时的梦想。”张志耕说。
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张志耕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常年不回家,伴着风沙雨雪吃饭、睡帐篷;在路边建了个小气象站,一边搞实验一边修路;为了不破坏草场,想了很多招数,硬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研究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给霍林郭勒和西苏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草、肉、煤通过这条公路可以卖到东北三省、新疆;沿线有两个服务区,可以休息、吃饭,白毛风刮起的时候,牧民再也不会迷路了……
张志耕和他的团队在白霍公路艰苦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了许多不可能,其中“严寒地区超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14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不仅填补了我国严寒地区极重荷载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高等级公路建设空白,还连带出多项成果,后全部被纳入《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大范围推广后几乎指导了国内至少一半以上的重载水泥路建设项目。国际水泥混凝土路面协会主席评价:“白霍公路建设中所总结出的沥青功能层等应用,对世界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都有指导意义”。
“我是在没有公路的环境中长大的,深知公路的重要性。在草原深处建设一条通往富裕、开放的通道,也是我这个草原儿女应尽的义务。”张志耕说,今后几年,他将充分利用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创建不久的院士工作站、特殊环境公路建设技术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创面修复及路域生态系统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为自治区聚集一批高精尖技术创新人才,研发一整套具有北疆特色的螺旋式、循环上升并可持续的地方标准或规范,为自治区的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生态公路等建设任务出力。
科研成果
★在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稀土改性堇青石陶瓷和铝合金材料的机理,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氧化钛基纳米粉体、纳米薄膜和纳米管的微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发现了稀土添加可有效控制扩散、固溶、相变、结晶和致密化等材料物理化学行为,从而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获得的许多结论对于开发高性能陶瓷、纳米材料和铝合金材料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在材料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很有造诣。发明了富铈混合稀土变质A356铝合金铸锭、稀土变质5182铝合金大截面圆棒、7A04高强度铝合金空心锭等连续铸造技术;还研发出具有高硬度耐热表面的铝合金棒材、高温熔体过滤用泡沫陶瓷以及风积沙系列陶瓷产品与技术。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累计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 收录40余篇,论文发表在J. Amer. Cer. Soc、Mater. Des、Scripta Mater、J. Mafer. Sci和Mater. Sci. Eng: A等杂志上;部分论文被发表在J. Catal、Chem. Mater、Appl. Catal B和Cryst. Growth & Des等国际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科的权威杂志上的论文所引用。
★主持的项目“稀土改性的堇青石陶瓷和氧化钛陶瓷的相变、微结构及性能研究”获2010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具有储氧功能的堇青石基复合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稀土改性的纳米氧化钛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高温熔体过滤设备”“利用沙漠风积沙制备石英质陶瓷的技术”和“利用沙漠风积沙制备堇青石质陶瓷的方法”等10余项新材料及其合成技术荣获中国发明专利。
张志耕
张志耕(左一)与他的团队在工作中。
汉族,1965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系道路与桥梁专业,199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2007年获天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后又进入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领域博士后工作站工作,2012年顺利出站;自治区首届“草原英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正高级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来源:内蒙古日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