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历震记
注:又是“5.12”,难忘14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汶川大地震。旧文重提,以示缅怀。
历震记
一、惊心动魄两分钟
五月十二日下午14∶28,离上课时间还有两分钟,操场上的学生正逐渐回到教室。一切与平时没有两样。我刚接完一个老师的请假电话,突然,听见楼上有异样的响声,正纳闷,脚下已感到晃动。
“地震了!”念头一闪,拔腿奔出办公楼,冲向教学楼。二十多米的距离,我看到的是摇晃的楼房,踩到的是高低不平的操场。事后想,这就叫“地动山摇”!
当我赶到教学楼前,看见学生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引导下,正从三个门快速向操场安全地集结。整个过程与我们以前的安全演练一样。所不同的是,师生的脸部表情由过去的轻松变成了现在的惊恐!我只知道急速地重复“别怕!快!小心!”不到两分钟,所有学生全部撤离教学楼。
虽然过程只有短短的两分钟,文字也只有寥寥几十字,但我知道,这是我们师生突破地狱之门的两分钟!是体现纪律意志和情操的两分钟!谁都知道,在这危急时刻,早跨出大门一步,就意味着生,晚出一步或许就意味着死!在这生死攸关之时,我的学生没有乱,我的老师没忘记自己的职责,站在楼梯口,指挥学生有序撤离!最后离开教学楼!整个过程,没有一个老师退却!有力地保证了疏散中的安全。没有一个学生摔倒,没有一个学生受伤。学生在操场上分班集结后,我紧张的心情有所释然。
哪地震了?现在该怎么办?上级有什么要求?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一头雾水。通讯联系中断,无法把情况向局里汇报。也得不到上级的指示,惊魂未定的学生开始哭泣。所有老师都在安抚学生,稳定学生情绪。我只好派两位教师开车到局里汇报学校情况,请求下一步的工作。
这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家长越来越多,看到安全的子女,与子女抱头痛哭。坏消息也通过家长不断传来:什么地方死了多少人;什么地方已垮塌;什么地方拥挤踩死了人……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到下午五点,多数学生已被家长接走。这时有老师向我请假,希望去幼儿园看看孩子或回家看看老人,我马上同意了。这时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和儿子,立即掏出手机,发现儿子两小时前已来过询问短信,知道他已平安,但与父母联系不上,不安的心情又增加了一分,只能默默祝福老人平安!
为了及时了解学校受损情况,我把管理人员分为三组,冒着余震分头查看设备设施情况,并书面报教育局。直到晚上七点,最后两个学生被家长接走。我立即安排管理干部晚上在校值班。
七点刚过,部分回家的老师又带着亲属和卧具回到了学校。因为有通知,晚上将有较大的余震,政府要求大家不要在家睡觉,于是他们想到了学校操场比较安全。
没有水,没有电,通讯不畅,除了从收音机里知道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外,没有更多的信息,大家谈论的也不外乎是当时的经历及商场的食品、饮水等必需品被抢购一空的话题。虽然,我一点都没准备,晚餐也就以同事送的一袋奶对付,一点也不觉得饿,对父母、儿子的牵挂、几十个避难职工家属的安排,让我忧心忡忡。入夜,大家将体操垫抬出来作床,体验着幕天席地的生活。一波又一波的余震,不断惊扰着疲惫不堪的人们,大家都在似睡非睡中等待黎明!
快零点时,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传来了父母报平安、亲人朋友关心的短信,还接到儿子告诉他被老师安排到当地同学家的消息,心情轻松不少。
活着比什么都好!
二、震后第一天
快到天明,几颗零星小雨又把我的心揪了起来:屋里不能去,外面下雨,这么多老小怎么办?
我找来办公室主任,叫她安排人去买棚布,着手搭建简易地震棚。棚布买回来了,在没支撑的操场上,该怎么搭?雨丝越来越密,大伙儿也越来越着急。这时,“难民”中一位受过野外生存训练的退伍军人站了出来。在他的指挥下,长约五十米的地震棚很快搭好了,在空旷的操场上显得格外壮观。
所有人都住了进去,紧张、忙碌与疲惫都被暂时的轻松心情代替。
雨越下越大,余震不断发生,棚内很多地方都在漏雨,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介绍灾情的声音在耳边回绕,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我意识到,目前的状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必须要让所有人有思想准备,要统一协调大家的行为,共同维护这个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我找来在场的学校管理干部,说了我的想法,取得了大家的支持,于是通过手持话筒,召开首次“难民”大会:因为地震灾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集体,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共度抗震难关。从目前的情况看,没有任何迹象和信息表明我们将在这里坚持多久。为此,我们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决定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在此期间的管理。
第一、无论你是学校职工,还是家属,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不论你是本单位的还是外单位的人员,只要你在这棚布下,大家就要服从指挥,听从领导;
第二、要团结互助,互通有无,注意照顾老人和小孩;
第三、注意环境卫生,不乱扔生活垃圾;
第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男同志,现在不需要我们铁肩担道义,也不需要我们双手绘丹青,只需要我们切实承担起对这里的老人和小孩的安全、生活进行照顾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雨越下越大,漏雨的地方越来越多,要想挺过今晚,必须加层棚布;环境也需打扫。希望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接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建临时家园的场面。
又是一个夜晚降临,棚外雨下个不停,棚内大家围在一起,交换各自了解到的灾害信息。一群灾民在为另一群灾民的命运担心!
市内各大医院都住满了伤员,九州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住的是来自重灾区的灾民。缺医、缺药、缺食、缺衣是普遍现象。一些市民主动去服务,送去衣物食品。
三、“灾民”的善举
虽然昨天搭建的简易地震棚解决了在校的老师和家属的居住问题,可还有许多老师和分散在绵阳、江油、广元、成都、德阳等地的退休职工还杳无音信,他们有没有受伤?住房是否还完好?通讯的中断让信息极为闭塞。今天早上,有人发现电话能打通了,我马上和办公室主任一道给每个教师打电话、发短信,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反馈回来的信息让人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听说中心医院转来了很多灾区的重病人,缺少食物和衣服,李琼和张静两位老师安顿好自己的家人后,凑钱买了纯净水和食品,带着衣物到医院当志愿者,给伤病员喂饭,帮助医院搬运药品和器械。听到医院需要人手的消息,下午,更多的老师参与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去。
随着获救的人越来越多,带出来的消息也让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沉重,灾情远比我们想像中要严重得多。“石老师呢?”大家想到了去年才公招到我校的石老师,她的家在北川。铺位是空的,人不知到哪去了。会不会出事了?大家纷纷猜测。
晚上,失踪了一整天的石老师终于出现了,显得十分疲惫。终于,有人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你家人……还好吧?”“死了。”大家心一沉,没有人再说话。石老师却显得很平静,通过她的叙述,大家知道她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四位亲人。那么这一整天……“找亲人去了,知道了确切的消息后,我就想帮助更多活着的人,就去九洲体育馆当志愿者。明天,我还要去。”没有眼泪,没有豪言壮语,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一种无比的坚强。我蓦地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外地人看来,我们也是灾民,可我们自认为不是灾民。虽然我们有家不能回,但更多的人是无家可回!给无家可回的人一点帮助就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因此给灾民捐献钱物都变成自觉行动。
我安排两名老师去采购灾民急需的纯净水、方便食品。他们跑了好几家,终于找到了一家货源比较充足的。可一问价,还是比平常略高了一些。老师向店主说明是去赈灾的,店主二话没说,全部以进价卖了。没有车运,两位老师找到市场外一个躲灾的货车车主,听说是运送赈灾物资,车主立刻对车上正在哄孩子的妻子说:“你们下去!”一连串的问题都解决了,顺利得让人惊讶。拉着满满一车救灾物资赶到教育局时,居然是第二个送达的学校。
送物资的老师刚从教育局回来,专家又来对校舍进行鉴定,大家忐忑不安地围着专家,没有规律的生活让平日里忙碌惯了的老师们极不习惯。专家鉴定的结果是:学校唯一的一栋教学楼在地震中遭到破坏,承重墙和承力柱都发现了大面积裂缝,需加固后方能使用。学校立即在教学楼四周拉起了警戒线。可大家上厕所必须经过教学楼旁,学校又赶紧把尚能使用的办公楼打开,让大家尽量使用那里仅有的几个的厕所。
下午五点多,王峥老师从北川回来了。他一早就去那里寻找没有音信的亲人。虽然从电视上看到了种种北川震后的画面,大家还是期望从他的口中了解些什么。回来后的他异常沉默,只说了一句:“我们还活着,真好。”大家一片沉默。王老师怀中,五个月大的女儿笑靥如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