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官兵,科学用氧,还需掌握这些注意事项
高原用氧有方可循
■李春梅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姜 晨绘
氧气被高原官兵称为“第二粮食”。为了让广大官兵科学、规范用氧,本期我们邀请国家高原用氧军用标准制定组专家、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原病防治专家晋军教授,为战友们介绍高原用氧的相关知识。
记者:刚上高原的官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吸氧?
晋军:高原地区低压低氧,官兵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时,可能因机体缺氧引发急性高原反应,常见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当战友们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时,可通过吸氧的方式缓解。吸氧还可以防止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并发症,如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已经适应高原环境的战友可以定期吸氧,有助于防止缺血缺氧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记者:官兵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后,基层军医应如何处理?
晋军:官兵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后,基层军医应先以询问的方式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判,如根据官兵出现的头痛、呕吐程度及其他相关症状,判定其属于轻度反应者、中度反应者和重度反应者中的哪一类,并制订用氧方案,以确保有效吸氧。
记者:针对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用氧方案有何区别?
晋军: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不同,用氧方案也不同。如果出现轻度急性高原反应,如有轻微头疼、头晕或轻度疲劳感时,不必急于吸氧,应先克服对高原的恐惧心理,同时充分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受凉及剧烈活动等,使机体逐渐习服高原;如果出现中、重度急性高原反应,有头疼欲裂、头晕、恶心呕吐、睡眠质量明显变差等症状,建议每天连续吸氧2小时。若吸氧后症状未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此外,建议战友们平时使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以准确判断缺氧状态,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记者:常驻高原的官兵应该如何吸氧?
晋军:常驻高原的官兵可根据自身出现的慢性高原病症状,并结合血红蛋白浓度(Hb)的检测结果和常驻海拔来确定用氧方案。驻海拔3000-4000米地区的战友,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建议每天吸氧1次,每次连续吸氧1小时;如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但高原反应明显,也应每天吸氧1次,每次连续吸氧1小时。驻海拔4000-4500米地区的战友,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建议每天吸氧1次,每次连续吸氧1小时;如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但出现轻微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等慢性高原病症状,建议每周吸氧2次,每次连续吸氧1小时;如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但出现头痛欲裂、气短、心悸、严重睡眠障碍、疲乏、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等较为严重的慢性高原病症状,建议每天吸氧1次,每次连续吸氧1小时。驻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的战友,建议每天吸氧1次,每次连续吸氧1小时。如果条件不允许连续吸氧,也可间断吸氧,建议每次20-30分钟。
记者:官兵吸氧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晋军:不要过度吸氧。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后应科学用氧,不要长时间持续吸氧。如果吸100%纯氧超过4小时、吸氧浓度大于60%的氧气超过24小时、吸氧时氧流量超过4升/分钟,可能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干咳、胸背后有灼热感等氧中毒症状,从而使高原反应进一步加重。建议战友们吸氧时,氧浓度尽量控制在25%-33%、氧流量保持在1-2升/分钟。有的高原病患者在治疗时必须吸入高浓度氧气,若吸入的氧气浓度大于50%,吸氧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若吸入的氧气浓度为60%-80%,吸氧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若吸入100%纯氧,吸氧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
注意加温、湿化。吸氧时应辅助使用加温、加湿装置,防止吸入的干冷氧气刺激、损伤气道黏膜。湿化装置里的纯净水或洁净水最好每天更换1次,防止污染。鼻塞、吸氧导管、面罩、湿化装置等应专人专用,并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常检查吸氧导管和鼻塞,查看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
记者:官兵常用的制氧设备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晋军:常见的制供氧设备主要包括中大型集中供氧设备、车载移动供氧设备和便携式供氧设备。便携式供氧设备包括单人便携分子筛制氧机、固体氧气发生器、车载式制氧机和氧气瓶等。其中,车载式制氧机可以安装在巡逻车上;固体氧气发生器和轻量化的碳纤维氧气瓶可以由徒步巡逻的官兵携带,在身体不适时及时供氧。
氧气瓶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战友们使用时要注意防火、防热、防油、防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能暴晒,不能与易燃气体钢瓶混装、并放,不能靠近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的氧气减压阀。
本文刊于11月14日解放军报07版
来源: 解放军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