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溪鱼,无鱼不成宴,有鱼才是席
清流是闽西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溪流纵横,水源丰沛,是遐迩闻名的鱼米之乡。
岁末年初,深藏水底的溪鱼,惊见忙碌的手脚,惊闻喜悦的笑语,不禁跃出水面,飞出扶风弱柳的曼妙身姿,掠出泉眼翻涌的鼓荡气息……
清流溪鱼,是一道菜,画龙点睛般,让一桌佳肴瞬间升华,引来舌尖上的雅。真是“无鱼不成宴,有鱼才是席”啊!
连年有余的“余”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余”同路,是辛苦一年的清流人心心相印的祈福之宝。人们喜欢用“鱼”来谐音“余”。因此,大红锦鲤的年画就成了迎春接福的吉祥图和流传至今的图腾。
清流溪鱼从哪里来?原指自然生长的本地溪鱼,如石斑、黄眼、翘嘴、鳗鱼等,捞起来,洗净,油炸,连骨带肉,一起嚼,一起咽,香脆可口,滋味悠长。现指人工养殖的本地溪鱼,如草鱼、鲢鱼、鲤鱼、鲫鱼等,那一口口鱼塘,那一圈圈网箱,那一座座水库,都无不说明了是鱼的摇篮。作用最大的是门口塘,浣纱洗衣,饮牛放鸭,塘边几棵翠柳飘飘摇摇,风丝云线,曳出柔润、清丽的乡村韵味。
养鱼也是一项事业,有风险,需要全身心投入。尤其是那些专业户,真可谓全力以赴,有的还成立了合作社。春来把鱼苗往塘里一倒后,割鱼草就是每天的必修课了。而捉鱼则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不过,要在早晨或傍晚更佳。人们把塘水排至没膝深,穿起水裤,撸起袖子,一网下去,各种鲜艳尽收篓中。抓起的鱼往亲戚家送一送,往朋友处分一分,过年的喜庆气氛就浓了。
清流溪鱼,以草鱼为主,鲤鱼为辅。鲫鱼老少皆宜。花鲢红烧色、香诱人,那鱼头煮豆腐汤更美。
鲜香是清流溪鱼的特色。“鲜”跟鱼羊有关。先民发现鱼羊肉之味别具一格,于是,创造出这个字来表达。还没有味精的年代,是鱼引领鲜之先风、先味,这也是家的味道。
清流溪鱼的鲜,在细嫩,在温婉,在绵柔,在香浓,像一支小曲在浓稠的汤汁里吟诵;像花蕊在葱姜蒜椒等瓣的衬托下,袅娜出的丁香一样的神韵。
清流溪鱼的香,来自岁月的熏陶,风雨之气味,日月之精华,烹饪出绝世奇香,这也是抹不去的乡情、乡韵和乡味。
当吊在竹竿上的香肠越来越少、坛坛罐罐里的豆腐乳日渐见底时,春风拂遍大地,嫩绿鹅黄,一统江山。春雨润尘,春水浩荡。枯瘦的溪水丰润起来,村前的鱼塘丰润起来。褪去厚厚的冬衣,沐浴春光,清流人把一桶桶鱼苗投放水里,溪鱼又生生不息地循环起来。
正月,远嫁陕西的女儿携丈夫来家拜年,女婿吃了几碗清流溪鱼后,赞不绝口:“余味袅袅,余香绵绵,余韵悠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