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调味料——饮食文化大国的密码(一)

 

我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大国,长期以来随着气候物产、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各大菜系犹如百花齐放般各自绽放。

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其中,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享称为“八大菜系”。

无论哪个菜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讲究“色、香、味、形、意”。这其中味道是核心,味道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菜品原本的味道,还有一个就是调味,在调味的过程中,调料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日常生活必需品中,后五样皆可作为调味料,由此可见,调料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汉书•食货志》就引用王莽的诏书说:“夫盐,食肴之将。”也就是说,盐是五味之首,又称“百味之王”。

“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古时的盐最早是用海水煮出来的。

除了海盐,就是井盐了。

井盐,是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天然形成或盐矿注水后生成),制成的盐就叫井盐。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已经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

在古代罗马,士兵们的饷钱被称为:ahand of salt,翻译过来就是一把盐,用盐代替工资,说明盐在古代,是比钞票还“硬”的硬通货,直到现在盐依旧是各国国家专营的商品。

酱也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调料,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常见的调味酱分为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甜面酱,和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的豆瓣酱两大类;再就是肉酱、鱼虾酱和果酱等调味品。

《周礼》中有“百酱”之说,最早的酱就是用肉做的,将肉切碎,放入盐或酿酒用的酒曲,然后密封,放在太阳下晒,最终成酱。

汉代开始用大豆做酱,《齐民要术》中就有详细记载,和现今做豆瓣酱的工艺相差无几。前几年我家婆婆还自己做豆瓣酱,有幸亲眼见过。它的制作过程复杂且时间常,但为了吃的,中国人从来都是不嫌麻烦的。

醋,相传是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黑塔觉得他爹酿酒后的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好,便储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料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调料叫“醋”。

南北朝时期,食醋的产量和销量已经很大,《齐民要术》中就收载了22种制醋的方法,是我国现存史料中,对粮食酿造醋的最早记载。

到明清时期,醋的品种日益增多,风味各异。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载醋有:“米醋、麦醋、曲醋、柿子醋、糖醋、糟醋、饧醋、桃醋、葡萄醋、大枣醋、糯米醋、粟米醋”等数十种。

前几年,酿葡萄酒成风,我也跟风了一回,体验了一把“酿酒不成反成醋”的笑话,打开后,酸味扑鼻,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打翻了醋坛子呢。

图片鸣谢网络,侵权必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