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视角|我在顺德修古籍,跨越百年的邂逅让古籍重焕青春!

 

【开栏语】每个你散发的微光,成就这座城市的温度。南方+佛山频道系列短视频栏目《视角》第2期,聚焦佛山人身边的温暖故事,以他们的梦想拼搏、跌宕起伏映射佛山行进的脉动。

他们蕙质兰心,用双手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又像是医生,望闻问切,体悟纸寿千年。他们,就是连接历史与现代,唤醒长达千年文明的古籍修复师。

“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又须年力甫壮,过此则神不用给矣。”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收藏家周嘉胄对书画收藏、鉴定、装裱认识极深,但其对装裱修缮书画的匠人更是钦佩,在其《装潢志》一书中,他特意提及“优礼良工”:“好事者,必优礼厚聘,其书画高值者,装善,则可倍值;装不善,则为弃物。”

沿袭五百年,这份手艺还在薪火相传:作为青春主力军,在佛山市顺德图书馆参与古籍修复保护的张月兰,又有怎样的青春心语?南方+视角栏目走进顺德古籍修复工作站,记录下了这份一线报告。

沉下心去,通古用今

窗外是车水马龙,窗内一片寂静。顺德图书馆五楼,古籍文献修复工作室,拿起小刀和镊子,张月兰屏住呼吸,小心查看眼前的“伤口”:泛黄的书页老化、虫蛀严重,“千疮百孔”的形态像是在“垂死挣扎”。

米粒大小的书洞需要她小心对付,只见她拿起一条修剪过的薄绵纸,对书页背面进行加固,就像给骨折的“病人”打上钢板一样。

古籍修复工作需要沉下心,一本书从书库提取后,修复师先要拍照存档,记录下种种病害,然后拆页、编码、选配补纸、制糊、修补、喷水压平、折页、修剪、蹾齐、锤平、打眼、穿捻、捆结、装订……修复一部破损古籍,要经历20余道工序。

每本古籍都独一无二,病症也不同,所对应的修复方案也不一样,张月兰心里急,手却得格外地稳。对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毫米之间就是成百上千年的文明传承,张月兰笔锋轻轻一点,继而细细分解、描摹。

张月兰是一名年轻的古籍修复工作者,2006年从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她进入顺德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工作。张月兰曾先后受单位委派,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参与古籍修复的培训,以学徒制的方式,跟随古籍修复的老师们一边实践,一边积累经验。工作室的同事喻雯虹说,很多人觉得修复古籍机械枯燥,但其实它更是一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的工作:既要“通古”,用古人的工艺制作浆糊、选纸、染纸、装线;还要“用今”,掌握现代技术,对纸张进行脱酸处理、纸浆补书、纸张纤维测试和纸张酸碱度测试。

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前全国范围内从事古籍修复的技术人员不超过100人,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跃升,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在文化部的正确领导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已顺利走过了13年,而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设立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已有逾166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还成功举办了100多期古籍鉴定、普查、保护、修复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班,仅以这种方式培养的古籍保护人员已经达到6400余人。得益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来到顺德后的张月兰,在保护、修缮顺德地方文献上开始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而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顺德精神激励着她与馆内的其他馆员们。

善用古书,善守古籍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民族之精神,文化之灵魂。

明景泰三年建县的顺德,历史上先贤鸿儒以赤子般的纯粹,将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民间风俗巧妙融合,择善选优,化人为己、推陈出新,传承下来的古籍与文献颇多。

自上世纪50年代顺德图书馆建馆后,顺德县委县政府就开始有针对性收藏保护地方古籍,通过征集、选购、热心市民捐赠等形式,目前馆内收藏的古籍及民国文献大约是1.5万册(件),馆员整理出了一批顺德地方古籍、契约文书、木鱼书等比较有特色的文献。

张月兰双手捧托盘,将一本清咸丰三年的《顺德县志》端到阅览桌前,供笔者查阅。戴上手套,轻轻翻开扉页,前翰林庶吉士李彝坤、翰林院检讨周廷干、邮传部参议进士龙建章等倡修名录,让人倍感新奇与厚重。该本《顺德县志》由顺德知县郭汝诚主修,分图经、舆地、建置、经政、职官、选举、封荫、仕宦、节孝、耆寿、胜迹、艺文、金石、列传、前事、杂志十六门。

翻开卷中图经的《山水形胜图》一页,可见当时顺德县域水网密布、山岗众多,而围绕梯云山、凤山搭建的城墙更是成为了县城的一道坚固屏障。

百年后的古籍修复师是另一道围绕传统文化的坚固屏障,除守护地方特色文献外,还有这些珍藏。该馆目前有三种古籍已入选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一种是明万历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591-1593)南京国子监刻本《北史一百卷》,另一种是明崇祯15年(壬午1642)毛氏汲古阁刻本《前汉书四十卷》,还有一种则是清雍正九年(1730年)刻本《广东通志六十四卷》。其中,汲古阁本是明末常熟人、大收藏家毛晋所刻之书,为明末刻本中的精华。

“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里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修复好后的古籍,才能进行数字化整理,进一步研究。”张月兰说,在修复古籍过程中,伴随着研究、学习、探寻。譬如,她在整理契约文书过程中发现,有一家(士绅)前面一直在收其他人家的地,但他的后代却一直在不断地在卖祖辈的地,“你会了解到这个家族兴衰的过程,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生活。当看到每一册书籍从破损到修复成功,我会很开心,会有一种特别满足的自豪感。”

张月兰认为,只有善用古书,善守古籍,让每位读者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能有机会了解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深入研究,最终由衷地热爱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才能真正使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而作为顺德古籍修复工作的一线人员,她也倍感重任在肩,唯有继续努力,才能不负青春重托。

【策划/撰文】欧阳少伟

【拍摄/剪辑】田人心 陈禧彤

【制图】田人心

【统筹】陈禧彤 田人心

注:古籍拍摄已征得受访单位佛山市顺德图书馆同意

相关报道请戳:

我在顺德修古籍:跨越241年,让这本古籍“活”起来!

【作者】 欧阳少伟;田人心;陈禧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佛山市~佛山南友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