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打造“智慧食堂” 机器人大厨最多能炒600种菜
机器人“大厨”掌勺炒出来的菜味道是什么样?4月16日,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第四餐厅后厨,记者看到,操作间2台机器人“大厨”正在忙碌地为即将下课的师生准备午饭。宫保鸡丁、葱炒鸡蛋、土豆烩牛肉、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从洗菜、切菜到烹饪炒制,机器人“大厨”都可以操作完成。
“请放鸡蛋!”在机器人“大厨”的语音提示下,工作人员将一道大葱炒蛋的原料和调料陆续加入圆滚滚的炒锅,只用了3分钟时间,一道菜就炒好了。从炝锅、下料、调味,到用油、用火、用料、用水都十分精准。机器人“大厨”分工协作,加上工作人员的帮助,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全校师生的饭菜。据了解,目前,该校的炒菜机器人最多可以炒600种菜,其中200道大众菜品可以满足日常师生就餐需求。
食堂工作人员帮助“大厨”放菜
“炒一锅菜是10公斤,在用餐高峰期哪道菜少了,也能很快炒出来补上,非常适合用餐人流量大的食堂。”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后勤处接待中心主任鲁永生告诉记者,机器人“大厨”炒菜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操作,味道口感始终保持一致,不容易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另外,做饭效率提高不少,还能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保障。
“味道非常好,和家里吃的饭菜一样。”该校大二学生袁梦婧点了一份咖喱鸡腿饭,她告诉记者,学校曾经组织过“走进后厨”的活动,通过活动,她和同学们了解到自己每天吃的饭菜是由自动化的机器人“大厨”烹制的,干净卫生,吃着很放心。
除了炒菜之外,米饭、馒头、包子、面条等主食也都是自动加工生产出来的。食堂工作人员介绍,以前蒸馒头都是靠双手“揉”出来的,费时费力。现在只需要人工一些简单协作,白胖胖香喷喷的馒头就直接出锅了。主食生产从原来的22个人下降到只需要8个人就可以完成。
主食生产线大大节约了工作人员给馒头、花卷等塑形的时间
自2015年建成投用以来,该校智慧化的“中央厨房”像流水线一样生产饭菜。鲁永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对协助炒菜的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炒菜机器人每年可以为学校食堂节省人工成本近20万元,加上主食生产线每年节省的78万元,每年在人工上可以省下近百万元。
据悉,近年来,随着天津高校食堂后厨“智慧化”改造的不断推进,“智慧食堂”还陆续走进了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高校。不仅仅是炒菜做饭,连售卖、采购原料都有“智慧”系统在提供支持。
在天津职业大学食堂,学生们可以在自助贩售机上“自助”购餐,吃多少买多少,定量计费。这不仅减少了食物浪费现象,也减少了食品售卖环节人员的投入。此外,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天津市搭建的高校食堂大宗物资采购平台,食堂菜品采购实现了“农校对接”,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全程可追溯,从源头上把住了食品安全关,捍卫了舌尖上的安全。(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