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家页观察 | 懒人消费新赛道:炒菜机器人

 

炒菜机器人最近一次出圈是在北京冬奥会上,机器人烹饪的各式菜肴令人赞不绝口,烹饪水平不亚于优秀厨师。

这类带有黑科技属性的生活家电迎合了懒人们的消费需求,懒人们纷纷迫切地想拥有这样的炒菜机器人,创业公司们也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一赛道分得一杯羹。

经过长期训练和检验后的“优秀厨师”们表现出来的自然都是国家队的水准,但是一旦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炒菜机器人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遇到问题才是常态。

赛道火热 纷纷入局

去年以来,炒菜机器人行业喜讯频传。

2021年2月,AI智厨共享平台“御膳坊”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国宏嘉信及索道资本投资。AI炒菜机器人已迭代至第十代。

同月,ToB美食机器人RaaS(Robot as a Service)服务商“不停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汉能创投和九派资本投资。

2021年7月,专注于研发智能烧烤机器人的“玺农科技”完成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

投资机构的关注,说明了炒菜机器人市场的未来可期。家电、餐饮、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也纷纷入局。

我们对市场上主要的炒菜机器人品牌的产品特点进行了梳理,从功能上看,炒菜机器人基本能够实现自动炖、炒、烤、炸、蒸、焖等烹饪方式。

做菜时根据云食谱操作,按照语音提示将准备好的主菜、配菜、调料次序投入,再选定要烹饪的菜系,接着就可以有时间放松或是腾出时间准备下一道菜了,等待过程不需要守候在机器一旁。

炒菜机的烹饪过程时间短,具有保温功能,并且烹饪过程不需要使用到煤气,无油烟、无飞溅、更安全、不粘锅,可精准控温,菜品的水准非常稳定,并且都是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完成。

不同品牌间会存在部分的功能差异,比如苏泊尔的小C主厨机可实现上蒸下炒,添可食万3.0可实现自动化洗锅、自动化投料,无需拆卸,也无需自己称量调料比例,更加智能化。

谷小御智能炒菜机器人还可实现自动进菜,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用机器自带的海量食谱做菜。小米的全智动多功能料理机器人、方太的米博FC1可以实现一机21用,田螺云厨的AI烹饪机器人“御膳家”甚至可以实现一机38用。

此外,御膳家还可根据用户的健康数据制定健康膳食菜谱,打造个性化定制的菜谱,要更智能化一些。当然,米博FC1和御膳家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几大品牌,一台的价格基本在一万以上。

更智能才是进击之路

乍一听,一切似乎很完美。消费者在没有入坑时,无论是眼睛看到的网红炒菜机器人,还是耳朵听到的各式营销话术,炒菜机都如神器一般的存在,似乎是懒人的家中必备之物,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但是买回家后,不少炒菜机连磨合期都没过就从“神器”沦为“咸鱼”了。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烹饪当中的硬伤并没有解决。

一般来说,做饭的流程包括买菜、洗菜、摘菜、切菜、葱姜蒜等调料的准备、炒菜、刷锅洗碗,而炒菜机器人确实机如其名,专门解决炒菜环节的问题,无法提供一站式的“炒菜”服务。

最麻烦,也是最费时间的备菜环节还得自己亲力亲为,可是前面那么麻烦都已经做了,谁还在乎炒菜的那几分钟呢。

最让人抓狂的是,炒菜机器人能够把菜炒好的前提是,用户的备菜过程不能随心所欲了,需要用电子秤严格按照食谱上的分量准备,因为整个程序和标准都是提前预制好的,如果没按照规定执行,炒出来的菜就有糊了焦了,或是咸了淡了的可能,完全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有的品牌会提供净菜、预制菜的专用配菜包,但价格稍微有些贵,且不是每个品牌都提供,即使买也最好买和炒菜机一个厂家的,因为预制好的菜量是对应炒菜机所提供的食谱的。

即使完全按照要求准备,依然存在很多需要避开的禁忌,比如像豆腐这种太软的食材容易碎,水分太多的食材容易变成汤炖,叶子太长的食材容易缠绕搅拌棒,导致食材被卡住,量太大也可能导致机器无法转动。

除此之外,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不是每个品牌的炒菜机都可以自动清洗,每炒完一道菜还需要将搅拌器拆卸下来洗,洗完再装回去,如果直接想炒第二道菜,直接拆搅拌器会非常烫手。再比如,炒菜的过程也存在加热不均匀的情况,有的炒菜机菜谱很少,有的必须联网才能看菜谱。

各个品牌的价格差异较大,从几百到几千、上万元,复杂的功能描述让人眼花缭乱,炒菜机器人还处于野蛮生长期,没有形成健康的市场体系,品牌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辨别。

我们会发现,当科技产品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一蹴而就的解决掉所有障碍,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消费者给与更多的耐心。

消费者吐槽的这些问题不代表炒菜机器人就没用了,细细梳理这些问题,会发现现阶段的炒菜机器人更适合B端市场,比如连锁餐饮店、夫妻档小店、不会做菜但却想开餐饮店的创业者。

因为它解决了餐饮行业的诸多痛点,比如出餐慢、饭口时需求量大忙不过来、炒菜水平不稳定、依赖主厨、非标等等问题,未来甚至可能重塑整个餐饮行业生态。

如果想做好C端市场,目前水平的炒菜机器人确实还不够智能,除了上述需要解决的诸多痛点,未来还可以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朝着更加智能、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与品牌相配套的净菜配送体系,打造"净菜+炒菜机器人"模式,真正让消费者解放双手,同时也能增加品牌的客单值,并与消费者建立更多触达的机会。

特定人群食谱也蕴藏着巨大商机,比如针对减肥人群、因疾病需要控油控糖人群,还有需要吃月子餐、做宝宝辅食的人群,这些人群所需要的食谱都是需要经过科学营养搭配的,烹饪食材的选择与搭配也非常具有专业性,如果能够和医院、营养专家、细分领域厨师达成合作,实现系统对接,未来的市场空间广阔。

科技一直在进步,难点并不在于技术上的革新,想要做出让消费者乐于为之买单的炒菜机器人产品,一切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为人服务,做出真正让消费者解放双手的产品。

作者 | 王淇萱

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著作权归家页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