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19丨百年前的棉花糖 木桶摇出来的

 

吃白面锅盔的少年。

冬天,吃热乎乎蒸冻糕的小孩。

成都青羊宫花会,是川西一项民间盛事,延续上千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诞辰日,又是百花生日。一年一度的青羊宫花会从这天开始,一直要延续20多天。

各种物品、美食都会出现在花会上,既是大人们的节日,更是孩童们欢乐的海洋。

爆米花、花生饼、白面锅盔、棉花糖会出现在花会上。卖棉花糖的小贩支起一张木凳,摆上木制摇桶,就开始做棉花糖了。

一勺白糖放入快速旋转的机器中,再绕着机器壁,一层层白白的“丝绸线”缠绕着小棒,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团雪白蓬松的棉花糖。

逛花会的孩童们看见这棉花糖是走不动道的,非得找大人讨要零钱,吃上一个香甜软糯的棉花糖不可。

1917年,美国人甘博带着他神奇的照相盒子来到中国,他也被棉花糖摊前的这可爱孩童所吸引。其实,棉花糖就是从海外传入中国的。

据考证,棉花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5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厨师用锅子将糖加热融化后,快速搅拌拉出糖丝,再用小棒绕起来吃,这是意大利人发明的首款串状甜品。

当时,这种甜品的制作十分费时,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得到。

后来,有制糖师傅制作出棉花糖机。他们发现,一旦蔗糖进入棉花糖制作机,蔗糖的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糖会变成长长的丝状物质,绕在一起就像棉花。

当时的棉花糖机像个大碗,机器中心部位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加热腔,晶体的蔗糖进入这里被加热会变成糖浆。加热腔中有一些比颗粒蔗糖尺寸还小的孔,糖在加热腔中高速旋转时,离心运动将糖浆从小孔中喷射到“大碗”周围。

传入中国后,中国工匠用木桶和铁皮加以改进,用手摇的方式实现了蔗糖的离心运动,做出了棉花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

/背景资料/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1919年在中国共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

老照片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