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谁是“引领者”?
华夏酒报记者 张瑜宸
“到2025年,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在国产葡萄酒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
“力争用5~10年时间,努力实现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翻番的目标。”
近日,烟台、宁夏两个葡萄酒产区相继发布《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上此前通化政府、河北政府出台的相关葡萄酒扶持规划,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为国产葡萄酒的崛起和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正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有专家表示,随着“十四五”规划工作陆续启幕,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国产葡萄酒发展动能强劲,有望迎来市场红利期。
01
释放国产葡萄酒发展新动能
记者在浏览各产区的“十四五”规划时发现,政府在关注产业发展上愈发“接地气”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打造“特色化”的名牌与效益。
其中,通化产区明确指出要放大山葡萄优势,补贴种植三年。对累计新发展100亩及以上的葡萄基地,每年每亩补贴1000元;对累计新发展500亩及以上的葡萄基地,每年每亩补贴2000元。现有种植基地规模达到100亩及以上的,按照实际基地规模,同样每年每亩补贴1000元。
作为老牌的葡萄酒产区,烟台则指出力争实现“五个一”发展目标。一是培育一个特色优势产业,到2025年,全市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在国产葡萄酒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二是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精品酒庄;三是打造一个世界知名产区,把烟台建成独具特色和风土文化的国际著名葡萄酒产区;四是创出一个国际性节会品牌,举办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国际性葡萄酒节会;五是建成一座葡萄酒名城,把烟台建设成为享誉中外的葡萄酒文化名城。
而正处于上升期的宁夏葡萄酒也提出宁夏产区将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范围为核心,构筑“32521”总体布局,力争用5~10年的时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3亿瓶以上,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营销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基本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酒庄集群的发展格局,并初步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可溯源网络体系,全面构建覆盖国内、畅通国际、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
除了产业的传统布局,被纳入千亿产值“大盘”规划的还有酒庄集群打造、产业链融合工程、文旅跨界融合和康养产业布局等。
对此,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经理朱力表示,产区相继发布“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整体葡萄酒产业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但要注意的是,每个产区目标实现路径或有不同。因此,每个产区应该“因地制宜”。
对此,朱力分析指出,烟台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的路径上应继续发挥大厂优势,巧妙利用国际品牌不断提升整体产区形象,在消费领域构建“品牌阶梯”的策略,充分利用距离核心消费市场较近的地缘优势。宁夏则更加需要树立“产区英雄”和“产区明星”,在推广上更贴近沿海核心消费区,为消费者形成鲜明的品牌记忆。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下,葡萄酒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公布各自的“十四五”目标:张裕计划到“十四五”末,公司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中粮长城葡萄酒提出努力在2025年实现营收50亿元;而王朝酒业“十四五”销售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中国葡萄酒产区都是很有特色的,也各有优势。近几年,中国优秀的葡萄酒企业、品牌、产品逐渐显露出来,产区动作也明显增多,从这里面能看出来中国葡萄酒崛起的信心和决心。”北京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平台总监刘珊珊表示,将“十四五”规划列为重点项目,就是产业调整的初启动作。
02
政策带动产业发展
在中国各葡萄酒产区中,宁夏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却成为整个产业中最耀眼的明星。从“十四五”规划来看,其综合产值的目标也是傲立群雄,究其原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2012年起,宁夏陆续多次出台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所辖银川市、青铜峡市、吴忠市等也相应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招商引资,建设酒庄产业集群。据2020年10月发布的《宁夏葡萄酒产区发展情况汇报》显示,2020年,宁夏高效高质酿酒葡萄基地总规模将达到6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15万吨(2亿瓶)以上,综合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郝林海曾表示:“政府参与到的行业管理,执行力是非常强的。这是中国体制的特色,我们要善于发挥好这种制度优势。”
对此,烟台产区发布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近年来,宁夏自治区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河北、新疆、甘肃、吉林通化、内蒙古乌海等产区也相继出台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各地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当前烟台产业缺乏实质性的扶持政策,存在酿酒葡萄品种同质化现象、优质老藤葡萄园发展面临困境、基础科研方面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等问题。如不尽快研究产业短板和不足,制定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将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显然,政府的扶持对于激发企业活力有巨大的推动力,而企业的向上发展又赋能了整个产业,形成了高质量的内循环。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葡萄酒产量为35.9万千升,累计增长3.8%,已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向增长。按照《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25年,葡萄酒行业产量将达到7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75.0%,年均递增11.8%;销售收入将达到2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66.7%;实现利润4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00%。
“从国际方面看,葡萄酒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所以,有些高级别的品酒推广会经常有国家级领导站台。反观中国葡萄酒产业,这几年地方政府声音很大,尤其是几大葡萄酒产区,都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但市场反应平平,归根结底,放到国家和国际层面,支持的力度还很小。”政府智库专家、中国酒文化历史学专家何冰告诉记者,几大葡萄酒产区政府高度重视是规律使然,但中国葡萄酒产业要迎来大发展,就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并且从葡萄品种选育到葡萄种植和税收都要与世界接轨。同时,葡萄产业的高等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软肋和短板也要逐渐克服。
对此,刘珊珊也表达了相同观点,她指出,未来中国葡萄酒应该实现两个结构转型。
第一个是质量结构上行。未来的葡萄酒应该恢复最初始的市场地位和印象,这才是消费者充足的购买理由,高端与健康始终是两个不变的命题,所以未来中国葡萄酒产区、品牌、产品也会逐渐向高品质集中,讲好产区文化,讲好品牌故事,讲好产品品质,更符合发展规律。
第二个是价格结构清晰。目前葡萄酒市场上,价位线以及价格段内主力国产葡萄酒品牌并不是很清晰,而同样打健康概念的酱酒价格定位更清晰一些,所以,未来中国葡萄酒也应该有明确的价格线,看哪些品牌和产品来做这个价格段的“引领者”。
“对于天赐的资源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区重源头、保风土,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可期。”刘珊珊如是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