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下冷思考:全球正迎来三大产业剧变
全球旅游业何去何从?大视野中3个变量不可忽视。
连日数据表明:国内外旅游业大热回归。
然而在对“热度”的讨论之外,更多产业剧变值得关注——
如何满足旅游新需求,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全球旅游从业者都在探索,新技术融入,新功能叠加,在欧洲和亚洲等地,诸多创新旅游产品助旅游业真正迎来春天。
当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成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同时,旅游业中的各种新型业态也大量涌现。它们在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为“大旅游”拓展了边界。
关注3个变量
对接全新需求
产业发展都有其宏观背景和需求。全球旅游业何去何从,其基本趋势受到时代变局的影响。更大视野中,3个变量不可忽视。
首先是老龄化。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预测,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老龄人口将从2015年的9.01亿增长到2030年的14亿,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从12.3%提高到2030年的16.5%。2050年左右,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很可能突破20%。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也波及旅游业。很多老人同时具备“有钱”“有闲”的最佳旅游客观条件,使得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其消费层次和需求层次也逐渐趋向于高端化。
其次是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从服务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它追求顾客感受性满足的程度,重视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体验。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体验经济几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更加追求感知和互动,生产与消费几乎是同步实现的。体验经济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正在参与其中。旅游的本质就是异地体验,是体验经济的典型形式。
图片说明:开春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逐步复苏,旅游热度不断攀升。新华社图
最后是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广泛普及。大数据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应用大大降低了信息和知识的处理成本,数据的流动性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都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旅游业对一系列信息科技的深度挖掘,将助力其进一步发展,满足更加多元的需求。
融合一二产业
发展可持续旅游
基于自身在自然资源、文化上的基础,对接全新需求,海外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渗透,产生了一些新产品。
图片说明:广西贺州,春暖乡村旅游正热。新华社图
以乡村旅游为例,在全球各地,它由最初的萌芽阶段到观光、度假和体验阶段,不断调整完善。国外乡村旅游有3种主要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以爱尔兰和新西兰为代表的休闲式乡村度假;第二种是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参与式农庄旅游;第三种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型乡村旅游。
再如,将林业与旅游业嫁接的森林旅游业。世界上发展森林旅游较早的地区是拉丁美洲,其森林旅游已占到整个旅游收入的90%。每年参与森林旅游的旅行者超过3亿人次,年消费高达3000亿美元。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森林旅游人数将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全球旅游总人数中,有一半以上的旅游者走入森林。
与此同时,在现阶段的欧美国家,诸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娱乐旅游、修学旅游、邮轮旅游、营地旅游、影视旅游、医疗旅游等众多新兴旅游业态都已经有相当的发展。
需求的多样化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的产生,许多地方的功能性旅游往往是从“无心插柳”发展为“有心栽花”的。
曼谷有家被医学界称作“医疗旅游地产”的超大型医院。院内医术精湛的医生、优美的环境、顶级的医疗设备和相对低廉的费用对欧美国家患者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据统计,一些疾病在美国治疗需数万美元,在这里大约仅需6000美元。这家医院每年为来自190个国家、超过120万名患者提供服务。世界IT业巨头也与其合作,成立开发健康护理软件的软件公司,进军健康护理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全新旅游产品的同时,旅游产业的新理念也在不断付诸实践。可持续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世界旅游组织对“可持续旅游”的定义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主区域的需要。在最大限度地维护当地完整性与原真性的前提下,达到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的。
尊重当地人、旅行者和环境的旅游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可持续旅游产品是与当地环境、社区文化保持协调一致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旅游发展的永久受益者,而不是牺牲品。
盘点欧洲旅游景观的“家底”,40多个国家共拥有367项世界遗产(其中12项为跨国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27项,自然遗产33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7项,对遗产的保护利用遵循“活化保护”的原则,让“访问者”能最大限度“融入”文化遗产环境。
庞贝古城遗址在保护展示中始终关注保持文化遗产整体环境协调,维护文化遗产与城市、维苏威火山的空间关系,为参观者提供完整的历史氛围和游览体验;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在保护性展示中特设五条格拉纳达古城游览线路,将古城和邻近的居住区连接起来,增加了游客停留和参观遗产所在城市的时间,也加深了对遗产地的整体理解,既有效保护了遗产,提升了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整个区域的经济收益。
欧洲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天堂书店,前身为始建于1294年的多米尼加教堂,之后陆续被用作仓库、档案馆甚至大型自行车停车场,而今它作为一家书店吸引游客并闻名全球;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建筑群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仓库建筑,1984年重新开业后被改造成商店、公寓、饭店、酒吧、宾馆、画廊和博物馆,吸引全球大批游客;法国波尔多建立于1824年的农产品仓库,在1984年成为当代视觉艺术中心;比利时一家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购物商场,1989年被完整地保护并改造为比利时漫画博物馆,极受欢迎。历史遗产建筑在保留、修复、更新利用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成为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信息技术发展
带来关键变革
2020年,亚马逊上线了虚拟旅游体验服务Amazon Explore,采取直播的形式让用户通过视频互动学习、探索新景观,部分项目也支持直接购物功能。体验项目包括墨西哥城游走观光、布拉格老城区漫步、个性化商店导购、日本寿司制作教程等。经过近两年运营,它成为新技术与旅游、娱乐产业相结合的一阵新风。
虽然近日相关业务有所调整,但企业方表示,将继续创新和投资于新的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
这种虚拟旅游,指的是依托特定的现实旅游景观,通过将三维实景和电子地图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仿真或超真实的虚拟现实旅游环境,并形成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呈现在网络上。它是网络技术、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旅游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信息表达形式,让空间维度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突破旅游观光的时空限制,使游客不仅能看到景区的全貌,还能看到许多不对外开放或不定期开放的旅游资源,提供更加具体细致的景点详解和多维度的风景展示。
虚实结合,也大大增加了旅游者的临场体验感和参与感,让旅游者“购买前先体验”,从而帮助旅游者科学决策和合理安排。例如,巴厘岛官方网站通过“Look around Indonesia in 360°”,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通过“360°video”和“360°photo”来更生动地展示景点的魅力。2019年,德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包豪斯大学联合推出以“百年包豪斯”为主题的项目,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魏玛包豪斯学院里的房间,让互联网访客身临其境,从文化旅游角度向经典致敬。澳大利亚为了让外来游客深度体验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推出线上“城市徒步游”系列产品。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信息科技爆炸,助推旅游业进入新领域。善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来引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德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一家中国IT企业率先启动了计划——后者推出“知行计划”,以“云游德国全知道”为主题,数字化推广为手段,双方展开一系列合作,携手打造多元问答互动生态。
随着各国对本国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新技术支撑下,文化和旅游呈现出良好的融合态势,催生诸多旅游产业形态。
来源: 上观新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