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寨:要留下青山,更要留住乡愁——管窥乐都乡村旅游生发的希望
卯寨景区的音乐喷泉。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红灯笼高高挂在家家户户门头,门框上的对联倾诉着庄稼人对新年景的企盼。
就在三天前,喧闹的“醉海东”把“二月二龙抬头”的舞台搭建在卯寨,九龙抬头,九狮共舞,来自四面八方的上万游客融入乡村旅游的红红火火,把这个寂静的村庄闹了个底朝天。
今天的卯寨景区,几年前还是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的一条穷山沟,再往前放二三十年,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土砖土瓦土村落,面朝黄土背朝天。
短短五年天气,特色民俗巷道、滨河步行街、观光花田、百姓大舞台、果蔬产业园、鄯州府苑、农家客栈、垂钓鱼塘、登山栈道、恐龙岛、彩陶小径(自行车道)等40处乡村旅游小景,把这个土里土气的穷山沟装点成了清秀灵动的民俗新村。照村民思文豪的话说,卯寨这个曾经“拉着鼻涕”的尕丫头,已经出落成一个“心疼”的大姑娘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个偏居西北一隅的小村落,像一叶扁舟,在农村变革的大潮中起起伏伏。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卯寨的年轻农民纷纷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丢了人气的卯寨,也一度破败不堪。
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就是第一批进城淘金的农民代表,从立塔架线的电力工人干起,一步步熟悉了电网建设业务的他,到后来成了包工头,带着村民闯天下,立业兴家,最多时,有200多个村民跟着他走出卯寨,希望实现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
而李连和,在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后,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身价在千万元以上,然而,许多人还是给他冠以“农民企业家”的称谓,尽管此时的他早已在城里安了家。
2016年冬天,他回到自己的老宅,那一晚,睡在土炕上的他失了眠,“农民企业家”这个字眼一遍遍袭扰着他的头脑,他回想起自己的双脚迈出卯寨沟的那一刻,曾发誓再也不回这个穷山沟,再也不佝偻着身子,在地里挥洒汗水养活一家老小,但多年后,当他荷包满满,挺直腰杆、衣锦还乡时,他的内心却泛起一股酸楚,几十年过去,家乡依然没啥大的变化,此刻的他突然意识到,靠几个农民的发迹,永远也改变不了家乡的落后面貌。
他反复问自己,难道你挣了几个钱,就不是一个农民了吗?想了许久,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农民,他的根还依然深深扎在这片土地里,他需要为家乡做些什么。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这些年,当中国的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党和政府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了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2017年底,作为卯寨致富带头人的李连和,当选新庄村、老庄村、扎门村三个自然村的党支部书记,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工程、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三农政策的战略契机,他的头脑中,卯寨四步走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也日渐清晰,这就是——让卯寨的山坡绿起来,让乡村旅游热起来,让城里的客人走进来,让农民的腰杆硬起来。
今天,从卯寨东山观景台上放眼西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五米见方的十个大字披挂在半山腰上,让走进卯寨的每一名游客过目不忘。为实现这个目标,七年前,李连和自筹千万元,花了五年时间,在东西两山200多公顷荒山上,种下数十万株苗木,新建的小桥勾连着山水,木制的栈道通达山上山下,斗拱亭台灵动着山光水色,卯寨沟绿了,沟里的水清了,洼里的鸟儿多了,卯寨的风景秀了……
谁说农村这片土地,自古就与封闭落后合二为一?谁说农民这个称谓,自古就是贫穷保守的代名词?李连和从来都不信这个邪,都说山洼洼里飞不出金凤凰,只要栽下梧桐树,就会引来金凤凰,思路决定出路,在外闯荡多年的李连和认定了这样一个理儿,既然农民能让荒山荒坡化为青山秀水,就能用观念的转变拔掉自卑愚昧的穷根。
“新庄的李书记又领着村里人到外地浪去了!”每年,李连和都会组织卯寨20到60岁的农民集体外出学习考察,这番举动曾引来周边村落无数村民艳羡的目光,带着醋意的话语——“家们还考察去着说!”
但李连和有着自己坚定的想法,个人掏腰包带村民出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开开眼界——谁说庄稼地里刨不出金子,四川、陕西的农民刨得,咱们青海的农民也照样刨得,当真正见识了内地乡村旅游发展从艰辛到辉煌的步步历程,卯寨的农民们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希冀——这,或许也能成为卯寨的明天。
卯寨并非一无所有,老庄有花椒,高庙有古镇,柳湾有彩陶,依托地域优势,从栽下第一片绿荫,铺出第一条油路,架起第一座小桥,修起第一条栈道,种下第一片花海,建起第一座广场,装上第一排路灯……在不经意间,这个黄土沟里的小村落,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条乡村旅游的康庄大道,卯寨人一踏上去便再也停不下来。
从2012年至今的七年间,回乡创业的李连和牵着村民的手,一同缔造着卯寨乡村变革的传奇:创建卯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卯寨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分两期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包括高庙镇新庄村、扎门村、老庄村和东村延伸至柳湾遗址和柳湾彩陶博物馆区域;成立三村联合党支部;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卯寨旅游观光游客首次突破20万人次;卯寨景区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卯寨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景区……
山乡绿水青山的演变同样生发着农民内心对美的追求,美丽乡村建设由自发而自觉,就在一年间,家家户户门口的柴火堆不见了,电褥子替代了土炕;一座座气味熏天的猪圈拆除了,牲畜交由合作社集中饲养;定期清扫的街道一尘不染,沿街铺面前统一摆放了垃圾箱;民宿小花园点缀着农家客栈;休闲小广场上刮起文体娱乐的时尚新风;百姓大舞台频频上演着最炫民族风;开心农场上城里人卷起裤腿挥汗如雨,卯寨的庄稼汉手把手地做起了技术指导……
2019年的这个春天,随着春意的萌动,卯寨旅游的生机也随之生发,这片热土上已播种下新的希望,村民去年流转的20多公顷土地,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
在李连和今年的规划中,污水管网、引水灌溉、水源保障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项目年内落地,恐龙岛、儿童游乐场、玻璃水滑道等休闲娱乐项目,连接柳湾彩陶博物馆的彩陶小径,也要在年内建成。
37岁的王进梅在村里已务工三年,经过餐饮行业的系统培训后,她干游客接待中心服务员这份工作游刃有余。
像王进梅一样,传统意义上农民这个角色,在卯寨城镇化的进程中,正在发生根本转变,要不了几年,卯寨农民注定会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股东,他们正在开办农场,开发商铺,经营宾馆,甚至投资民俗文创,他们把目光投向乡土民俗和休闲农业,带着自小沐浴河湟文化熏陶的特有气质,开创着卯寨前人从来不敢想象、也从未走过的一条路。
时至今日,当摩肩接踵的游客,喧嚣着卯寨寂静的春天,村民们终于理解了李连和在村民大会上的这番话,只要大家决心硬,我们党支部来牵头,一年撂下别的村五年……
此话不假,今年春节,连续七场婚宴欢喜着这个仅有1680余人的小村落,落户卯寨的新媳妇们花枝招展,再度为山村平添了新气象,更预示着卯寨未来无限光明的前景!
正如退休小学教师李积统所言,绿水青山养人,乡土民风拴人,发家致富留人,尽管孩子们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创业,但他们都希望我能在村里给他们留一块宅地,我想,卯寨今天的绿水青山,一定扎得住他们的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