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娱乐圈,应该没有人比她更敢说了
热搜榜,已经快成为专家们的天下了。
今天一个「专家说」。
明天一个「专家建议」。
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全部被专家拿捏。

对此,广大网友只想说:
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不要说一般网民了,就连明星在看到一些离谱的专家言论也忍不住吐槽:
没见过专家出任何作品,但说话都有他们的份。

实际上,不止咱们爱怼专家。
国外人也对专家的各种言论表示厌烦,常常拿专家开涮。
去年,网飞联手英国明星,拍摄了一部有趣的伪纪录片。
不仅向专家们提出各种难以想象的无厘头问题。
还要求进行正经、严肃的回答,场面一度十分精彩。

口碑不俗,豆瓣8.8。
今天鱼叔就和大家聊聊,这部欢乐的怼专家片——
《扯淡地球史》
Cunk on Earth


片头的画风,与BBC其他纪录片如出一辙。
伴随着各种遗迹、博物馆的实地场景,主持人戴安一脸正经,出场讲话。
无不彰显着六个大字:
我们是专业的!

然而,戴安一开口说话,「专业性」就不复存在了。
她就像是一个不受控制的小孩,脑袋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法。
为什么自行车上没有厕所?
为什么波提切利画的维纳斯,脖子那么长那么歪?一点也不好看啊。
金字塔的形状是为了阻止流浪汉在上面睡觉吗?

当讲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戴安的第一反应是:
「爱迪生发明光之前,人们是如何在白天看东西的?」

讲到射线污染。
居里夫人被搞死,班纳博士却成了超级英雄。
这是父权导致的吗?
什么是父权?

讨论到十月革命,穷人推翻了富人。
戴安突然好奇,马斯克那样的顶级富豪是否需要担心自己被送上断头台。
当然,她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马斯克应该可以发明一台机器。
在暴徒来之前,以电子形式砍掉自己的头。

比问题更离谱的是,她对面的专家们竟然还能一板一眼地回答。
有条有理,从容不迫。
戴安坚持将苏联(Soviet Union)称之为「素联」(Soviet onion)。
伦敦国王学院的军事史教授,居然有理有据的讲起了苏联的素食问题:

提到文艺复兴。
戴安问了一句,文艺复兴与碧昂丝的《单身女士》哪个更具有文化意义呢?
教授也能煞有其事地回答。
二者都有成功之处,二者都有其意义
我个人更喜欢碧昂丝
不过文艺复兴试图改革整个文化领域


戴安一听答案不合心意。
立马用政治正确怼了回去。
那几个白人直男的作品,就把碧昂丝打败了吗?
你是这个意思吗?对着镜头说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这部剧明明是讲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但贯穿于整部剧集的核心元素,却是一首比利时电子神曲「Pump Up the Jam」。
不知为何,戴安总是将这首1989年的歌曲,作为时间衡量的标尺。
无论人类历史上发生什么重大事件,都会被拿来与这首歌曲发表的时间相比较。
与此同时,还插入了一大段魔性的MV。
两集之后,鱼叔直接被洗脑。
音乐一响,下意识就跟着摆动。
毕竟,音乐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飞费了老鼻子劲儿请来这么多学者,只是为了拍一出调戏专家的蠢蛋喜剧?
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部纪录片。
看过《扯淡地球史》的人,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
知识从大脑中划过。
那些看似无厘头的内容,其实蕴含了很多干货。
比如,奥运会在初创时期,是要求运动员裸体比赛的。
古埃及没有什么流浪汉,因为那时的人会互相帮助。

早期默片,看上去像是加了倍速,因为那时拍电影的帧率与现在的不同。

当然,这些都是小意思,有些小伙伴应该也了解。
在讨论哲学与宗教相关问题时,戴安的奇葩脑回路具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能够将晦涩难懂的概念,很好地转化成更加简单明了的表达。
戴安坚信,人类的大脑中塞满了管子,而哲学家的想法就像一颗颗豌豆。
当他们在思考伟大问题时,这些豌豆要么是连续快速地挤出来,要么是硬着头皮让所有豌豆同时强行穿过思维管道。
乍一听,戴安说的好像与哲学沾不上半点关系。
但实际上,连哲学教授都认为她的说法十分精准的描述了哲学中两大普遍趋势。

一种是分析法,即将问题分解成很多小部分。
一种是综合法,就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问题。
这也是当前哲学中主要的两个分支。

当谈论到更加缥缈的信仰问题时,戴安尖锐地提出:
人类为什么要信,大于我们的东西?

她直接用了「我有一个朋友」的方式,向教授发问。
朋友保罗,本是一个无神论者,可当他遭遇车祸时向上帝祈祷:
我保证,如果我活下来,我肯定信你。
保罗的确活了下来,可是头骨和双腿都骨折了。
于是他又说:
如果再让我见到耶稣,他就死定了。
戴安很是疑惑,耶稣为什么要那么对保罗?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天意的本质是什么?

在现实的人类思想与充满未知的天意之间,信仰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
保罗的事故,到底与上帝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我们相信善的上帝,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邪恶?

类似这样的话题在片中还有很多。
戴安那些无厘头的问题,经常让观众和坐在她对面的专家一样,陷入沉思。
所以说,《扯淡地球史》绝不仅有扯淡而已。
其实,戴安拥有自己的一个「扯淡宇宙」。

你一定很好奇,她怎么这么能扯呢?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这部伪纪录片的编剧。
杰森·黑兹利、汤姆·贝克、查理·布鲁克,都是网飞热门扯淡片《去死2020》与《去死2021》的编剧。

其中,查理·布鲁克,更是《黑镜》系列的主要编剧。
而这个「扯淡」系列,实际上脱胎于查理·布鲁克另一部作品《WIPE》。
它也是一部「恶意满满」的脱口秀喜剧。
旨在用尽愤怒、悲观、尖酸刻薄的口吻,对这一年英国及世界上发生的热点事件作个评论。
因此,《扯淡地球史》这种半纪实半恶搞的伪纪录片,一直都是他们的「优良传统」。
用解构、反讽的形式展现历史发展与社会议题,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林肯当上了总统,奴隶制终于被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单纯的种族偏见

在20世纪初,社会科学家发现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即女人能做到任何男人能做的事,而且还不会夸夸其谈
女人还得到了投票权
最终女人得以选择,听哪个男人的话

在这样(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的世界里
普罗大众为了微薄收入而辛勤劳作
少数精英却发家致富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是实在是太不公平了,简直不堪设想
我们根本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什么样子

戴安这些挖苦、犀利的言语,想必大家都能会心一笑。
看似是笑话,实则是对现代社会一针见血的讽刺。

从另一个角度看,《扯淡地球史》也不仅仅是在讲历史。
而是在用当下的网络语言,对历史进行「翻译」。
谈到耶稣时,戴安就说:
他活着的时候只有12名追随者
比我叔叔那平平无奇的社交账号粉丝还要少


随后,又将耶稣的死亡,与「取消文化」联系在一起。
能不能称耶稣是取消文化的第一个名人受害者?

耶稣死亡的原因,虽然不能简单地归为「人们不喜欢他说的话」。
但背后确实牵扯了很多政治、利益关系。
因言论、行为的「不合时宜」,就通过各种舆论甚至是网络暴力将某人钉在所谓的「道德的耻辱柱」上,让其社会性死亡。
这与戴安眼中的耶稣遭遇,没有丝毫差别。

而且这样的事情我们看的越来越多了。
《去死2021》中还曾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讽刺。
将2021年遭到封杀、下架的名人,以奥斯卡颁奖礼上的逝者环节进行哀悼。
其中包括演员、歌手、作家,甚至还有动画角色等。
搞笑是真的搞笑,悲哀也是真的悲哀。

谈到肯尼迪被枪杀。
戴安时机巧妙地吐槽了一句:
真是讽刺啊,他还那么担心古巴的导弹
他明明应该担心得克萨斯州的枪

为什么美国人有权用枪,杀死他们想要杀死的任何人?

这些问题直接将美国的枪支问题再次甩到大众面前。
美国人没有这个权利
谋杀在美国是非法的,但是美国人确实有权拥有武器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显示:
截至上个月,2023年美国17岁及以下儿童在枪击案中丧生的人数,就超过了300人。
科罗拉多州丹佛,只在最近的一个周末内就发生了7起枪击事件,至少1人死亡。
2月,密歇根州立大学发生了严重枪击事件。
3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2名是中国留学生。
这一起起事件,一串串数字,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为什么人类觉得,有必要发明这样的杀人机器?

最让鱼叔感到触动的,还是戴安关于战争的问题。
在戴安看来,战争就是一种耻辱,她不明白为什么人类总是要互相攻击。
恐惧、荣誉、利益

教授给出了最简单的答案,但蕴含的重量却一点也不简单。
在谈到核武器的时候,戴安先是讲述了一大段二战中原子弹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然后「天真」的庆幸,现在我们的世界中不再存在核武器。
想到如今我们没有核武器,真是令人欣慰啊,对吧?

可教授立马打脸:很多国家都有核武器。
英国就拥有核武器,而且最近刚决定增加所持核弹头的数量。
核战争和核毁灭的威胁,仍与今天的我们息息相关。
突然间,戴安哭了。

可见,戴安那些看起来蠢蛋的问题,实际上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社会、性别等内容更深刻的思考。
在鱼叔看来,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扯淡地球史》很好的彰显了它的意义:
用最通俗有趣的方式,让专家与大众对话,从而引发人们真正的思考。

固然,哪里都有一些古板、傲慢的伪专家。
但,也有一些真正能够倾囊相授的学者、知识分子,在试图解开人类的历史谜团,探索人类的当下与未来。
《扯淡地球史》并非是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向大众灌输知识,强加价值观。
而是在戴安的各种「蠢蛋」提问下,耐心地进行回应。
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后,还能有所收获和思考。
知识,本来就是可爱的。
科普,也可以如此不正经。
只有祛魅的专家,才能和大家进行真正的对谈。

#头条创作挑战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