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阳光沙滩、摇椅花伞,戏水撩沙,这定将是“福城”最诱人的地方

 

清明向大海

王玉城

“清明时节雨纷纷”非常契合2023年“福城”赣榆的时令。前两天一直下雨,清明节这一天虽然雨停了,但仍阴风习习寒意十足,没有一点春暖花开的明媚,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人们拥抱春天的脚步。

下午三点多钟,约朋友丁去看东面的大海。如今的新城就在大海边,而且通过填海造地,城市越发往海里延伸。骑车来到“琴岛天籁”的入门口,“秦东门”赫然眼前,里面已是人头攒动,但大门栏杆拦着进出的人流和车流,就是不给出也不给进,保安煞有介事,领导说不开放,让游人从哪里进的就从哪里出。眼看无法进去,只好和他们一样寻求“旁门左道”。

赣榆秦东门广场

“琴岛天籁”是赣榆人引以为傲的新土地。赣榆虽然沿海,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泥滩土岸,特别在城区附近,而通过填海造岛、围海为湖,让这片平淡无奇的黄泥滩一下子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思想极其前卫;另外通过引栈道入深海,借景秦山岛,与奇观“神路”遥相呼应,更是神来之笔。

“翻山越岭”进入南面的围堤,大海便进入眼底,此时潮水已开始上涨,一望无际的泥滩只剩下一部分,一群群海鸟姿态优雅地漫步浅滩,或啄食或追逐,似满天群星。远处天空中一阵阵海鸟漫天飞舞如云般舒展,魔幻般撕扯着天幕。迎着海风,倒数着新植的景观树,游人逐渐后退,海面愈发宽广,北边的一湖碧水霎时映入眼帘,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闪闪发光,与南边的满目黄水与泥滩形成鲜明的对比。南北的柏油路已合拢,与栈桥浑然一体,栈桥如一支箭射向海里的秦山岛。

骑行在琴岛天籁栈道中

栈桥有1850米,加上来时更多的路,如果步行的话,既需要大量的时间,也需要充沛的体力,对于我这双不常走路的脚还真的无法承受。陆岛码头已全部完工,环形港湾内停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游船和快艇,最为显眼的是“琴岛1号”。海风很大,但港湾内却很平静,通向游艇的通道也已随着潮水升起,许多游客已迫不及待地登上“琴岛1号”体验了。虽然不是晴天,但是视线还是很好,远处的秦山岛似乎近在眼前,青葱醒目,有一股难以抑制的生气发于海上。远处墟沟和新浦的高楼影影绰绰,缥缈似仙境。回望赣榆新城,显然已是一派成熟海滨城市的气象,海面托起的楼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让整日生活在其中的我有了全新的感受。潮水已然涨起,风推浊浪,呼啸奔涌似万马奔腾,把黄海的特色渲染得淋漓尽致,比碧波万顷更多一分苍茫与雄壮。

到港的渔船

如今的赣榆自称为“福城”。“福”应当来源于徐福,据考证徐福是如今的赣榆金山镇徐福村人。借古名今是当前各个地方推介自己的普遍做法。毕竟徐福是历史名人,相对于名不见经传且拗口的“赣榆”更容易让人记住。“福城”比起所谓 “赣城”、“榆城”或者“青城”的说法更加独特、更具韵味也更加意味深长。当今的“国之大者”就是让人民幸福,以“福”为城,既有渊源又切合时代命题,而且符合人民群众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样的绝佳结合真的让人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文创者的天才创意!

陆港码头

慢骑于人工湖“心海”东边的柏油环道,有古松傲风,有樱花铺地,看一湖碧水、两岸黄沙,忍不住停车驻足,步行来到岸边的人工沙滩,想象等到夏日,阳光沙滩、摇椅花伞,人们摩肩接踵,戏水撩沙,又是何其热闹,这定将是“福城”最诱人的地方。

琴岛天籁中的心海沙滩,远处是赣榆新城

东望正在施工的各种大型机械,他们耕耘与筑建的定是另一番美景。而湖西的大片土地,据说是留给江苏海洋大学的。在这寸土寸金的绝佳地段,能不计眼前利益而无偿提供给一所大学实用,确实要有一定的魄力。如果真的能把江苏海洋大学引进赣榆这块土地,对于提升赣榆的整体档次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就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底蕴,要打造一座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就必须提高文化档次。赣榆虽然是连云港市的一个区,但一直是“赣榆除外”,在本地人的观念中还是“乡下”,如果真的有大学落地,那立马就是草鸡变凤凰了。有能放眼未来、有担当、敢作为的父母官,也是人民之福、地方之福。

若看大海只是看那就太对不起大海了,必须充分享受味蕾的盛宴,但作为海边的老居民,海鲜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如何吃到不一样的感觉那才叫不虚此行。以前都在市场买,如今码头近在眼前,正是观光、采购的好时机,于是驱车前往。

龙王庙里的龙王像

海面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渔船驶向岸边,归宿就是下口码头。下口码头如今被挡潮闸一分为二,西面设施较完备,各种几十米长的大铁壳渔船分几排沿两岸依次排开,绵延几公里,红旗招展,甚是壮观;东面是比较原始的天然码头,但不受挡潮闸限制,停泊方便,所以很多小渔船和紫菜船大都停泊在这里。

菩萨像

紧邻东面码头的有一排红顶大屋,走近一看原来是龙王庙,占中间三间,东面两间供奉着菩萨,西面两间供奉着财神爷。一位值班老者很客气地带领我们参观了各个房间,并不时地向我们讲解,以前的龙王庙是方圆几百里最大的龙王庙,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被彻底破坏了,前些年由几位下口村民捐资重建,香火很盛,最为热闹的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是龙王的生日,也是每年的祭祀大典之日,并邀请我们到时来观看。

观音像

出来和一位正在泊船的年轻船老大聊天,他是养殖紫菜的,使我们对小船的大小、价格、速度到紫菜的养殖、收获、价格、利润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他讲述的紫菜的种植、养护和收割的场景也是极令人向往的。我曾经感受过紫菜在码头上交易的场景,拥挤的码头、满载而归的船只、奔涌上岸的黄水、转动升降的起重机,搬运的、称秤的、记账的、装车的,一派繁忙,连岸边一摞摞、一堆堆标有鲜明姓氏标记的大竹筐都极具艺术趣味。一位老板还给了我一大袋紫菜,回家吃了好久,紫菜炒鸡蛋的味道至今还口留余鲜。

等待上秤的虾婆

小老大说南面河岔口进港的渔船正是要卸货的,我们就赶紧转过去。远看不起眼的小船到了近前就像一头大怪兽,来来回回调整着身躯以便舒服地靠岸。这边是一个直角形由水泥、石块砌成的小码头,各边只有一艘船的长度,和北面的泥滩不同,更有利于铁壳大船靠岸和卸货。岸上的人也越来越多,接货车和电子秤都已准备停当。各船的水手们都穿着颜色不一的服装,船一停好就往下搬着一筐筐的海货,都是虾婆,这个季节就是捕捞虾婆的旺季。码头顿时热闹起来,卸货的、装货的、称秤的、记账的、看景的人影幢幢,机器声、喇叭声、报数声、停船指挥的吆喝声、船员的嬉笑声、人们的私语声嘈杂无章,加上满目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渔船,不身临其境真的体会不到渔港码头的别样风情,而祥和有序的氛围使这份风情更具感染力。

忙碌的渔港码头

大老板根本顾不上我们这些零星小户,一位女老板指着地上的半筐下脚料,说都是刚死的,和活的没两样,但价格要便宜得多,就倒了一堆估摸算一百块钱,朋友丁和我一分为二,我们就有了看海的收获。带着收获心满意足地往家走,虽然冷风扑面,但心中的暖和劲满是兴奋。晚上把虾婆简单煮了,基本都有黄,肥得很,老公俩大快朵颐,也正如她说的,和活的没有两样,蘸点姜醋,佐点小酒,美的不得了。

煮熟的虾婆

回头再看码头上的一切,对于当地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可对于外地人特别是对海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可都是新鲜实在的“景”。现代码头上渔船壮观连片旌旗招展,自然码头上渔船随岸而卧大小错落,还有紧张、繁忙、热闹、有序的码头交易无不是生活中平凡但诱人的“景”。

至于龙王庙更是稀有之物,完全可以建得更气派更具传统风格,成为海边游的打卡地。每年热闹的祭祀大典也完全可以宣传推广,还可以在祭祀的同时成为庙会,提高知名度、扩大参与度。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道理,赣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上,不要光盯着琴岛天籁和秦山岛,在打造琴岛天籁人文景观的时候,完全可以考虑这些本已具有的独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融入,把看海、游海、玩海、拾海、吃海、拜海、捕海、买海等融为一体,充分展现特色鲜明的码头风貌和渔家风情。

码头上的交易

心情愉悦收获满满的同时也有不和谐的地方。我们和其他人之所以从“旁门左道”进入琴岛天籁,并非为了逃票或者抄近道,而是不给进,正门如此,其他通道也是如此。其实很早以前这里就已经对外开放了,游人只要步行都可以进入,甚至车辆也可以进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不知为何又全部堵死了。如今人们有了游玩的欲望,主要还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又在相关节日设置了假期,有钱又有闲,不去玩做啥。三年的疫情憋得大家脚底痒痒,加上对新景点的好奇与向往,左道旁门太正常不过了。从人头攒动的秦东门广场看,堵是堵不住的。值班保安的做法是没有错的,问题在于怎么去变通。由此想到公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如何更阳光、更亲民,这才是社会清明之所在。

卖完货的渔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