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深圳人,来这里换个姿势阅读

 

1510图书馆,果树葱茏,清香袅袅,鸟鸣啾啾,沿着清凉石板路走去,一座隐藏在古碉楼里的城市书房裹挟着书香扑面而来,庭院深深,古色古香,蜿蜒的小径在绿树的掩映下闪耀着温暖的光,书房内,狭长的楼梯,褪色的沙发,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堆满了书。

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模式与阅读场所,截至去年末,已有100家城市书房在龙华落成,不同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次第分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城市新的网红打卡地。城市书房带给读者全新的读书体验,也为龙华带来了厚重的文化符号,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成为龙华新的精神地标。

龙华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从全区第一批城市书房落成,到“1510 图书馆”、美团“奋斗E站”书房、顺络书吧等书房的纷纷亮相,近年来,龙华城市书房蓬勃发展,书香遍布全区街道,这不仅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场景,也是龙华以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缩影。

面朝深圳北站,“湾区之芯”人才书吧显得格外闹中取静。明亮的落地窗户、简约的内部空间、典雅的木制书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极具“文艺范儿”。不光有高颜值,也有高内涵,作为龙华区人才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吧目前馆藏中文图书4000余册,涵盖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党建党史、科技发展等各类主题,满足不同读者阅读需求。除此之外,在这里还可以享受到六大世界知名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和实时全文下载权限。

陈小姐是一名海归,面对瞬息万变的各类科研信息,她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在家学习总集中不了注意力,城市书房成了的“充电站”,让她快速切换到自我进阶的状态。

“为了满足科研人员对科技文献的需求,这里还得到了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的支持,为人才提供文献获取、企业服务、信息咨询、科技查新等服务,大家可以在此放心选择海量阅读素材。” “湾区之芯”人才书吧相关负责人吴东眉说道。

江西姑娘小六(化名)毕业后就来深圳工作了。离家千里的日子里,出租屋附近的城市书房给了她不少慰藉。“工作在市中心,但一直舍不得退掉在龙华租的房子,有事没事就来这里坐坐,发发呆,加加班,书房成了我和这座城市的精神纽带。”

氤氲着书香的龙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从外地来“打卡”1510图书馆的苏楠。隐藏在古村落、手捧图书的诗意,让她对龙华有了更有趣的解读:“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是令人尊敬和向往的,在一座“搞钱”的城市有这么多的公共读书角落,这种反差很迷人。”

自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很重要,全民都需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在这方面,龙华早有动作。在位于龙华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IC爱创空间一楼的悠书房,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其他的城市书房,这座24小时对外开放的书房,面向的主要群体是残障人群,整个空间实行无障碍装修,为残障人士打造了一个温馨的“零障碍”阅读空间。该书房配置了2069册书籍,以历史党建、励志奋斗及盲文书为主,为方便拿取,盲文书专门分区有序摆放。城市书房并不只有阅读一项功能,经过迭代发展,龙华已探索出城市书房2.0版本,在融合图书、休闲等功能之外,举办丰富多彩的赋能活动,书房开办至今,已入驻多家残障人士创办的翻译、法律咨询、电商、外贸等商业组织。

在龙华,当然少不了数“智”应用场景,通过龙华图书馆的微服务大厅,记者轻松找到了自己想看的图书以及学习资料,这种便捷、高效的借阅方式很难不让人大呼一句“给力”。

也许我们能期待这样的场景:当你需要查些资料做研究,当你的孩子需要更为宽敞的桌子做作业,当你的爱人需要一个地方跟朋友聊聊天,当外卖小哥跑累了需要一个地方歇歇脚,当忘记带伞的上班族想找个地方避雨取暖,大家只需走上几分钟,就能在街角的不远处找到一座温暖的“灯塔”。

城市书房的进阶之路

近两年,龙华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与大型公共图书馆相比,城市书房更像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发挥着“公共服务轻骑兵”的作用,精准对接、抬腿就到。城市书房得以快速推广开,无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现代市民仍旧有强烈的阅读需要,就看有关部门能否在传统的图书馆之外,为群众创造出符合他们心理期待和阅读需求的读书条件、氛围,能否提供令人满意的阅读服务。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些市民很热情地分享他们和城市书房的故事,也有市民提到,“书房毕竟是公共文化设施,相关管理也有遇到“时差”的问题,比如藏书陈旧等,但是我们看到了政府在努力守护这个精神家园。”

事实上,为激活城市书房的最大效用,龙华也做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探索。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紧扣“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龙华城市书房工程也在积极探索运营新模式,以文化跨界融合、数字技术赋能等手段和技术丰富市民的阅读体验感,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打造多元化阅读“圈层”,发挥城市书房效用最大化。

记者在龙华推出的“悦读地图”平台中搜索到一家名为“壹城中心儿童书屋”的阅读空间。走进这家书房,可以看到孩子们或坐着或趴着,静静翻阅画册,靠墙的小桌子旁,有家长在耐心教小女孩折纸飞机,阳光透过窗户洒下,让周六的午后变得格外温暖舒心。“这个地方是奶奶在散步的时候发现的,童书种类很丰富。之前家里两个小孩没事就喜欢抢手机看动画片,自从书房开业后,他们会主动提出过来看书,有拼贴画活动也会积极报名参加,让我们省心不少。”秦先生说道。

城市书房不是纸面上的空概念,而是处处可感知、可体验的所在,它是城市的肌理,兼释着城市的厚重精神与活跃因子。龙华城市书房的建立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缺不缺”提升到“好不好”“优不优”的阶段,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探索,让一座城市有了另一种“打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建设,成为文化龙华的又一生动注脚。

探访城市书房如何特色破局

从书店到“书房”的演绎,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昂扬曲线”。但作为城市书房,它的底色终究是公益性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如何处理公益与收益的矛盾,如何让城市书房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不仅考量着政府的智慧,而且也考量着运营者的能力。

自2020年以来,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全力推进建设“龙华城市书房”工程,探索商业综合体+书房、景区+书房、园区+书房、社区+书房等文化场馆运营新模式,进而创新推出了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为一体的“城市书房”新型文化业态,并以“转角遇到书,书房在你身边”为核心阅读理念,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公里”,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诗与远方”。

大唐书香驿站是首个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城市书房,也是龙华区首批推出的城市书房之一。这个位于商业大厦内部的书房日均读者流量达500人,不仅给来往于商业综合体内的市民提供了休闲、阅读的好去处,也帮助周边商圈获得沉淀用户和人流量,实现文化与商业共荣 共生。

在大唐时代广场最中心二楼中庭,扶手电梯一上来便是一座占地400平方米的开放式“城市书房”。

这是隐匿在咖啡厅、健身房以及各种服装潮店包围下的一片宁静,书墙光影中,人们躲进文字里,与周遭隔离成两个天地。

“午后,在这里喝一杯咖啡,静静地看一本喜欢的书,非常惬意。”在大唐书房看完书后,李女士还不忘拍个照顺便在朋友圈晒一晒。

“高颜值为书房引流,但是简单地将咖啡、茶饮搬入城市书房,对于书房品质提升所需要的运营成本,这显然是不够的。”大唐时代商管运营总监陈小勇介绍,如今,大唐书香驿站拓展城市书房的服务功能的步履渐深,线下阅读活动逐渐形成体系。

“大唐书香驿站经常会举办丰富的文化阅读活动邀请读者来参与,读书分享会、诗词朗诵会、儿童书法培训、手工DIY等活动,启动以来,共吸引近20万读者。”陈小勇告诉记者,为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活动来黏住读者,书香驿站会不定期地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开展名家讲堂、签名售书等活动,也会举办一些国学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城市书房具有实景体验和社交属性,这意味着它有产生衍生消费的可能性。”这样的观点也正成为城市书房运营者开拓思维、创新运营模式的灵感钥匙。“城市书房独具特色的文化性,融合传统情怀,可以在创意性上大做文章,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文创的思路。另辟蹊径的文创产品也许会给书房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陈小勇说。

在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爱成看来,城市书房是为市民提供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是城市文化的象征,需要政府和企业充分发挥公益意识和慈善精神,坚持“公益导向+市场化运作”理念,由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推动为原则,解决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3年4月23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龙华城市书房已达100家,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这些空间或分布于林立的高楼之间,或点缀于居民社区之内,或镶嵌在公园中央,或静伫在观澜河畔,它们为都市褪去浮华,为市民增添温润。

数据的不断攀升,也印证了“政府+社会”共建书房模式的高效,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模式让各界看到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路径。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