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带N95,聚餐要求先测新冠,投入2万防疫物资我家4口还是全中
中了!中了!
真的中了!
不好意思
中的不是彩票
而是——新冠

为啥这么激动呢?
因为原本我以为
哪怕全新加坡每人都要感染一次
那我家一定也是最后中的那批
毕竟说起防新冠
我们属于无敌硬核一类
但没想到
新冠病毒光临得这样突然
就好比你开着坦克
吃着火锅唱着歌
突然在路上被小鸟啄爆炸了

01
如今回忆起来,我仍然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哪里感染的新冠。
上面这句话过去两年有不少人说过,但新闻后续不是出去吃了饭就是在外游了泳,总之还是有比较可能的感染渠道。
但我一不在外面吃饭,二不在外面摘口罩,防护措施也非常到位。所以朋友听说我被感染后的反应是:啊?是不是口罩对病毒不管用了啊?

我是怎样防疫的?


硬核防疫一:双重口罩+面罩


我家日常出门的口罩装备,是双重口罩+面罩。
先给大家看看我的口罩们吧。

大人使用的口罩
我家常用的口罩共有7种,其中稳健占多数。
稳健医疗是当初中国国内新冠比较严峻时医护人员常用的品牌,我想着跟着他们用准没错,毕竟医生接触到的风险最大。
一次性口罩都选择医用外科而不是医用防护,医用YY级别,0469-2011买得最多。防疫这两年,各类口罩的功能和作用我已经如数家珍,有时候朋友买口罩也会问我这款那款ok不ok。

之前新加坡疫情爆发式增长一天上万病例时我还囤了一箱9132,想着如果必须要去医院或人多的地方时可以用。
孩子的口罩我前后买了4种,都是独立包装。
虽然孩子没有官方医用N95,我还是找到了一家据说是N95级别的儿童口罩(下图右上角),这样孩子做儿保时可以用。

孩子使用的口罩
平日里出门,家人和我都是里面一个KN95口罩,外面一个一次性外科口罩,俩口罩重着戴。需要去巴刹、商场等人多的地方时,还要再加上一个面罩。

如果你在新加坡街头看到上图酱婶儿的人,面罩下还戴着两层口罩,那可能就是我本人了。
孩子除了戴口罩,也会戴上一个儿童面罩,类似下图那样。

这样的防护甚至被儿保医生数落,让我们别给一岁前的孩子戴口罩比较好。但一想着不戴可能会造成的感染风险,还是默默给孩子戴上了。


硬核防疫二:洗护套装


只戴口罩面罩,当然是称不上硬核防疫的。
我还囤了一堆酒精、PVC手套、洗手液、酒精棉片,甚至脚套(小时候穿着进微机房蓝色一次性那种)。

一堆防疫囤货
非必要不出门。普通出门戴KN95+一次性外科口罩,去人多的地方再加面罩,去诊所、医院等地方戴N95或9132口罩。
如果需要摸很多户外的东西,戴PVC手套,穿脚套。但无论用不用PVC,在按完电梯、拉完扶手等地方,都会立刻摸出滴露的便携洗手液洗手,有时候遇到面积大的地方,还会直接掏出便携酒精喷瓶。
洗手洗太勤,一瓶50ml的洗手液很快就会用完。

在我们家门口挂着一个酒精喷瓶,无论人进门还是拿东西,都喷一遍。
外出回家,会先在门外把双手、头发、手机、手表、衣裤、鞋等用酒精喷一遍。如果买了东西回家,所有装东西的袋子也会喷一遍。
根据喷洒的面积和喷水量,我还买了不同的喷壶。

喷完一遍后进入家门,墨镜眼镜也会摘下来再喷一次。在外坐过的话,臀部衣物的部分会着重再喷喷酒精,接着立刻20秒洗手。
买回来的每一样东西也会用酒精单独消毒包装,若是菜和水果,喷过后还会用蔬果清洗液泡个20多分钟再晾干放进冰箱。

酒精囤货
买回来的东西都酒精喷过收拾好后,才会摘下口罩,然后换掉所有出门过的衣物扔洗衣机。
听起来实在很夸张繁琐甚至神经兮兮。
但家有还没打新冠疫苗的小朋友,我们为了不被感染,可谓做到自己能做的防护极限。
哪怕出门穿得像奇装异服被人侧目,哪怕N月一次和朋友聚会,还要厚脸皮让朋友做核酸再见面,哪怕防护费时间费金钱费精力。
为了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两年来我们都坚持这样做了。

家里还剩上千口罩囤货
11种口罩装了几大收纳盒
防护到位这句话,我可以很自信地说出。
两年下来,脸上有被口罩捂的闭口,手被酒精常喷拔干,买各种防护用品花了上万,内心也始终承受着感染风险的压力。
千防万防、日防夜防,最终还是很sad,我们家“全军覆没”。

老实说,在确诊感染的前两天我都很想不通!一直很纠结为啥自己防护成这样还会中新冠,有的人就戴一层口罩天天出去吃饭也没中过。但这种情绪过后,我心里竟有一丝放松下来的情绪。
反正中了中了,再多想别的也没有意义。
02
在中新冠前,我以为现在的新加坡已经是自己管自己的状态,毕竟病例实在太多政府要管也管不过来。大部分人的症状也比较轻微,很多人还没来得及上报就康复了。
不过当时我不相信自己真的中了,自测之后又去了诊所,得到医生的确诊通知后才接受了事实……

我的症状介于轻微和明显之间。
前两天发烧、浑身疼,第三天开始流鼻涕和微微咳嗽,依然不太有精神。嗓子基本不疼,全程也没有失去味觉和嗅觉。
但相比朋友们两三天就恢复活力,精神也一直较好的状态,我家的恢复期总体就更长得多。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同一时间感染新冠,虽然从小朋友到老人都精神不好身体难受,可大人就算自己烧到38度6也要哄哭闹的孩子,没法得到充分休息。
差不多过了一周左右,我们能感到身体状态差不多恢复了。
03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医生对感染新冠的成年人处于“放养”状态,但对孩子要谨慎得多。
吸取了朋友的经验,我们发现孩子阳性后没有第一时间带去KK急诊(据说等待时间至少3小时以上)。当时孩子38.5度左右,不太有精神有点嗜睡,于是我们去了离家很近的诊所,等待20分钟左右看到了医生,然后做了检查拿了布洛芬(儿童版退烧药)。

回家后,我们在孩子的额头、后颈都贴上退烧贴,定时喂退烧药。
本以为和大人一样,孩子在体温不高的情况下也是在家自愈无人问津,但从诊所回家后没多久就有医生的电话打来。医生说因为我们没有去KK,所以会安排一次线上看诊,让医生再次看看孩子的情况。
接到电话后一小时内,我们收到了whatsapp信息,医生与我们约定了时间进行视频看诊,视频大概10分钟左右,比较详细地问了孩子发烧的时间、温度,以及饮食作息和精神状态等,然后再次开了药(似乎是止咳和止鼻涕,没用上就没细看)。

示意图
药品是免费的,视频看诊当天下午送货上门,距离看诊后2-3小时。
孩子发烧2天后温度退下来,不过还有些许拉肚子,但精神很快就恢复了,能吃能喝能睡能玩,不用再花大力气换着人哄。随着孩子的康复,大人的恢复速度也加快了,一周后已经忍不住吃起了麻辣烫和炸鸡

04
亲身经历过感染新冠,我认为比起身体的康复,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反而更重要。新冠病毒不会突然消失,虽说不感染更好,但感染也不是“世界末日”。
就我们家的情况来说,新冠比流感的症状要轻很多,咳嗽症状因人而异,家里也有成员频繁咳嗽了好几天;原本非常担忧孩子,不过孩子比大人想象中要更坚强,新陈代谢也比大人预想快更多。
全员康复,可喜可贺。
也希望我的经历可以让大家对新冠少一点点恐惧,多一点点积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