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肾虚久泻、耳鸣、牙痛等

 

骨碎补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槲蕨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肉质,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多数,无柄,革质,广卵形孢子叶矩圆形,具短柄,柄有翅,叶片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基部缩成耳状,厚纸质,叶脉明显,呈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黄褐色,在叶的下面沿中肋两侧各2~4行,无囊群盖。

中华槲蕨 主要区别为营养叶稀少,矩圆状抜针形;孢子叶有窄翅,叶片羽状,深裂几达中轴,裂片为广条状彼针形,边缘锯齿状,两面多疏被短毛。孢子囊群在中脉两侧各排列1行。

【产地】槲蕨广布于中南、西南、华东等地,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中华槲蕨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附生于高山岩石或大树上。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鱗毛

【药材鉴别】呈扁圆桂形,常弯曲、分枝,长3~15厘米,直径1~1.5厘米,厚0.2~0.5厘米。表面密被蓬松的鳞片叶,鳞片叶深棕黄色至褐红色,线状凿形卷曲,长约0.6厘米,基部宽约1毫米,先端线形柔毛状,边缘长流苏状,除去鳞片叶的药材表面淡棕色,经火燎者呈棕褐色,常有鳞片叶残基紧贴,两侧及上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直径0.3~0.4厘米。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土灰黄色或土黄红色,有15~27个类自色的小点(维管束)环列。臭微弱,味微涩。

中华槲蕨呈圆柱形,长15~26厘米,直径0.5~0.8~1厘米。表面密被松软的片叶,淡黄棕色至棕色,披针状钻形,长0.8~10毫米,基部宽约1.8毫米,向上渐狭,卷曲,边缘流苏状,易剥落,剥去片叶的药材表面嵌黄棕色,具微细纵皱纹,并有极多颜色略深而细小的点密布。质稍重而坚脆,折断面不平坦,波土黄棕色,约有30个小点(维管東)呈圆环状排列。

均以条粗大、色棕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槲蕨根茎含皮甙等。

【炮制】炒骨碎补取净骨碎补或片,用砂炒至鼓起并毛呈焦黄色,放凉后撞去毛。

【性能】苦,温。补肾,强骨,活血止痛。

【主治】跌扑损伤,肾虚久泻、耳鸣、牙痛,牙齿松动;外治斑禿。

【剂量】3~9克,鲜品6~15克。外用适量。

【附注】市售骨碎补的植物来源,据调查至少有11种不同植物来源的根茎,主流商品除上述二种外,尚有大叶骨碎补,岩姜光亮密网等。

更多相关中草药知识,请关注立强健康编写动态。

上一节 绵马贯众

下一节 广防已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