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秦岭腹地:大山深处有了随叫随到的农技服务“110”

 

新华社西安5月2日电(记者蔡馨逸)当下,秦岭山区正值水稻育秧期,陕西省宁陕县许家城村的村民计划着机械化育秧,大规模发展有机水稻产业。可开动了机器,他们却发现在农技培训课上学到的技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得要领。

村民郭辉习惯性地拨通了高级农艺师田仕荷的电话:“田老师,机械化育秧的技术我们还掌握不好,想请农技队再给指导指导。”

“好,我们明天早上过去,你们准备好育秧机。”田仕荷说。第二天早上9点多,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农技服务队员们准时出现在许家城村的水田边。

在宁陕县,有一支特殊的“110”队伍: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群众,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农业专家、县农技人员、职业农民、农村能人等组成的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就会在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的调度下,迅速赶到群众身边,手把手提供技术服务。

“操作育秧机时要注意种子密度适中,营养土厚度适中……”在田仕荷的指导下,村民们撒种子、倒营养土、放秧盘。农技服务队员挽起裤腿,和村民们一起下田铺秧盘、覆膜,向他们演示技术要领。

“这下可彻底搞懂了。”郭辉拍掉手中的泥土,接过田仕荷发放的技术手册,心满意足地说,遇到技术难题立刻能得到专家们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发展新产业,心里有底气多了”。

“大型农技科普培训犹如‘大水漫灌’,‘农技110’服务则像‘精准滴管’,采取菜单式服务方式,以现场实训为主,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宁陕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剑波说。

自去年10月宁陕县建立起覆盖全县的“产业脱贫指挥110体系”以来,指挥中心共接听技术服务需求电话116余次,开展技术培训超过96场次,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服务内容涉及有机水稻、魔芋、中药材种植,生猪、林麝、中蜂养殖,以及林果栽培等多方面。

为了这次农技服务,职业农民邹德洲早上6点多从家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开车1个多小时赶到指挥中心报到。再和农技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坐了40多分钟的车,来到许家城村。

自从加入志愿服务队,奔波两个多小时参加农技服务,对邹德洲来说便成了常事。“参加农技服务,不仅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他说,“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面要宽,种植养殖技术都要懂。”

“宁陕山大人稀,只靠县上的农业技术人员,无法及时满足群众的技术需求。‘农技110’整合了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专家’等乡土人才,把他们培养成农技服务员,扩大了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农技水平。”黄剑波说。

时过正午,农技服务队员们结束了他们在许家城村的指导工作。一队“红马甲”走过山间的吊桥,钻进面包车,还要赶往下一个服务点。(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