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定砂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7月22日,位于平定县冠山镇冠庄村的砂器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平定砂器博物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从开始筹备至今,收集了许多平定及周边地区历代砂器实物、照片、工具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经考证,平定砂器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以砂器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积累15年,砂器博物馆终开馆
走近平定砂器博物馆,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的外墙表面镶嵌着无数的瓷片、砂片,仔细观看,有些装饰性的花边则是由一些完整的砂陶盘碗组合完成,美观又别致。
据介绍,平定砂器博物馆自2012年起便开始逐步筹建,正式完成后设置有历史专区、艺术专区、科学技术专区以及综合类专区。其负责人张宏亮出身于平定陶艺世家,一直从事砂器制作相关工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砂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对砂器逐渐的了解、喜爱和制作过程中,为了保留和传播砂器文化,他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陆续从平定及周边地区收集了许多历代砂器实物,包括从人类起源至近现代平定古窑址系列砂器器皿,平定县原陶瓷厂1958年建厂以来的文字资料、照片以及制作工具、模具等,展示了平定砂器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沿革。其中几本泛黄的账本,是这个博物馆为数不多的文字史料中最珍贵的,里面记录了民国年间平定砂锅销往河南、河北等地的账目,反映了当时砂锅的部分市场销售情况。
步入平定砂器博物馆,入口处墙上悬挂着的“薪火传承”四个大字以及正下方的仿炉窑设计,彰显着一种传承精神,承载着一份历史责任,延续着一种故土情怀。
在前往主展厅的墙壁上,一条镶嵌入墙、长达四五米的“时空隧道”十分引人注意。里面通过石雕制作,呈现了人类从直立行走,到钻木取火、狩猎打渔,再到出现了原始的制作陶,及至逐渐演变成砂器的一个历史过程。形象生动地讲述了砂器形成的历史渊源,也与墙上的“薪火传承”相互呼应。
展窗里,是张宏亮多年来收集的砂器制作工具、模具、灯具,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砂器作品。这些砂器展品类型丰富,有锅、碗、瓢、盆、坛、罐、蒸笼、茶壶、香炉、油灯、花盆、砚台等,形态多样,实用性强,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所有展品分门别类,陈列整齐,在射灯的照耀下,这些砂器制品仿若穿越千年时光,低调、朴实,却又带着或精致或粗犷的美感,让人禁不住去想象当时人们制作和使用这些砂器时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展柜中,里面摆放着山西省古陶瓷专家水既生、张宏亮父亲张聪以及张宏亮3个人的作品,体现了师徒3人对陶瓷、砂器的传承精神。
“砂器不仅丰富多彩,功能也非常多。熬药、煮饭、烤肉、炒菜、烙烙饼、蒸馒头,和生活有关的,砂锅全做到了。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们制作砂器和使用砂器的记载……”张宏亮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参观砂器博物馆的人们讲解着砂器背后的历史故事。
谈及当初筹建砂器博物馆的初衷,张宏亮的回答淳朴实在,“这么多年,建设砂器博物馆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一个目标,我就是想将平定砂器、山西砂器、全国砂器的魅力展现出来,填补国内没有砂器博物馆的空白,给后人多留些文化印记。人活着总得干点什么,以后也得为这社会留下些什么,这才无愧于对砂器制作行业这么多年的坚持。”
发展创新,传承弘扬砂器文化
平定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平定的砂器和江苏宜兴紫砂、广东砂煲齐名,史称“三鼎甲”。而平定砂锅,更是因其“煮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烹茶不变香、栽花不烂根”的特性在百姓生活中拥有很高的接受度。相传,清康熙因病曾用平定砂壶煎药,身体很快康复,便在砂壶上题了一个“龙”字,一时间造就了煎药神器“龙字壶”的盛名。
随着平定砂器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南宜兴、北平定”的格局。而20世纪60年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夸土产》更是让“平定的砂锅亮晶晶”唱响了大江南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实用美观的现代炊具逐渐占领市场,受到百姓青睐,砂锅被逐渐冷落。与此同时,随着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艺人改行,去收入更高的煤矿、铁厂打工。一座座炉窑人去火熄。
可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因机缘巧合,张宏亮走上了专门从事砂器制作的道路,并凭借着自己的执着,在砂器这个行当里坚守着。他总说,肩上的担子挑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两千多年的砂器,不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一次次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促使张宏亮在砂器制作中不断摸索,也让他不断创新与发展。
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努力,张宏亮复原了失传已久的“薄胎壶”烧制工艺,还设计出400多个砂器品种,使原本“又黑又粗”的砂器制品变得美观、实用。
通过5年时间,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依照外商“不能渗漏、口径大而圆、底部小而薄、内外都要光洁”的要求,历经无数次尝试,成功烧制出符合条件的砂制花器,更坚定了他创新发展的信心。
他把传统技艺与刻花瓷技艺相互融合,打破千百年来砂器无釉彩的局面,使难登大雅之堂的生活器具成为工艺品。后来受洪洞大槐树姓氏文化的影响,他又将姓氏图腾加注在此类作品中,完成近四百件姓氏文化砂瓶。
通过研究,张宏亮不断尝试新工艺和原料配方,糅合剪纸、刻花、雕塑、书法等新元素和新工艺,使得平定砂器渐渐“靓”了起来。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阳泉市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他将砂器制作技艺与平遥推光漆器制作工艺两项非遗技艺相结合,创作了一件茶罐作品,造型美观,色泽靓丽,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时代在不断进步,砂器制作也在逐步向前发展,如何将文化与时代融合,将传统与创新结合是值得更多人关注和思考的事情。
如今,时不时地会有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张宏亮这里进行参观和实践学习。对此,张宏亮认为,校企合作,是培养传承人最实在的方式。而从事砂器工作,后继有人才是传承的根本。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宏亮的女儿张淑焱也在进行砂器制作的相关学习。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她,还参与设计过几样砂器制品,烧制成型后很受欢迎。
此外,平定砂器博物馆里还专门设有学习体验区。在近距离观看砂器制作技艺后,有兴趣的人也可以亲自动手,切身感受砂艺之美。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