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摔倒 这九条要记牢
王春辰,闫卫兰,庄新婷,解放军306医院,干部病房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郭广辉 编辑
老人由于小脑开始萎缩,肢体的反应随之变得迟缓,平衡能力大为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朋友的平衡能力衰退之明显,甚至到了走路交谈之际都会摔倒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同时胜任两件事情。因此,当他们行进中忽然要说话的时候,就可能因突然停步而失去平衡导致摔倒。还有的老人因姿势的变换,如从坐姿、卧姿改为站姿,也会发生摔倒的情况。针对自身机能明显下降的事实,老年朋友该如何开展自我预防摔倒呢?
第一,要增强防摔倒的意识。老年朋友在平日生活中,一定要注重学习防摔倒的知识和技能。如今,相关的文章、资料有很多,抓紧学习,增加了解,不仅可以掌握预防摔倒的知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的训练也得到了加强,这对于防止大脑萎缩也非常有益。大脑总是不用或者少用,本身就会导致退化,经常用脑,有利于保持反应能力和灵敏性。
第二,要养成特有的“生活习惯”。经常行走的道路是否熟悉,家里的行走是否便利,照明开关都在哪里,等等这些都应该清楚。使用带有靠背的椅子,不用带有滑轮的家具;床头灯的开关要“随手可得”,睁眼后不要马上下床,起床时不要动作过快;如果夜间要频繁解手,可考虑在床边使用便壶;洗浴时尽可能采用坐姿;换衣则需坐着进行,等等。这些防摔倒的生活小习惯,都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并最终成为自然的行为。
第三,要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有些老人不到“关键时刻”绝不愿意使用手杖,认为这是“老的标志”,觉得很“丢脸”。殊不知,一根细细的手杖就是一个大大的支点,特别是使用长度合适、支脚面积较大的手杖,对于预防摔倒更加有效。至于助行器等特别用品,则更是行走防摔的利器。只是需要注意,平日里一定要养成将拐杖、助行器等放在触手可及位置的习惯。
第四,穿着要有“讲究”。选择合身的衣着、合适的鞋子。太长或者太肥的衣服、磨损严重,鞋底不防滑的鞋子都可能成为造成老人摔倒的因素。所以,衣裤不可过长或者过肥,裤管的长度,以至脚踝为宜。鞋子对于老人“举足轻重”,对保持躯体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人应该选择合脚、舒适、带有一定支撑和缓冲作用的鞋子,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拖鞋。此外,鞋底过于柔软,鞋底材质易打滑的鞋也应被禁用,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的感应度。
第五,做家务千万不要“逞能”。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身体有锻炼作用,并非完全不可以。但绝对不可“想当年”,按照年轻时候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考虑如今的自己能否胜任。比如尽量不要在家里登高取物,如果必须为之,那么一定要使用梯凳,而且是那种有扶手的梯凳,万万不可像年轻时那般踩着椅子就登高取物了。当然,平日生活里尽量不将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需要登高的地方,减少危险。
第六,要正确应对视听障碍。尽管摔倒是“腿的失职”导致的结果,但许多老人的摔倒,其实与视听障碍有很大关系。看不清障碍物、听不到警示提醒,显然都增加了行走时摔倒的风险。因此,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人,应佩戴眼镜、助听器以及其他的辅助感知设备。
第七,骨质疏松不能轻视。在摔倒损伤中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人。因此,老人不能因为血糖血脂高等原因而偏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加强膳食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绝经期的老年女性,必要时还应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增强骨骼的强度。
第八,要重视合理用药。有些药物在服用之后容易导致动作迟缓,这会增加摔倒的风险。因此,老年朋友在用药的时候,应加以注意。首先要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依赖“久病成良医”那样的经验主义,更不能随意乱用药物。此外,要尽量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尽可能减少用药的剂量,尤其对那些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更是要慎之又慎。
第九,注意出门事项。有糖尿病的老人,出门活动时间应安排在胰岛素血浓度的下降期,即在注射快速胰岛素后2小时、或注射正规胰岛素后3~4小时进行,不要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去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同时要准备一些饼干和糖果,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随时进食。老人出门时要携带联系卡,写上名字,相关病史,联系电话等资料,万一发生摔倒意外,旁人可及时帮助联系家人。另外,尽量不要走夜路,特殊情况尽量有人陪伴或使用助行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