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借力“云平台”畅通“双循环”

 

借力“云平台” 畅通“双循环”

——水利部老年大学依托智慧教室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初探水利部老年大学课题组

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牵头组织编制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于2021年正式发布,作为我国首部老年教育发展报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隆重问世,对于全面总结老年教育三十余年发展情况,准确把握老年教育发展规律,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既有统揽全局的综合论述,又有聚焦分支的专项研究,还有特色办学的经验分享,为中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决策者、实践者、参与者做好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指明了今后发展的前进方向。

水利部老年大学成立于2007年,有幸搭上了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快车,创建十五年来,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对各项具体业务的指导帮助下,学校始终坚持求索创新,大力规范教学管理,积极推进资源共享,从创办之初8个班,学员218人次,发展到疫情来临前的2019年全年近120个班,学员3500余人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正如《报告》中关于中国老年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所提到的“有效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曾面临同样的困境,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承载度,校本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因受时空限制,无法实现向分校和校外班辐射共享。因此,学校在2019年开启了以智慧教室为载体的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之路,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将该模式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近两年学校持续对该模式进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具有水利部老年大学特色的线上教学体系,也收获了一些可复制的教学经验,并在多家老年教育机构得到推广应用。

在《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总报告》和《远程老年教育发展分报告》中,对于老年教育未来发展均强调指出,“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深入”,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带动效能转变和发展的转型升级。结合水利部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实际,如何利用智慧教室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是学校当前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现将学校两年来大胆实践的过程和经验教训予以总结,以期为其他老年大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打造智能“云平台”,升级高效课堂

随着智能终端、无线接入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室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凭借可视化的信息表达、便捷的信息输入以及丰富的智能应用等功能优势,迅速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方式的改革。然而,作为一种智能的教学平台和新型的教育形式,智慧教室建设在老年教育领域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水利部老年大学为了解决学校“一座难求”和资源共享的问题,于2019年联合由清华大学研发团队成立的“睦课在线”教育平台,从需求对接到软件开发,从硬件选配到环境布置,从教师培训到学员使用,共同开发了以智慧教室为载体的线上教学模式。该模式也为应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开展网络直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0年6月,水利部老年大学智慧教室正式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作为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第一间智慧教室,该教室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讲台、多功能集成黑板、触摸式显示大屏、智能电子班牌以及高清录播系统,并开发了在线学习APP,不仅使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惠及更多老同志,而且通过对教学环境的重构,教师可自如实现多种教学应用场景转换,开展沉浸式教学,以智慧燃动课堂效果,以共享变革教学模式。

水利部老年大学仅依托这一间智慧教室,既开设了以静态教学为主的书法绘画课程,也有以动态教学为主的舞蹈、太极课程,还有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摄影、朗诵等十一门课程,实现了多变场景,满足了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需求。有的课程利用多媒体讲台,随时调播辅助教学的音频、视频和PPT,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有的课程利用多功能黑板,将传统板书和触摸屏幕相结合,课件自由缩放,笔记轻松批注,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还有的课程利用多机位拍摄视角,全方位展示教师的身形动作、笔法技巧,加强课堂的渗透力。搭载高科技教育装备的智慧教室,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老年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精彩,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水利部老年大学近两年陆续将教室全部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书画类、器乐类、形体类和讲解类课堂的功能区分和智慧教室的全覆盖,使原线下课程的线上复课率达到80%以上,全体教师也都回到线下原班教室进行授课。在智慧教室的硬件配置方面,学校根据直播教学的播放效果和操作方式,不断对硬件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近两年,持续更新设备设施,增加了双屏笔记本操作平台、移动跟踪式摄像镜头和自动调整焦距的立式镜头,更好地解决了舞蹈课学员对于老师镜面演示的需求、书法绘画课学员对于老师行笔方法的需求以及器乐课学员对于老师指法动作的需求。在软件系统方面,学校将原先各自独立的报名缴费系统和课程直播app进行数据整合,全新推出一站式服务的微信小程序,为老年学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操作流程和更加优质的使用感受。此外,应学校要求,睦课在线教育平台通过整合数后台数据,利用可视化技术为支撑,专门研发了大数据大屏展示系统,并安装在校园文化墙上,实时更新学校相关教学管理数据,使学员上课动态和系统运行情况完全可视化,一目了然,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二、还原线下“真场景”,提升教学品质

不同于自媒体平台的视频直播教学模式,水利部老年大学在线教学课堂依托校内智慧教室开展,并通过集智慧教学、师生互动、云端存储、视频录播和自助考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部老年大学微信小程序进行学习。学员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久违的老师在熟悉的教室陈设中授课,在线上交流的是曾经的同学和兴趣相投的朋友,流畅的画面,清晰的声音,同步的互动,实时的沟通,使他们仿佛重新回到了教室里,坐在了课堂上。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最大限度弥补学员不能返校上课的遗憾,水利部老年大学努力在细节中让学员感受到来自校方的温暖和关怀。课程进行中,学员可以通过小程序互动区进行留言,班主任实时在线回复。针对课程内容的问题和意见,班主任在课间或下课前及时转交老师,由老师进行现场解答。课后,班主任还会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员作业,在下次课堂上请老师进行点评。水利部老年大学网络直播课堂不仅在场景和视听上真实还原了线下课堂的效果,而且教学流程也与线下课堂基本保持一致,使学员能够宅家不停学,品质不打折。直播课堂开播以来,学员们自发在互动区或班级群中留言,纷纷赞许学校的网络直播课不仅上线快、效果好、氛围浓,而且班级管理有序、温暖依旧,仿佛又回到了组织中,有一种久违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学员的认可和肯定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优化和提高,努力为在线听课的学员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每到开学前,学校都会精心组织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新教室、新设备、新系统进行操作流程培训,确保直播过程稳定流畅。此外,还特地邀请水利报社的专业记者,系统讲授摄影摄像知识和构图技巧,对直播效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力求拍摄角度更规范,画面呈现更完美。开学后,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及时沟通直播情况、发现不足,并将学员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精心制作成多个答疑小视频传至各班微信群里,使学员们能更加直观有效地玩转直播课。

近两年,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不仅将原线下班级的延续课程陆续转移至线上,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新增多门更符合线上教学规律、适合网络直播的课程,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学校还根据师资水平和课程内容,尝试将线上课程划分为经典特色课和名师精品课,全新推出彩铅画、速写(风景)画、喜乐瑜伽、禅舞、水色染艺和非洲鼓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层次类别的学员需求。此外,作为首批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学校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借助智慧教室平台推出《中国自信里的中国茶》《茶艺、茶器与养生》两门公益课程,让更多老同志加入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养相宜、康乐有为的队伍中来。

为进一步增强线上授课的生动性和氛围感,实现学员重回校园与老师同学真切互动的期盼,学校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每堂课轮流邀请3-5名学员参与线下学习,这也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新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水利部老年大学依托智慧教室开办的网络直播课堂不仅可以达到线下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具备一些线下课堂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功能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开放在线课程免费试听,学员满意后再进行报名缴费;提供多种收看课程的方式和视频回看,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组织线下探访直播研学系列活动,邀请学员代表走进教师工作室,直观深刻地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以疫情防控为契机,许多老年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线上课程,老年教育资源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而且网络上也涌现很多公益课程,鼓励老同志零门槛、零成本入学,这无疑是对学员与学校之间粘合度的极大考验。在这场线上教学质量的竞技中,水利部老年大学通过智慧教室开办网络直播课堂,以形式的新鲜感、课堂的仪式感、教师的亲切感以及课程的品质感深深打动并吸引了大量新老学员,2021年总报名人数近6300人次,比以往全年线下课程的报名人数增长了76%。

三、畅通内外“双循环”,推动联动共享

水利部老年大学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形成了“校本部+分校+校外班”的办学模式。即面向水利系统,打造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老年大学分校和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以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校外班;面向部机关老同志,在京内老干部活动站创办了9个校外班,让老同志足不出院,就能享受老年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基于此办学模式,学校以智慧教室建设为载体,创造性提出“构建以水利系统老年教育资源内循环为主体、系统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办学理念。首先,学校将坚持“立足实体教学,发挥示范作用”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水利部老年大学优质资源聚集的办学优势,加大老年教育资源高质量供给;同时,借助信息化“云平台”赋能手段,继续打造和完善学校在线教育创新体系,积极推动校本部优质教育资源向水利系统内外开放共享,扩大老年教育受益面;最终,水利系统内外释放出的社会文化养老效益和动能,又将进一步促进水利部老年大学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从而形成畅通高效的老年教育资源“双循环”。

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已经迈出了打造水利系统内部老年教育信息化融合共享工程的第一步。通过标准化配置直播设备和管理软件,实现了与首家分校——长江委老年大学网络课堂的互联互通。学校将其开设的手机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肚皮舞、流行舞等6门精品直播课程纳入校本部微信小程序,供学员自主选学,实现了校本部与分校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发挥水利部老年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层指导统筹,依托已建成的智慧教室平台,联合和引入全国各流域和省水利厅老年教育机构协同发展,帮助水利系统具备条件的老年教育机构发展智慧老年教育,成立各流域分校、省级分校,共享水利部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同时,大力发挥分校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向总校分享特色课程,另一方面辐射整合并分享下属单位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水利部老年大学上下链接,纵横相通,整体联动,资源共享的矩阵式办学管理体制,形成网络传播大格局。

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继而开启了与水利系统外优质教育资源互惠互通的探索之路。将两所养老机构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与其签订线上课程合作协议,通过睦课在线教育平台将直播课程推流至养老机构的官方app或微信小程序,使课程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送学至养老机构旗下的各级养老驿站,直通为老服务的“神经末梢”。同时,养老机构利用自身场地和资源举办的老年大学所开设的特色课程,再通过智慧教室“云平台”分享至水利系统各级各类办学主体,推动系统内外老年教育机构由单一办学向多元化办学转型,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型,由粗放型、经验型办学向精细化、标准化办学转型,共同探索老年教育新形态、新业态。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围绕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提出“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强调“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通过认真学习研读《规划》和《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笔者认为后疫情时代,基于智慧教室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老年大学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该模式不仅能通过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使学员共享多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智慧教室集多屏显示、自然交互、智能调控于一体,让线下课堂也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有趣。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水利部老年大学将总结和运用好建校15年来的发展经验,科学把握畅通“双循环”的时代背景,借力“云平台”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发力,不断开发和应用智慧教室潜在的各项“智慧”功能,积极拓宽办学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水利系统老年教育资源下沉、重心下移,让更多老年人能够走进老年大学,享受老年教育,为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老龄化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部老年大学课题组成员:张欣、吉梦喆、吴楠、苏蕴、姜涛、田园、冯晓彤)

编辑:孔建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