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
来源:咸宁日报
牛志尊
主治医师,硕士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病区主任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的主题是: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对于老年人来讲,骨质疏松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属于高发疾病,其最大的危害即是发生脆性骨折。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密度下降为特征代谢性骨疾病,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的情况下,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疾病。临床以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甚则骨折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骨痿”、“骨痹”等范畴。中医历史悠久,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理论,认为骨质疏松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亦与肝、脾有一定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决定骨的生长、发育、成熟、强劲、衰弱的过程;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滋养,骨骼坚固充实。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肌肉。脾通过运化食物中的精微,而化生气血津液,充养肌肉筋骨。倘若这种功能失常,会导致骨骼得不到气血的充养,最终引起骨质疏松。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互化。肝肾功能正常,筋骨才能发育正常。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可多相互影响。肝血虚则筋脉失养,肢体活动不利,筋骨运动失常,从而诱发骨质疏松。肾精虚或肾气虚,骨骼失养,痿软无力。同时肾气亏虚,气血运行不通畅,容易形成血瘀,不能滋养骨髓,骨骼筋骨失养,髓少筋枯引起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好逸恶劳,运动量少,也可诱发骨质疏松,也就是现代所说废用性骨质疏松。所以应注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中医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中医认为嗜食五味太过,也是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味酸则伤筋……咸则伤骨,骨伤则痿……”。
二、中医药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目前,尽管很多西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部分药物诱发的一些副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中医讲“药食同源”,所以,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的低毒性和广泛性,能为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所接受。中药虽然较西药慢,但是对于解决各种临床症状往往有很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处方用药加以调摄,一般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骨的强度,预防骨折发生。故治疗不能只针对补钙和调节骨代谢,而应把整体和局部相结合。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主要从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等方面着手。通过对气血阴阳及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选用熟地、枸杞子、牛膝、淫羊藿、鹿角胶、龟板、菟丝子、杜仲、女贞子、黄芪、当归、山药、党参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中药。若疼痛明显,则配伍丹参、川芎、延胡索、桃仁、鸡血藤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或选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中成药治疗,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合理用药。对于骨质疏松我们建议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少吃糖及食盐。
责编:丁婉莹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