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进口啤酒冲击本土啤酒业 企业尝试调整产品结构

 

各大超市中洋啤酒被放在最显著位置。

福州新闻网2月4日讯(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江海 文/摄)春节即将到来,酒类消费又进入了旺季。尽管天冷,啤酒仍然是福州消费者节日酒类消费的首选之一。但是,在各大超市,消费者们都发现,与往年不同,放在最显眼位置集中展示的基本是洋啤酒。业内人士估算,进口啤酒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声不响地超过了15%,销售利润更远超国产啤酒,这对我省啤酒产业形成了严重冲击。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本土啤酒行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洋啤酒已成为榕市民餐桌“新宠”

临近年末,各种节日纷至沓来,啤酒消费也进入全年的又一个小高潮。不少消费者在超市选购啤酒时发现,不同品牌的洋啤酒占据了多数超市酒类区的最显著地位。

记者在东二环一家新开的精品超市看到,这里的进口啤酒有几十种,包括德国瓦伦丁、卡力特、德拉克、城堡皇家等黑啤,德国奥丁格、爱士堡、普鲁士、柏龙慕尼黑等小麦啤酒、来自比利时的福佳白啤酒、法国的喜力、英国尼姆牧羊人毕斯芬格、伯利安特、斯皮特弗啤酒等。

受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所带来的“炸鸡+啤酒”热潮,韩国啤酒也开始慢慢渗入福州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和欧洲产品相比量还不大,但是麦思、凯狮、海特等韩国啤酒也已经出现在福州市场上。

洋啤酒普遍包装精美,价格比国产啤酒也高很多。以罐装为例,在福州市场上,罐装洋啤酒的价格基本在6元至28.9元之间,500ml包装的售价多在10元至20元之间。如果是比较知名的品牌如德国卡力特黑啤500ml的价格要18元左右,比利时福佳白啤酒300ml的价格为8.25元。这样来看,在商超渠道,进口啤酒价格通常比国产啤酒贵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倍,比如同样330毫升的小瓶啤酒,青岛啤酒卖4.2元,喜力则要卖9元。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较大容量的5升桶装啤酒,产地以德国居多,种类包括黑啤、黄啤、白啤、清啤、烈性啤酒等,价格比国产啤酒更是普遍高出3倍至5倍。

价格虽然高,福州市民对洋啤酒的接受度却迅速上升。

“前两年,福州进口啤酒主要分布在夜场和大型超市,现在格局变了,已经全面向各个日常零售终端铺货。基本上,现在随时在福州任意一个零售点,都可以买到进口啤酒了。”昨日,从事酒类贸易多年的福州商人林敏和告诉记者,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逐渐打开福州市场。特别是在今年,进口啤酒有突飞猛进的增长。据估算,目前福州市场上的洋啤酒品牌已有近百种,主要产自比利时、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年销售增幅在60%到80%之间。

洋啤酒价格高消费者为何愿意买单

“当前进口啤酒存在价格虚高情况,实际零售价比到岸价高出两三倍很正常。”福建省酒类流通协会一位自己就从事啤酒销售的专家陈先生告诉记者,本地市场上,进口啤酒的利润在50%~ 60%,较一般的国产啤酒利润要高很多。

陈先生说,目前,如果销售商销售国产啤酒,每箱的利润一般不到10元。相比之下,销售进口啤酒特别是部分德国啤酒,如果零售价每罐的价格在15元~25元内,其出厂价不会超过6元。而由于进口啤酒的保质期较短,产品到岸后要实行迅速分销。一般情况下,从到岸再到消费者手中,起码要经过四个以上经销环节,正常情况下价格会比到岸价高出2倍到3倍。即使如此,销售进口啤酒的利润率也能达到50%~60%,较一般的国产啤酒利润要高很多。

正因为如此,去年开始有很多福州酒类批发商转入进口啤酒市场。目前从部分一线城市的商超渠道看,进口啤酒已经和国产啤酒不相上下,福州渠道也有这个趋势,预计今年福州市场上的进口啤酒将会爆棚。

除了渠道原因,品牌的垄断与不可替代性,也是部分进口啤酒价格虚高的原因。记者了解到,当前在进口食品方面,国家的政策并未完全放宽,对食品进口商管制程度较高,相对来说也形成了垄断。而消费者“崇洋”的畸形消费心理,也造成外国商品价格虚高。

洋啤酒价格虚高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福州消费者愿意买单?

“和现在消费者喜欢买洋奶粉的心态有些类似。”林敏和告诉记者,进口啤酒原料主要是麦芽、啤酒花、水、啤酒酵母,但国产啤酒还有小麦、大米、玉米、淀粉、糖类等副原料,最多可用到麦芽量的50%。有说这些副原料可以用来稳定啤酒口味,也有说是为了降低成本。但可以确定的是,添加其他原料,啤酒品质就会有所下降。此外,水、啤酒花、副原料都是国产啤酒遭到消费者诟病的原因。相比之下,正规的进口啤酒尤其是德国啤酒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所以比较容易赢得消费者青睐。此外,国内啤酒由于批量生产,在口味和香味上过于趋同,而精酿进口啤酒追求新鲜和口感,经常能喝到巧克力、咖啡、橡木等不同口味,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

地产啤酒受冲击开始结构转型

洋啤酒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对我省啤酒行业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而本省企业又是如何应对呢?

“我省啤酒行业对产业形势变动的敏感度较高,兼并重组等行为走在全国前列,本土啤酒品牌的并购基本完成,形成了百威英博、青岛、华润雪花和燕京惠泉四大品牌的市场结构,带来了巨大的非营利性增长。但是近年来,并购带来的高增长效应已经淡化,全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行业发展后劲略显不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省啤酒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经进入稳定期。现在,我省啤酒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全省纳入重点税源监控的大型啤酒制造企业有9家,占全省啤酒制造企业总数的15.5%,市场份额达全省啤酒业95%以上,营业收入和税收收入占比亦高达98.9%和96.4%。但是,受进口啤酒挤占,国产啤酒的市场份额下降,我省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成为进口啤酒的理想市场,受到的冲击更大。此外,福建啤酒企业所需啤酒大麦有六成至七成依赖进口,由于价格偏高,原材料供应仍不充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产能。

目前,面对洋啤酒的冲击,我省啤酒制造企业开始尝试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端啤酒的研发生产力度,收缩低端啤酒的生产规模。福建省食品行业协会人士表示,2011年至2014年,福建省啤酒行业产量由196.5万千升降至182.1万千升,年平均降幅达2.6%。但是得益于产品结构的逐步转型和产品价格的提高,近年来我省啤酒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幅回落明显。2011年度,福建省啤酒制造企业营业收入总额52.79亿元,2014年度增长至56.94亿元,年均增幅仅0.5%,远低于全国9%的年均增幅。

此外,记者也从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获悉,其在对9家重点税源啤酒制企进行调查时发现,啤酒行业税收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主体,以9家啤酒纳税大户2014年度税费数据为例,消费税占比44%,增值税占比34.1%,企业所得税占比11%。受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福建省啤酒行业税收增长缓慢,入库税收由2011年度的10.80亿元至2014年度的11.93亿元,年均增幅仅3.4%,2014年度回落至0.9%的历史增幅低点,增收贡献率也由2012年度的3.8%降至2014年度的1.3%。

为了应对冲击,我省啤酒行业正在研讨解决办法。我省有的啤酒企业打算加强与重要啤酒大麦供应国经贸合作,保障啤酒制造原材料供应。如借助中澳自贸协定的进一步推广,利用目前福建与澳大利亚展开矿石、海产等各方面经贸合作的基础,加强与重要啤酒大麦供应国如澳大利亚的交流合作,保障啤酒生产的原材料供应。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我省啤酒行业没有那么悲观——尽管福建啤酒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现在整个行业向品质、品牌方向发展。销售是啤酒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啤酒消费者人群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满足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成为啤酒企业共同面对的考验。面对近年来啤酒产销寒潮,啤酒企业提出建议:一方面,期待政府在销售方面给企业支持。如对啤酒企业下设的销售公司给予政策扶持,减免设立程序,并全程政策指导与解读。另一方面,政府协助企业搭建啤酒展销平台,组织省内大型啤酒制造企业、省内外啤酒经销商,举办啤酒展销会,促进企业间建立产销联盟,尽力开拓啤酒销售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省有啤酒企业开始“反攻”,向台湾等地出口啤酒。有的啤酒企业年出口量近千万升,货值近千万美元。这种“逆袭”不仅消化了企业产能,还开拓了新天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