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绍兴黄酒启动地方立法 保护黄酒“金名片”

 

黄酒是绍兴的一张“金名片”。这些年,绍兴黄酒企业纷纷注册商标,擦亮“金名片”。然而,国内市场假冒绍兴黄酒的现象屡禁不止,绍兴有关方面一直在与对方斗智斗勇,但“李鬼”依然活跃。今年3月,绍兴市启动绍兴黄酒保护与发展地方立法工作,以全方位保护“金名片”。当前,绍兴黄酒侵权形式有哪些?打假存在哪些难点?保护如何“再发力”?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新闻事件

历时四年的商标之争 “圣塔”赢了“五粮液”

4月6日,市民韩先生来到浙江圣塔绍兴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塔酒”),定制了2000箱以“吉塔喜结良缘”为商标的黄酒。“我女儿下半年结婚,这些酒在喜宴当天以礼品的形式回赠给亲朋好友。这个商标意义很鲜明,且外包装也很喜庆,酒瓶设计独特。”韩先生说。

说起这只商标,“圣塔酒”的王关荣顿时来了精神。2012年,他儿子结婚,当时想给亲朋好友送份黄酒回礼,但没找到一款符合婚礼的产品。一番琢磨,“吉塔喜结良缘”商标问世,“吉”为吉祥之意,“塔”源自公司名称,“喜结良缘”的意义更是一目了然。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这只商标后,他在外包装上印上了儿子儿媳的婚纱照,更添喜庆吉祥。

这款个性化产品一经推出,好评如潮,订单纷至沓来。始料未及的是,“圣塔酒”却为此展开了一场历时4年的商标之争。原来,国内知名白酒企业“五粮液”早在1998年注册了“喜结缘”商标。2013年,“五粮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认为“吉塔喜结良缘”与“喜结缘”高度近似,对其商品产地等特征产生了误导,并要求撤销“吉塔喜结良缘”商标。不过,国家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先后作出裁定,“五粮液”异议理由不成立。

2016年,“五粮液”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将商标评审委员会和“圣塔酒”一并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销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行政裁定。不过“五粮液”一审败诉,之后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这两只商标在文字构成、呼叫、含义上具有显著差异,整体比对区别明显,不会导致相关消费者发生混淆误认。

直至去年,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4年多的诉讼之路,“圣塔酒”花了大量精力物力,但这场“商标保卫战”意义非凡。“跟知名企业较劲胜出,提高了公司声誉,也带来了滚滚财源,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商标的决心,增强了依托商标发展黄酒产业的信心。”王关荣说。

同时,“圣塔酒”也主动出击,打击市场上对其公司的侵权行为。除在绍兴本地对4家企业采取维权行动外,还将江苏、广东等地多家企业或个人告上法庭,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新闻调查

绍兴黄酒遭遇“内外鬼”困扰

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绍兴有酒类生产企业80家,其中黄酒企业约70家。2019年黄酒产量57万吨,产值约48亿元,但黄酒整体产业发展仍偏慢。“绍兴黄酒做不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个品种创新出来,很多企业仿制、仿冒,对品牌影响很大,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有关人士直言。

从调查的情况看,对绍兴黄酒侵权形式呈多样化,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情形:

“外鬼”借名。这些年来,绍兴黄酒企业对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意识比较强,并涌现了一批著名商标。商标是企业的招牌,利用得当,能带来滚滚财源,不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金字牌”商标。然而,外地傍名牌的现象跟着泛滥,商标、酒瓶、外包装等一一被仿冒,是最常见的侵权行为。全国各地冒出许多山寨绍兴黄酒商标或外包装设计,仿品与正品相似度很高,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

“内鬼”搅局。一些外地经销商、酒厂与绍兴本地黄酒企业勾结,加工生产黄酒,包装上出现“生产商”和“委托生产商”字样,混淆消费者。同时,包装上会出现与绍兴黄酒相近的知名商标,由于这些“点对点”加工都有着独特的消费渠道,难以被发现。

“暗渡陈仓”。一些外地酒类经销商,在绍兴注册空壳公司,生产却放在外地,采取勾兑技艺冒充绍兴黄酒进行销售,打着“绍兴黄酒”的牌子,产品品质低劣。其实,黄酒能扬名中外,鉴湖水源和酿造工艺是独一无二的优势。一些消费者从外包装上看到这些黄酒是绍兴企业生产的,但并不知道实际情况,其实也变相侵犯了绍兴黄酒的权益。

打假很拼 维权难点却不少

其实,从企业、行业协会到职能部门,这些年来,绍兴市从打假侵权入手来保护绍兴黄酒的步伐从未停止。黄酒集团企业管理部副部长董海介绍,黄酒保护分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商标和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二是打击市场假冒侵权行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黄酒集团开始商标申请,至今国内商标有300多件,国际商标有70多件。

商标注册和打击假冒,绍兴各大黄酒企业“两手抓,两手硬”。同时,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也身体力行。早在2000年,该协会就注册了“绍兴黄酒”和“绍兴老酒”两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且绍兴市只有14家黄酒企业获得使用权,其他酒企均不得使用。

执法部门联手,打击更具针对性和威慑力。2017年6月,“绍兴黄酒商标维权办公室”挂牌成立,至今已成功捣毁跨省、市仿制绍兴市黄酒知名品牌产品的窝点7处,定制、销售窝点10余家,查扣问题黄酒17000余瓶、纸箱包装6900余套、正标及背标34000余套。

这些年,绍兴市黄酒打假很拼,一直与“李鬼”们斗智斗勇,但此类现象依然不绝。浙江中行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沈斌说,出现这一现象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取证难,大部分侵权产品销售地在外地,本地企业嫌取证麻烦,维权成本高,打假热情受挫;二是违法成本低,外地企业侵权被查处后,处罚弱,难以形成威慑力。三是企业打假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制约打击面。

新闻观察

绍兴市将立法为绍兴黄酒保驾护航

五花八门的假冒侵权行为,严重侵犯了绍兴黄酒的合法权益,给绍兴黄酒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损害了这张“金名片”。“假冒‘绍兴黄酒’牌子或商标的行为需要打击,但绍兴黄酒原产地的概念,鉴湖水货真价实,酿制技艺历史悠久,这些都是保护对象。”业内人士说,保护需要从多方面发力,才能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

王关荣说,打击商标侵权固然重要,但绍兴本土黄酒企业更要自律,培养知名商标的同时,不能被蝇头小利驱使,杜绝产生“内鬼”。同时政府应建立惩罚制度,对“内鬼”行为予以严惩。同时需要有抱团意识,在国内编织打假联合网,建立奖励制度,实现信息共享,不给“外鬼”生存空间。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张可飞表示,绍兴黄酒市场占有率低,与品牌多而杂有关,黄酒企业众多品牌都想做大做强,反而没有优势产品。打击侵权只是黄酒保护的一个方面,企业一定要精心培育拳头产品,才能拥有自己的“金字招牌”;当前黄酒类别混杂,需建立品类区分标准,便于消费者认知,以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

目前,绍兴市已开始行动。今年3月下旬,绍兴市经信局牵头,组织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黄酒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就绍兴黄酒保护与发展地方立法召开座谈会,初步明确从工艺传承、知识产权、产业扶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予以立法保护,且对相关单位在所涉及方面的立法起草内容进行了分工。同时,绍兴黄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已启动,届时将建立绍兴黄酒网络维权中心,进一步打击假冒行为。

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幼良表示,当前对黄酒的保护比较注重知识产权层面,但绍兴黄酒要发展壮大,这显然远远不够。如今我市已启动地方立法工作,全方位为绍兴黄酒保驾护航,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监管职责,此举对绍兴黄酒健康发展意义深远,相信绍兴黄酒能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原标题《绍兴黄酒启动地方立法,保护黄酒“金名片”!》,原作者王晓宏。编辑孙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