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宜昌:长江之畔,三峡人家如斯生活

 

也许你和我一样,儿时起便常常听长辈们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长江与黄河像两条巨龙,横卧于中华大地。那山河之势,仅是想想便觉得气吞云天,令人心生自豪。古往今来,各代文人诗赋千百篇,对江河的赞美不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年少时读着这些诗词,只当是人间胜景,而如今则深感到山河塑造了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生活。除了风景,江河更带来水源、水产、水运……依水而居是千千万万长江人家的生活,是祖祖辈辈世代传承的文明。

长江沿岸城市众多,如我一般生活在江南一带的人,对长江并不陌生。然而长江横卧千里,上中下游景色各有千秋。令人赞叹的长江之景,除了广阔浩渺,更有雄奇险峻、山水相依,而这番美景是属于长江三峡一段的。巫峡与瞿塘峡靠近重庆,西陵峡则在湖北宜昌境内。宜昌虽不大,却因长江三峡而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独特的地域风情。

从武汉到宜昌,不过两小时动车的路程,同在长江边的两座城市却显得那么不同。从江城到达山城,顿时感到江山多颜色。小城悠悠,节奏不快,长江横穿于宜昌城市。沿着长江晨跑,穿越长江上下班,饮长江水,食长江味。山山水水间,长江人家过着安闲自在的生活。

独具特色的宜昌食尚

饮食尤其能展现一个地方的风貌,来到湖北,首先要尝尝当地的美食。宜昌富力皇冠假日酒店是宜昌目前唯一的国际五星品牌酒店,酒店的中餐厅聚品轩是宜昌本地高端中餐的代表。在行政总厨张大为看来,湖北各地风味不尽相同,武汉风味是辣中透着干香,襄阳和荆州偏好重口、重色,宜昌则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毗邻巴蜀之地,深受川菜影响。湖北菜本身也会受到湖南风味影响,于是宜昌菜是在川湘之味共同影响下的菜系,不过,它没有那么麻,也不会特别辣,口味上比川湘之味略柔和,似有长江之水的柔情贯穿其中。因为地处长江之畔,所以食材选择上又会与川湘菜有明显的差别。宜昌自古便多江鲜,长江的韵味晕染其中。

当地人说,凉虾是宜昌人的情结,他们从小吃到大。宜昌自古产有一种特别的石灰岩,在宜昌人眼中,以这种石灰岩做成的石灰水调制米浆,制成的米凉虾,才叫凉虾。上好的糯米与大米做成米浆,浓稠的米浆过漏勺而落入凉水盆中,得到一条条像虾一样细长的面食,因此得名“凉虾”。吃的时候配红糖水,坚果、水果,可当前菜,也可以做甜品。吃起来爽滑又开胃。

宜昌所辖的长阳县是土家人的聚集地。土家族的腊蹄子火锅在整个宜昌都很有名。生长了12至18个月的黑山猪,腊月间宰割腌制,以松木熏制后再烤。腊蹄子做成火锅,汤水浸渍中的腊蹄子,伴着升腾的热气,肉的鲜美中透着咸香,格外诱人。长阳亦盛产小土豆,口感软糯,和腊蹄子一起炖,更添香气。

浓汤肥鱼锅尤其能体现长江生活的特色,肥鱼即鮰鱼,亦称江团。虽然如今长江禁捕,不能吃江中的鮰鱼,但这难不倒主厨烧出精致的鮰鱼美味。主厨选用宜昌水库的肥鱼,以山泉水炖至奶白浓稠。冬日食肥鱼,既鲜美又暖胃暖身。搭配上湖北人爱吃豆皮,更觉美味。说是豆皮,其实是生粉、面粉、鸡蛋和豆浆调和制作成的皮,以豆干、腊肉、香菇、糯米炒成馅,裹在豆皮里煎,令人口齿留香。

宜昌水运发达,经济贸易往来多,人们的性格与心怀开阔,既钟爱传统风味,也对创新融合的美食接受度很高,在聚品轩中餐厅,你见得到宜昌菜的食尚。老酒烧肉选用长阳黑山猪第5至7根排骨下的五花腩。炖的过程中,加了十多种香料,融入十年陈酿咸亨太雕酒,文火慢炖6小时,皮软嫩而不乏质感,肉鲜香而透着一丝酒韵。

卤制的牛腱肉融入海鲜酱、花生碎、脆椒,微辣中伴着一丝回味。牛肋排煎完再炖,鲜嫩而不乏质感,扣上帕马森芝士烤成的杯子,造型和吃法都很别致。蛋清与生粉和淀粉调制成浆,做成晶莹的气泡包住虾,尤其特别。竹荪里酿虾胶,搭配上清鸡汤隔水蒸的白菜,呈现出一道美丽的“花开富贵”。

三峡深处有人家

地理课本上常常讲到的“三峡”,听来与生活相去甚远,而事实上三峡正是许多人的家与日常。土家族人生活在此,三峡人家正是来到宜昌后,尤其值得专程去探访的。从宜昌市中心的夷陵广场行车四五十分钟到三峡人家,景区的大门相当于在山上。搭乘景区的大巴再自上而下走一段盘山公路才能下到长江水边。两岸山峦叠嶂,乘船行于江中,到达长江深处的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景区主要由龙津溪与巴王寨两部分组成。这里风景秀美,碧水青山,溪水像是一条玉带延伸向山林深处。土家族的姑娘站在一叶扁舟上,撑着油纸伞,如同画中人。土家族的小伙子站在桥头,吹着笛子。年迈的长者坐在岸边补着渔网,中年女子在岸边用木棒捶打着浣洗衣裳。两岸茂林修竹,尽管是冬日,依旧是青翠的颜色。步入这样的生活画卷,不禁赞叹,三峡人家的风情是这般淳朴自然,清新美丽。

巴王寨在山上,需要爬一段山路。山上有个石头巷,巷子里都是石头建的房子,土家族人曾经就生活在这样的石屋中。巴王寨的表演展示了土家族的生活方式,法师祭祀、吞火、飞刀……不禁令人赞叹,这就是原始的文明,它被人们世代传承,作为一种文化,被后人瞻仰

游西陵峡与三游洞

长江水运是古时东西运输的要道,然而自古它又是一条险路。在修筑三峡大坝之前,三峡水势之险,尤以宜昌境内的西陵峡出名。古时,人们行船自西向东沿江而下,过了西陵峡便松了一口气,再向东便没有大的险阻了。修筑三峡大坝后,水面提升,江面变宽,水势变缓。如今在西陵峡已想象不到曾经它有多险,但山河壮美依旧在。行船于西陵峡,秀美的山峦立于长江两岸,仿佛人在画中游。

三游洞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来到夷陵,也就是如今的宜昌。恰在此地与诗人元稹巧遇。三人一同游玩,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洞穴,见洞奇景异,十分赞叹,感慨之余各赋诗一首。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于洞壁上,三游洞便由此得名。后来宋代“三苏”亦游览至此,人们便将其称之为“后三游”,而将白居易一行三人称为“前三游”。

三游洞后山就是始建于东汉晚期并延用至六朝的古军垒,山顶南侧便是张飞擂鼓台。据《东湖县志》载,张飞任宜都(今宜昌)郡守,督兵于此。相传张飞曾在此修筑擂鼓台,击鼓操练水兵。看着如今的景象,想象着两千年前的金戈铁马、战火纷飞,感叹这一切都消散在历史的烟云里,别有一番体会。

日落时分,夕阳染红了天边的云朵,望着长江之水静静地流向天际,不觉间心生美好,这便是祖国壮美的山河,这便是华夏儿女引以为傲的长江。它阅尽了多少历史,承载了多少文明。游人于此,尚如此感怀,想来那些生长于此、生活于此的长江人家,更有这般情感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