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府铜艺丨解读千年香道,熏香致意雅士
中国的香道文化历史悠久,几乎可与中华文明同源。而关于香的起源则主要来自于辟邪祈福的说法。
《吕氏春秋》记载:“荆人畏鬼。楚人崇尚巫术,故屈原《楚辞》多涉神怪水鬼。”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善于使用巫术,而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时,他们会施展巫术,即燃放爆竹来制造香气,从而驱除恶兽和瘟神。
香文化最早就是在楚国盛行,是楚文化的代表。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香文化并没有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反而随着时代的前行逐渐发展出专门的香道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人初一在自家院里火烧竹子燃香,以驱恶兽瘟神
秦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沉香、青木香、鸡舌香等外域香料进入中原,与道家、儒家、中医养生养性理念紧密融合的熏香之习在王公贵族中渐渐流传开来,熏香、佩香、沐香已成为风尚,用香也成为贡品,成为礼仪的一部分,如《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奏事对答需“口含鸡舌香”。此时期香道文化迎来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
魏晋时,香品鉴赏渐成风气,品香是贵族权门极为豪奢的享受。曹操生前修书与诸葛亮,“寄赠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临终前又将名香赐诸位夫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分香卖履”。
三国时期丨越窑青瓷双耳熏炉
唐宋时期是香道文化的鼎盛时期。此时海上贸易繁荣,造船技术精湛,香料交易频繁,香料交易占据贸易重要部分,甚至出现针对香料贸易的“香舶”。宋代文人阶层普遍盛行焚香佩香、搜集香方、合制香品、品鉴香品。苏轼曾亲自合制“印香”;诗人黄庭坚甚至自称“香癖”,《香谱》作者洪刍更是其外甥。
唐宋时期是香道文化从贵族走向民间的分水岭,在此之前香只能是贵族的品玩之物,之后香进入寻常百姓家,亦成为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丨李氏《焚香祝圣图》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是香道文化的普及期。制香技术、香具工艺及香品类型较之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出现了线香、棒香、塔香,而与之匹配的香具也由此而生。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明代宣德炉。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明代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是明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铸造的先河,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都是铜香炉的通称,以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形态润美而著称香道史。
明蚰龙耳圈足宣德炉丨故宫博物院藏
朱府铜艺传承百年铸铜技艺,以传统香炉制作工艺为核心,打造这只莲花香炉,为香道同好们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绝妙意境。这一刻,不止是香气的氤氲,更是心灵的祥和与安宁。
朱府铜艺丨莲花香炉
以莲为形,为君子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丨周敦颐《爱莲说》
朱府铜艺丨莲花香炉
中国文化中,一直把莲花比作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的象征。
朱府铜艺将香炉宝盖锻成莲花形制,愿文人雅士在此香具的袅袅青烟熏陶下,以莲为意,逐渐培养高洁品性与清正风貌。
朱府铜艺丨莲花香炉
百年朱府,纳福于器
朱府铜艺始创于1875年,是国内唯一一家铜业中华老字号企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朱府铜艺参与了杭州雷峰塔、峨眉山金顶、山东庆云金山寺、洛阳应天门、威海环翠楼、临沂书圣阁、北京昭庙、金华万佛塔、径山寺、雪窦寺等多处寺塔古建的修复重建,积累了无数的福运功德。
朱府铜艺承接的部分古建
朱府铜艺将修庙建寺积累的福运与莲花精神倾注于香炉,让每个热爱香道文化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千年以来的中国传统香道文化和铜文化魅力,受到正器的加持祝福,纳福于器。
精致器型,小巧耐玩
莲花香炉采用优质黄铜铸造,大小11x11x8厘米,净重约0,7公斤,整体小巧精致,莲花香炉手感细腻,一只手掌即可把玩盘耍。
朱府铜艺丨莲花香炉
莲花香炉色泽均匀,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古朴而高级的质感跃然眼前,使它可以轻松搭配任何室内装修风格,是茶桌案几上的百搭摆件。
香炉还是积累福德、祈愿生活的宝物之一。莲花香炉如果用作熏香凝神,放在家里哪个位置则没有禁忌,茶桌、卧室、厅堂等都可以。
朱府铜艺丨莲花香炉
如果是上香祈福用,则应放在所供奉的神像或牌位前,忌讳摆歪,且一定要摆放在供奉对象的脚下前方,忌讳摆放的香炉位置脏乱差。要注意摆放位置不能被梁压着,背靠的墙体尽量不能是卫生间和卧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