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和清酒本是同宗同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兄弟俩渐行渐远?
黄酒流传了千年,在古代可是宫廷用酒,很受欢迎。按照历史传统来讲,黄酒是国酒的存在。
可不知道各位酒友注意到没,身边喝黄酒的酒友是越来越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黄酒成了不温不火的存在,越来越走向小众化。现在喝得多的是江浙地带,甚至被当为地域土特产,实在是让人感叹。
而与黄酒同宗同源的清酒,早已实现了国际化,现在是越来越流行,价格也是一路飙升。
要知道,黄酒和清酒本质上都是初级农产品,并没有多少技术壁垒,自古是家家都能酿。
可如今二者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兄弟俩渐行渐远?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两方面来探究。
一、清酒为什么能广为流行?
清酒发展到现在,早已是广泛品牌化。
虽说它早期的发展,也遭遇瓶颈,甚至是遭到红酒的冲击,但它研究了新的营销手段。
并且大力发展技术,磨米成为一个有力的抓手,把一粒大米磨到只剩下小小的芯,拿去酿酒。由于去除了多余脂肪层,杂味减少,香气更加的优雅,口感更好。
在原料上下足功夫,强调技术门槛,这是清酒能形成品牌化聚集效应的核心原因。
二、为什么黄酒不温不火?
▶黄酒,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它还属于地域品牌,技术门槛较低,形成不了高技术壁垒,无法集中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更无法突破产业链格局和区域消费的瓶颈。
▶黄酒还被白酒抢了不少风头。
其一,是因为原料。
米一直是稀缺的资源,用米酿造的黄酒,一定程度被限制生产,尤其是在物资短缺的年代。而白酒是市场认可的。
因为白酒主要用的是高粱,不与人争粮。而且红薯等非谷物,也能生产。
用相同的价钱能买到酒精度更高的酒,对于酒友来说,是赚了。
其二,跟中国的饮酒文化有关。
当下的饮酒文化,背后其实是关系文化。喝酒很多时候是为了办事。酒是为了拉近关系,桌是为了拍板,酒和桌拼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
而黄酒主要是佐餐场景用得多,度数低,味道比较柔,后劲比较大,适合慢悠悠的品。
但绝大部分地区讲究的是豪放,是兄弟感情,所以商务宴请、普通聚会,一般就不喝黄酒。这限制了它的发展。
总的来说,黄酒之所以没有清酒流行,一是因为它没有技术壁垒,难以规模化,市场打不开。二是错过了一些关键的历史机缘,运气不够好。
对于酒市场而言,一款酒能打动人心、引起酒友的共鸣,就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而下面这款白酒就是个潜力股,步入市场以来一直没经过多少宣传,却获得了很多酒友的夸赞,经常回购。虽说现在还不是市场的主流,却已是当地酒桌的常客。
风云酱父 封藏
它的价格很是亲民,还与茅台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么说是因为酿造它的人,这个人是茅台厂原厂长李兴发唯一的儿子、酱酒圈极有威望的酒师李长寿先生。
而且酒厂与茅台酒厂只有几百米距离,酿酒采用的红缨子高粱、12987坤沙工艺也和茅台如出一辙。
有“酱酒教父”之称的一代宗师李兴发,于上世纪发现三大酱酒典型体,极大提高了茅酒酒质的稳定性,以及产量。
李长寿身为父亲酿酒技艺的传人,自知责任重大,多年来一心一意专注于酱酒的酿造。
此酒酿造时他对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严格把控,精益求精,坚守祖传的酱酒酿造工艺,从不粗制滥造,严格控制品质和产能。
酿出的坤沙基酒在特定环境连续窖藏5年,再加入12年老酒勾调。
它的酒色清而不浊、黄而不艳,闻香流口水,入口爽口不辣,不呛喉,更不上头,回味有淡淡粮香,喝完让人觉得浑身舒适,非常好的一款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