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在成都举行 定制化营养需求时代来临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9月14日-17日,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ACN)在四川成都召开。本届大会由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指导、中国营养学会以及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主办,聚焦“可持续营养助力未来”。在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主办的“定制化营养需求与实践”分论坛上,齐聚了亚洲国家营养和食品研究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分会主任委员、知名营养领域临床专家、消费健康公司领军人物,围绕我国当前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共同阐释定制化营养实践的科学性、必要性、获益性,交流推动健康中国国民营养计划工作的重要实践与方向。
“定制化营养需求与实践”分论坛全员合影
从普通营养走向定制化营养
建立疾病0级预防更高标准
在分论坛报告环节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近年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诸多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如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合理的营养不仅是人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公认的减少慢性病负担和相关风险因素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
这更凸显了营养科学在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此次“定制化营养需求与实践”正是聚焦于从普通营养走向定制化营养,实现营养补充的同时,带来疾病预防、治疗与管理、优化健康的效果,为建立“疾病0级预防”打下更高标准的健康基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晓光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晓光研究员指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缺乏和过量,在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其中推荐摄入量(RNI)理论上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的个体需求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然而,由于不同地域、民族、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个体差异,加上遗传因素和疾病状态的影响,导致不同个体和亚人群在营养需求上有所差异,因此定制化营养或者说个性化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也是国际上的一种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蔡美琴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蔡美琴教授提出,女性群体尤其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摄入和营养补充。各年龄段的女性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不同挑战,身体状况不一样,营养侧重点也不同。比如熟龄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相应变化,容易出现相关症状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所以做好动态的保健措施十分必要,比如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情绪,进行健康饮食,根据自身个体情况补充所需维矿等营养素,可帮助改善更年期出现的相应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霍军生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霍军生教授从“基因多态性”切入,分享了我国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开展个性化营养的研究和转化情况。他解释,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基于普通个体基因组信息的研究成为可能,针对基因组中许多变异对能量代谢、营养素吸收影响进行的研究也非常多。核心研究目的其实是运用多组学的方法深入了解我国人群和亚洲人群的营养需求;分析形成群体和/或个体间与营养代谢多样性、疾病易感性差异相关的生理学基础,从而为个体化营养推荐和营养干预方案提供更精确的循证依据。
霍教授也提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中国营养学会、北京欧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究制定“精准营养专家共识”,推动精准营养产业发展。
胡恒龙
同时,赫力昂副总裁、中国研发负责人胡恒龙表示,个性化营养是从群体到个体、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的转型。目前,数字化新技术、新工具已融入个性化营养评估中。“如Key科益家小程序就是从用户多维度的主观需求和客观指标出发,并结合相应的基因检测数据,定量化计算个体的营养所缺,通过客观数据更综合、更准确、更快速地评判消费者健康需求状况,给出客制化的理想营养解决方案,提升个性化营养方案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满足更多消费者日常健康需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