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泡茶的危害,有哪些是真的?
天气越来越冷,不少茶友都想拿出一个保温杯,泡上心爱的茶,随时想喝都能喝上热乎的。但一转念想到网上那些关于保温杯泡茶的各种危害,伸出的拿保温杯的手不由又缩了回来。
今天就“保温杯能不能泡茶”这个问题,给大家细掰细掰,解决一下一直以来困扰大家的问题。
传说中保温杯泡茶的危害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网上关于“保温杯泡茶”有哪些危害。
小懂搜集了网上关于”保温杯泡茶“危害的各种说法,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保温杯内持续的高温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降低茶叶的保健功效。
二、保温杯泡茶后会产生茶垢,茶垢会致癌。
三、保温杯里残留的茶垢会腐蚀保温杯,进而析出重金属,导致人慢性中毒。
四、用保温杯泡茶时,过多释放的咖啡碱、茶多酚会对胃肠产生刺激性,容易引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等多种疾病。
这些观点猛一看,其实有其部分客观性,但能不能站住脚,是谣言还是真相,下面我们就一个个来分析。
保温杯泡茶的“真相”
首先展开说说关于“保温杯泡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的观点。
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称,茶树鲜叶中的确含有部分维生素,不过在制成干茶后已经所剩无几,100g绿茶中只有十几毫克的维生素C,而红茶中维生素含量更低。
我们想一下,一般人每天能喝多少克茶?最多十几克就差不多了,其中的维生素C更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科研人员曾对茶汤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做过专题研究,发现茶汤中的维生素C是比较难以分解的。
其较为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它们能与铁离子、铜离子等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维生素C的分解。
至于茶多酚,它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温高低及冲泡时间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所以说,“保温杯泡茶会破坏茶叶的维生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保温杯泡茶后产生的茶垢会致癌”的问题。
有人说,茶垢中含有镉、砷、铅、汞等,容易诱发癌症。首先我们来看看茶垢是怎么形成的。
茶垢是由于茶水长时间放置,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氧化形成的。
茶垢之所以不会致癌,主要是由于两大原因:
一是剂量问题。专家经试验检测表明,茶垢中仅测出微量铅和汞,砷、镉为零,表明其致癌性很小。
二是DNA具有修复能力。虽然低剂量的致癌物会损伤DNA,但由于我们自身的保护机制,DNA能够自动修复轻微损伤,不会形成人体伤害。
所以,茶垢致癌说是有些夸大了。不过,从卫生角度来说,还是经常清洗茶垢为好。
再来说说“保温杯里残留的茶垢会腐蚀保温杯,进而析出重金属,导致人慢性中毒”这个论点成不成立。
茶垢是茶汤中内含物质的沉积,不含腐蚀性成分。保温杯内壁使用的不锈钢属于惰性材料,很难被腐蚀。
那为什么保温杯泡的茶,茶汤色浓,颜色发暗,味道苦涩?是因为长时间高温冲泡加快茶叶中芳香物质的释放,与“重金属”“有毒物质”没什么关系。
所以,只要保温杯质量过关,材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那么就不存在茶垢导致慢性中毒的问题。
最后,说说“用保温杯泡茶过多释放的咖啡碱、茶多酚会对胃肠产生刺激性,容易引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等多种疾病”的观点是不是科学。
存在于茶汤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一般情况下由于浓度较低,而且相互制约,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不只是安全,正常情况下还有提神、促进消化、抗疲劳、利尿、解毒等功能。
但反过来说,如果过量了,那么它这些平时保健类的功效就会变成一种反作用。比如过度提神就会导致兴奋,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睡眠或者心脏跳动过快等问题。
保温杯泡茶如果没有控制好茶叶的量,比如按平时泡茶的量,那因为泡的时间长,并且持续高温,茶汤浓度高,是容易导致咖啡碱和茶多酚物质过量的。
所以减少茶叶量是关键,标准按平时喝茶的浓度为准。
综上所述,保温杯泡茶不会有中毒、致癌等健康问题,但在几个细节上是需要注意的:
1、挑选材质符合国家标准的保温杯,内胆材质首选304和316不锈钢,但其他材质只要有明确标识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也可安心选择。
2、经常清洁,保持杯具卫生,尤其茶垢还是及时清洗为好。
3、挑选适合久泡的茶叶,比如红茶、黑茶等,刺激性也小。
4、控制好茶叶量,比平时泡茶少放一些,以免浓度过高,影响健康和口感。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