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腔声:想念儿时的那缕缕炊烟
作者:刘文鹏
暮秋的下午,闲来无事领着三岁小儿出了门,信步来到离家不远的小河边。小河的边上是 一条顺河而修的小水泥路,两旁种了草还栽了树。秋风拂面,闲云悠悠,好惬意。儿子对什么都那么感兴趣,追逐着飘落的树叶。走着走着,从侧面河对岸庄稼地飘来一缕香烟,霎时,一种久违的、熟悉的、饱含乡野味道的异香将我包围。情不自禁地我深深吸上一大口,有点陶醉。这香烟多么像少时老家的那缕烟。不由自主地,少年时光的一幕一幕随着那缕缕香烟闪现在脑海。
我的老家是位于黄河故道中一个名叫野厂的一个普通小村,说她普通却还有点不普通,曾经的抗日英勇事迹让她全县闻名。小时候,因是黄河故道所以野地里沙岗很多,沙岗上都栽满了各样的树,以槐树居多。春天漫天遍野满目槐花香气袭人,秋天落叶飘飞,果香兔肥,美不胜收。如今,青山已不再,几度梦中寻。
小时候,像我们农村的孩子都是要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那时家里养了几只羊。记得有年的八月十五,下午放学挎上篮子和几个伙伴到野地里为羊割草。说是割草,其实就是到人家油菜地里扐油菜。因为这样割的快,好节省出时间多玩会。边扐边环顾四周看是否被别人发现。那次很不走运,活干得很投入,正埋头往篮子里猛装,马上就要满了,回头一看,油菜地的主人已到了屁股后,到跟前一脚将篮子踢出大老远。跑是跑不了了。免不了被训斥一番,然后我们几个被押着交给各自家长。走在“押解”回家的路上,远远望去,村里的炊烟一柱一柱的袅袅升起。
一轮明月,圆圆的,黄黄的,挂在东天,和西天的晚霞交相辉映,但我却耷拉着脑袋,内心忐忑无比,诚惶诚恐。回到家里,母亲一顿更加严厉的训斥也是免不了的。因为只有我们受到了严厉的惩罚,甚至挨打,才能得到那人的宽恕。偷油菜这事才能算拉倒。最后,哭着向人家保证以后好好割草,再不去偷人家的油菜了。那人终于走了,母亲满脸歉意地将他送出家门。此时,母亲已是满脸疲惫,为自己儿子做了错事,更为自己没管教好儿子而感到惭愧。现在每每回想起来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让母亲遭受如此尴尬,真是如芒在背。等那人走后,母亲让我再对她保证,以后再也不偷懒了,然后摸下我的头,又回到锅台旁,炊烟又袅袅升起。
今晚母亲做的是月饼,有甜的,有咸的。甜月饼就是把白面做成饼状,中间放糖,然后放在地锅中炕熟。咸月饼是在面团中加咸馅,做成饼状,再在上面撒些芝麻,放在锅中炕。做为小孩子我喜欢吃甜月饼。急不可耐地捧着有点发烫的甜月饼,就着那炊烟的异样香味,感觉母亲做的月饼真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现在的月饼,少了母亲锅台的味道和炊烟的味道,我是不大吃的。月光透过树叶筛撒在老家的院子中,我和哥姐们围在汤台儿(1)周围,吃着月饼,喝着糊涂,就着咸菜条,沉浸在中秋吃月饼的幸福之中。
“AO鹏,AO鹏,喝罢汤(2)了冇啊?”
“正喝呢, 马上就喝罢了,等我一会儿。”
“快点呗,那门儿(边儿)就要开始了。”
“中”三下五除二,忍着汤的烫嘴,风卷残云般将汤喝完,放下碗撒腿就往外跑,“玩的别太晚了,早点回家”母亲的嘱咐从后面追了上来。
我们风急火燎的是要去参加一种游戏,名叫“挑鸡林儿(老家音)”.就是小伙伴们分成两班儿(3),每班儿各自找一个物体当桩儿(老家音),有的用树,有的用石磙等等,就是作为各班儿的根据地的意思。然后先由一班儿出一人,由队长喊:“鸡林儿(老家音)”,对方接:“刀(老家音) ”,这边再喊 :“棉蒿(老家音)”,对方问:“蒿谁了(老家音)?”这边答:“蒿小华了(老家音)”。嗖地,小华就向对方相反的方向猛跑,想法迂回去摸对方的桩儿,对方不甘示弱立即一面派人去追,一面留人守住自己的桩儿。小华这方则一面派人护送小华,一面派人拦截对方的人马。小华如被抓住则归对方所有,如果能摸着对方的桩儿而不被抓住,算赢,本方的人不少,再由对方派人来摸本方的桩儿,本方负责守住桩儿和抓对方的那个人。最后,哪班儿的人多算赢。
霎时,满大街小巷都是窜动的小身影,前边跑,后边追,这边再拦。前呼后应,人喊狗叫,有唱有跳,有说有笑,翻墙钻洞,各显其能。每人跑的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然后必有一班儿发出胜利的欢呼,“人抓住了,人抓住了。”或是“摸着他班儿的桩儿了,摸着他班儿的桩儿了”。在快乐中时间过的总是很快,不知不觉月亮已至中天。“小六,几点了,还不回家睡觉?再不回家就上栅栏了。”陆陆续续地,小伙伴被妈妈叫回了家,人越来越少了,最后人实在太少了,没法玩了,大家意犹未尽地解散各自回家。挨完母亲的数落,独自爬上床,不一会儿嘴角带着满足的微笑沉沉地进入了梦乡。此时,秋虫似乎也唱累了,如水的月光从夜空洒向村庄,一切都归入宁静。
母亲厨屋上的炊烟永远那么令人心向往之,魂牵梦绕,而美丽秋野中的那柱随风摇曳的轻烟也同样让我回味无穷,欲罢不能。那是属于我们小伙伴自己的炊烟。
每逢星期天,吃过午饭,几个小伙伴相约去野地里帮家里拾柴禾,拿把镰刀扛上箩头(4),来到村周围的长满槐树沙岗上,边走边拾一些那种干了的,比较硬邦的小树枝。我们要先去闷上一“锅”红薯,自己做点零食。拾满箩头筐,然后找一块红薯地,机警地、迅速地刨几颗红薯放在箩头筐底。挑红薯也是有讲究的,要挑那种细长匀称的,而又圆又大的则不要,不好熟。然后快速离开,跑出好远,找一个地势较高周围要有些灌木的斜坡,好隐蔽,而且要面向风向。选一块较干的地方,把上面铲平,再把面向自己的坡面铲出一个立面。从立面上往里挖,挖出一个小西瓜大小的洞,底部弄平。然后,在上面平面上开一个鸡蛋大小的窟窿。我们把这工程叫做“挖锅”。
然后再在平面上的窟窿周围用一块一块干沙坷垃一层一层往上垒。慢慢收口,最后垒出一个塔状玩意。别小看这玩意,用处可大了。好,工程算完工了,接下来开始烧“锅”。用我们在土岗上早准备好的干树枝,在刚挖好的洞内点燃。火焰在一字排开几个“锅”里熊熊燃烧,柱柱轻烟袅袅升起,为如画般的秋野增添了几许美意。大家有说有笑,很是热闹,互相预测等会儿我们的劳动成果如何。红红的火苗从上面坷垃的缝隙中窜出。我们跪在那,虔诚地烧着“锅”,仿佛闻到了那焖出的红薯的香甜。等把箩头筐里的树枝烧完,“锅”也就烧好了。然后大家相互错开时间,相互帮忙,红薯马上就要进“锅”了。
首先,在锅的周围准备好埋“锅”的土,几个帮手跪在四周紧盯着“锅”,时刻待命,然后把“锅”里的没烧透的树枝退出,把火红的碳平铺在底,再将细长的红薯放进锅里,再用树枝把“锅”上面的烧透的土坷垃捣进“锅”里,平铺在红薯上面,一切准备就绪,由一人站起来,迅速一脚将“锅”跺塌,并大喊一声“埋”,号令一出,跪在四周的帮手势如动兔,双手并用,将“锅”周围的土压在塌锅的上面,那场面回想起来真是紧张刺激。依次,各人的红薯都焖进去了,大家在上面做好记号,等会儿好找。带着对各自劳动成果的憧憬,我们背起箩头开始干正活,拾柴禾。等把箩头拾满了,大家又聚集到焖红薯的地方,放下箩头,迫不及待地来到自己的“锅”跟前,跪在“锅”前,俯下身,小心翼翼的一层一层地拨开“锅”上面的土。
“熟了,熟了,有香味了,有香味了,哈哈哈哈”,大家欣喜若狂,开怀大笑。忍着烫,把红薯放在鼻子上贪婪地嗅着那醉人的红薯香。而有的小伙伴儿则唉声叹气,满脸沮丧,“妈的,焖了个半熟儿”拿起半熟的红薯扔出大老远。哈哈哈哈,别的小伙伴儿的笑声再度响起。然后,把各自焖好的香甜的红薯分给他几个,大家围在一起,尽情地享用着自己的“小零食”。抬头看,鸟儿要归巢了,大家背起一箩头柴禾,朝着炊烟升起的方向进发。那是家的方向。愉快的歌声飘荡在傍晚的美丽的田野间。
但也不是都那么走运的,大人会循着那柱轻烟悄悄地来到屁股后,上去不由分说,几脚将我们辛辛苦苦挖好的“锅”跺塌,“不好好拾柴禾,又偷人家红薯,回家就告诉你家大人。”有时大老远看见大人朝我们这边来,背起箩头撒腿就跑。没关系,这些失败的经历也同样成为了我们难忘少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我们没有玩具,但我们不缺快乐。曾经的至纯至真的小伙伴们啊,命运让我们走了不同的人生路(那个叫小华的多年前就不在了),时空使我们变得生疏,但你们的陪伴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精彩的过往,我深深地眷恋你们。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怀着对远方的憧憬我们离了老家,上路了。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我们回不去了,此时,蓦然回首,才发觉出发的地点本身就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出于无奈,只有将它浓缩成回忆深深地尘封在记忆的深处。
人生就是由一个一个片段串接而成,每个片段都有每个片段的精彩,都有令人终身难忘的人和事。当我们哪天回头再看它时,是那么的放松、温馨、享受。正如脚下的这条小路,以及寒冷冬夜小路上的故事。那么,就让我们满怀期待,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享受过往吧。
“爸爸,你笑啥勒?快看,我抓到了一片树叶,真好看。”想着那有趣的往事竟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回过神来抬头看那缕香烟已飘荡得无影无踪。是啊,这秋色真好看。“慢点,小家伙儿,等等爸爸。”收回思绪,又和儿子戏逐在满是落叶的小路上。
注释:
(1)汤台儿:用砖垒起个墩儿,再在上面放个水泥板,相当于固定的饭桌。
(2)喝汤:在老家就是吃晚饭的意思。喝罢汤就是吃过饭的意思。
(3)两班儿:就是两队的意思。
(4)箩头:用柳条或是杨树条编个筐,在筐上扎四根棍,到上面两根绑在一起,另两根也绑在一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