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肽有什么用?
随着医学、药学、医学免疫学以及分子药理学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肽类物质的生物活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物产丰富的神奇自然界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广泛存在,其中许多中药材的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
本期,小八分享被研究得最多的几种源自植物、动物的中药多肽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到各种中药多肽的功效。
中药肽主要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发酵、酶解等途径获得。据1983-1987年调查统计,中国中药材总计为12807种,其中植物药有11146种,占比约87%,动物药1581种,占比约12%。
区别于西医发展的单一肽、单一靶标的研究模式,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体系。其成分复杂多样,所体现的治疗效果也往往是多种成分作用于不同靶点的综合效果。而除了分离纯化出的单一结构,中药肽更多的是多结构组成的复合物。
植物源性中药肽有哪些?
从传统中药材,特别是植物药中制备活性肽将是目前肽类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从植物中提取的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镇痛、抗肿瘤、抗炎等活性。例如——
- 较为常见的大豆多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酶水解作用后,再经过特殊处理而得到的低肽混合物,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
- 从当归、枸杞子等植物中发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肽,在延缓衰老和防治氧化胁迫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与传统中医药的延缓衰老作用相呼应;
- 从红参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多肽RGHP-ⅡB1(48肽)、RGHP-ⅡB3(29肽)、RGHP-ⅡB4(30肽)和RGHP-ⅡB2具有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 牛膝多肽ABPP 除了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还能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受损伤;
- 从女贞子、相思子、蓖麻籽、白花蛇舌草、天花粉、半夏、罂粟、茜草等植物中分离提取的糖蛋白或多肽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还有一些源自主食干果类的多肽(杏仁多肽、玉米多肽、松仁多肽等)及其它中药植物活性多肽成分均被发现,并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动物源性中药肽有哪些?
正如来源于鱼皮、猪皮、牛跟腱等的胶原蛋白肽一样,动物类中药所含成分以蛋白多肽为主,在活性多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最早,应用也最广。相较于正统的植物源性中药肽,动物源性中药肽被赋予了一丝猎奇的色彩
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妨看下去——
动物肽主要以小肽或寡肽形式存在,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脏器、生理病理产物和分泌物中,被认为是动物类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动物肽大多是从蛇、蝎子、水蛭、牡蛎、牛蛙等动物里提取分解得到,少部分来自我们喜欢的毛茸茸的哺乳动物。下面,小八将挑选一些进行介绍:
蝎毒镇痛多肽
镇痛是全蝎的主要作用。镇痛多肽是利用离子交换层析从东亚钳蝎粗毒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实验证明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临床验证对多种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有较好的修复受损神经的功效。蝎毒活性成分的镇痛作用强于吗啡,又无成瘾性。
蛇毒神经毒素
蛇毒神经毒素是一类碱性多肽,可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改变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正常的兴奋传递,从而影响正常神经活动,蛇神经毒素是生物活性最高、毒性最大的动物毒素之一,是研究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产生及传递过程分子机制的重要探针,也用于治疗某些神经性疾病。而在化妆品领域,它又被称为“蛇毒肽”,添加进抗衰老产品里用于减轻面部皱纹,与其相似的还有芋螺毒肽。
蜂毒素
蜂毒是制工蜂用其蜇针刺向敌害时,从蜇针内排出的毒汁。民间利用蜂毒疗法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疗时存在个体差异,并且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体外研究表明,蜂毒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辐射及心血管作用。市面上添加蜂毒素的护肤品不多见,一般被添加进面膜和精华中。
水蛭抗凝多肽
中医认为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国内外对水蛭的抗凝血物质基础的研究进行的较为深入,相继发现了多种从不同环节抑制凝血的多肽类物质,比如: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异体家族。世界多个制药公司及研究机构正致力于开发抗凝溶栓药物,利用生物工程手段设计改造了水蛭素的类似物及双功能水蛭素,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罗仙子多肽
罗仙子就是大头金蝇,成虫绿蓝色,头顶部黑色。头部宽,复眼大、深红色,胸腹部带有紫色光泽。幼虫成熟时黄白,前端尖细,后端截平,体表有由小棘形成的环。从罗仙子中提取的多肽能有效抑制TNF-α 诱导的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从而有利于血管修复。
除了动物和植物,越来越多的真菌源性中药肽被发现并应用。例如,虫草多肽从冬虫夏草中提取,虽然所占比例较小,却有很强的药理学效应。有研究表明,虫草多肽可通过抑制炎症和增加抗氧化剂活性。还有灵芝活性肽可通过抗氧化、金属螯合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在抑制生物系统脂质过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信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药物多肽将被逐渐发现,人们对中药作用机理的认识也将会更进一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