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洁精是“害人精”,长期使用会致癌?科学实验揭晓真相
文|科学虫洞
“洗洁精是“害人精”!”
“洗洁精是化学物品,长期使用不仅伤手还会致癌!”
……
洗洁精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洗涤用品,沾满油污的碗碟,用它擦洗后就变得干净清爽。但是近年来,网上传出了“洗洁精致癌”的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央视曝光劣质洗洁精
2014年,国家对餐具洗洁精的产品质量进行了专项抽查,抽查的范围很广,涉及28个省、380家企业和品牌。
抽查结果显示,这些洗洁精中有93.6%是合格的,剩下的洗洁精主要因为甲醛含量超标而被列入不合格名单。
甲醛大家都不陌生,装修新房的人想尽办法去除甲醛,正是因为它是一种有毒物质。2017年,世卫组织(WHO)将甲醛列为一类致癌物,人体若长期吸入0.45mg/m^3浓度的甲醛,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癌症。
洗洁精每天清洗餐具,过量的甲醛残留,无疑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威胁。
为什么劣质洗洁精会用这么多的甲醛呢?在很久以前,商家会在洗洁精中添加甲醛,用来充当防腐剂、延长保质期。
后来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便严格规定了甲醛含量标准。
国家标准中,A类洗洁精可清洁食物,其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5%;B类洗洁精可清洁除食物之外的器皿,如餐具、果盘,其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
市场上不合格的洗洁精产品,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甚至认为所有洗洁精都会致癌。其实大家要注意,只有不合格的洗洁精产品才会致癌,符合国家规定的洗洁精是没有问题的。
使用洗洁精为什么会伤手?
有朋友指出,自己在使用正规的洗洁精洗碗的时候,手部依然出现了不适,这是什么原因呢?
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泡沫剂、增溶剂等物质。其中的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常见的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肥皂更易溶于水,易起泡,有良好的脱脂能力和乳化性能。它可以较好地溶解油脂、污渍,且无论是软水还是硬水都能保持很高的稳定性。
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在于乳化性能。乳化剂有亲油、亲水两个属性,前者能够包裹油污,后者露在外面,让被包裹的油污分散到水中,被清洗掉。
SDBS优点明显,但它也有缺点。它是一种低毒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皮肤长时间与这种物质接触,会因为脱脂效果和刺激性而干涩、脱皮。
不过,这些物质并不会通过手部皮肤进入我们的身体。天津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珠解释道,我们的皮肤存在角质层,大分子物质难以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并且皮肤吸收的量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来说,使用正规洗洁精不会对手部产生伤害,但有些人的手部皮肤较为敏感,可能出现过敏或损伤,建议在使用洗洁精时佩戴橡胶手套。
洗洁精残留的化学物质会危害人体吗?
人们更担心的是,残留在餐具上的化学物质在吃饭时进入人体,长年累月下来,会不会威胁健康。
据了解,我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将洗洁精列为“低毒”“实际无毒”等级。
看到这两个词,朋友们可也许还是忧心忡忡,但其实只要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洗洁精,其化学物质含量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致癌。
如果依旧有所担忧,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科学实验来揭晓真相。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推出的《食安实验室》节目中,检测人员采用4种方法清洗餐具,并对残留的SDBS进行检测。
清洁方法以及对应的检测结果如下:
①盆装水涮洗1次:SDBS残留量最高,约为0.081mg/100cm²;
②盆装水涮洗2次:SDBS残留量为0.011mg/100cm²;
③流动水冲洗1次:SDBS残留量为0.033mg/100cm²;
④流动水冲洗30秒:SDBS残留量为0.005mg/100cm²。
结果显示,采用前三种清洗方法,SDBS的残留量都超过国家限定标准,因此专家的建议是,使用洗洁精后,最好将餐具放在流动水下冲洗30秒。
这个方式洗得干净,缺点是有些废水,因此其他专家也提出:用盆装水涮洗3-4次,也能将残留量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总而言之,合格的洗洁精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更不会致癌,只需在使用时注意清洗。不过,如果餐具不是特别油腻,可以采用小苏打来代替洗洁精清洗,同样有不错的清洁效果。
这2种洗洁精真的要少用
在购买洗洁精这方面,除了三无产品不能买之外,以下两种洗洁精也是要慎用的。
第一种:散装洗洁精
洗洁精是厨房必备品,而且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一些小作坊就利用不合格的原料,制作山寨品牌洗洁精或勾兑劣质洗洁精,导致市场产品良莠不齐。
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辨认产品名字以及其他的生产信息。同时,许多餐馆、酒楼会采用散装洗洁精清洗餐具。
散装洗洁精具有量大、价廉的优势,但很多商品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微生物超标、不亲肤等等等,存在健康风险。
第二种:香味太浓的洗洁精
洗洁精不是香水,不需要有迷人的浓香,甚至,洗洁精的浓香还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曾经就有患者,因为洗洁精太香而胸闷、呼吸困难,休克就医。
这是因为,香味浓郁的洗洁精里的一些化学物质,会释放出有毒的污染物,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不利。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