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筷子!)

 

从小生长在深山,

结对成双到人间,

世上冷热它先知,

甜酸苦辣都尝遍。

儿时,父亲给我猜的“筷子”谜语,至今记忆犹新。

筷子的身子虽短,历史却很漫长, 《礼记》已记载它的大名了。因而筷子在人们生活中出现至少可上溯到3500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人们已学会用火,滚烫的饭菜再也难以用手抓了,于是,不得不求助于竹枝草茎。至今,街巷里弄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天,两个船夫熬好了一锅火热的粥,各自舀了一大碗,比一下谁喝得快。一个用口吹几下喝一口;一个折了小竹枝,起劲搅拌着,一下一下扒到口里。结果借用竹枝相助的船夫喝粥的速度比另一名船夫快了许多,因而那两条小竹枝便叫“快儿”。后来因为“快儿”大多用竹制成,于是人们便在“快”字上添了个“竹”字头,谐音为“筷”。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从原始人用手抓东西吃,到用筷子吃饭,自然是中国文明的一大进步。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其所著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一书中,援引雷蒙德.道森的话:“区分文明人与野蛮人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就是看餐具的变迁,从原始社会用手抓取食物,到文明社会开始使用筷子,直至后来出现刀、叉。”看来,短短的筷子,划出了文明社会与漫长的野蛮社会的界限。

筷子,是中国的国粹,它在中国人手中,灵巧无比,巧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一双筷子把人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居中。使用时,用食指和中指灵活地操纵筷子,其实就是将人类手指延长了二倍多, 灵活自如……

中国人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练就了用筷子的“绝活”。在外国人看来,那捏筷子动作犹如高难的体操。

筷子的运动在于协调与平衡。两根筷子相依为命,缺一不可。夹物时, 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 一根在下;全凭手指的拿捏与把握,收放与调节。据医学家说用筷子时,能牵动人体的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的运动。这种协调与平衡的本事,让西方人惊羡不已。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曾经苦苦地习练中国筷子。没想到,这双美国权力最大的手,竟抓不稳中国短短的一双筷子。

记得一年春节,有位美国青年来沈家门探亲,主人请他吃汤圆,这可难住了他,总不能将汤圆用刀子切成两半,再用叉插起来吃吧,他学着中国人模样,生硬地一把抓起筷子,却怎么也夹不起那又圆又滑的傢伙,只得像握刀叉一样一手握一根筷子,可是由于两手配合不好,勉强夹到嘴边,又骨碌碌掉进碗里。后来,主人给他一只羹匙,总算解决了难题……中国人七八岁就不会出那种“洋相”了吧!


古往今来,中国人生活千变万化,唯独筷子,逾千年而不变。比如衣服,从长衫马褂,到中山装、西装革履、休闲服;比如烧饭,从柴烧、煤烧、气烧到电烧;比如行路,从骑马、坐轿,到脚踏车、汽车、火车、飞机。筷子,在中国人手中,从农业文明支撑到工业文明,从竹篱茅舍支撑到摩天大厦。

中国人对筷子感情深厚,钟爱非凡。在汉字中,“筷”和“箸”,几乎不与其它汉字组词搭配,凸显它的专用属性。就餐后,筷子总是洗得干干净净,放置特制的筷笼里。使用时也有讲究,不能用筷子指点他人,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完筷子要轻放,不能随手一扔,如此等等,显出筷子的各种礼数。亲人亡故,节日吃团圆饭放一双筷子作纪念。穷人一无所有,乞讨为生,一副筷子作伴侣。富人家财万贯,见阎王也带一双筷子。马王堆汉墓、四川大邑东汉墓出土中,都发现制作精美的竹箸和铜箸。

筷子还演绎过精彩的故事。《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两大梟雄煮酒论英雄。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惊,手中所执筷子抖落于地。时值大雨将至, 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筷,随机应变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说破英雄惊杀人的慌张巧借闻雷掩饰过去。筷子成了这幕戏的巧妙道具,活灵活现地将刘备心理状态表现出来。

筷子,古名为箸。有钱人家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等。筷子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能插,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忠心耿耿地替使用者承担起一切使命。筷子中担负最凶险使命的是银筷。一双银筷,顶端大多有一条精致的链子相连,平日不常用,以显示尊贵。银筷遇毒呈黑色,因而为主人走上鉴毒的第一线。在古代宫廷, 是阴谋与权争的中心。祸起萧墙,杀机四伏,步步惊心。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提心吊胆 ,银筷与刀剑都是帝王护身的战器。

随着社会前进,筷子的材质越来越趋向一致。如今,餐桌上使用的大多是竹筷和木筷。作为取食的工具,竹筷和木筷虽然出身于青竹秀木的高雅门第,然而,它不摆架子,乐意为一切人服务。无论是身价亿万的巨富,还是打工谋生平民;无论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菜淡饭,筷子都勤勤恳恳地来去忙碌,忍冷忍热,将食物送到人们嘴里,而自己点滴不贪,那种自我牺牲精神多么可贵啊!明代诗人程良规曾为筷子画像:“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社会上诸多不平之事太多,唯有筷子待人始终是平等的。

筷子在民间还有特殊的象征,如谚语:“一根筷子胡搅拌,两根筷子样样会”。兄弟朋友之间合作才有作为。父辈教诲子孙和睦抵御外侮常以筷子作启迪,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百折不断。人心齐,抱成团,任何外力都无可奈何。


作者:阎受鹏

责任编辑:孙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协欢迎来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