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成本卖20元!酒友无法割舍的精酿啤酒,是智商税还是新未来?
2021年不只是属于低度酒带来的微醺概念,随着啤酒集体涨价之后,被酒友们认为“味更醇”的精酿啤酒,开始被认为才是啤酒的最终选择。
有人认为喝了精酿啤酒就无法接受“淡如水”的普通啤酒,也有人认为制造原料差距不大的精酿啤酒就是“智商税”。众说纷纭之下,真相到底更靠近哪一方?
什么是精酿啤酒?
精酿啤酒是舶来词,原文为craft beer,并且是在2012年才在国内被明确翻译成精酿啤酒,流行更是仅有五年不到的时间。
从美国从业者按照产量、工艺上对精酿啤酒的定义来看,只有年产量小于600万桶、由麦芽原料或发酵工艺制造的啤酒风味,加上股权独立(详见注释)才能称之为精酿啤酒。
注释:这里的股权独立是指非精酿机构或公司在精酿啤酒企业中所占股份不能超过25%。
与美国的精酿啤酒强调回归自然与传统、反对商业和工业化不同,由于本来就是舶来词,中国没有官方定义,但大部分精酿啤酒都是和工业啤酒成对立状态的。对比可见下图。
这里也稍作解释一下,最初的啤酒其实都是“精酿啤酒”,而因为市场扩大才有了工业啤酒,并且随着啤酒行业的发展,酿造的大米使用比例不断升高,让消费者都察觉到味道变淡了。
此外,因为货物存放周期的需要,也让工业啤酒必须巴氏杀菌和加入工业元素,因此有了更高的保质期和对应损失了相应的风味,而精酿啤酒鲜酿不仅风味更鲜,味道也更浓。
为什么会火爆?
其实精酿啤酒的走红,和消费升级有着直接关系。作为近年来才出现的词汇,在我国自然不会有太长历史的精酿啤酒,其实是目前消费者追求更好饮用体验而被捧起的产品。
2012年之前,没有俗称约定的精酿啤酒只是在海归等小众人群中流行,而在之后则陆续有了创业者开始打造相关品牌,而到2020年开始猛增至5000家相关企业,线上销量也几经翻倍。
要知道,自2013年工业啤酒的销量就逐渐见顶,销售额仅靠连续提价,但与此对立的精酿啤酒却每年有着高达40%的复合增长率,也因此有了“精酿啤酒是啤酒行业的未来”的说法。
不过,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出现真正的龙头企业,并且进口和国产在市场上的份额还成压倒性的9:1,大部分专卖店还是选择外资或者进口产品,可见国产市场还远未开发完全。
与混乱的市场相对应的则是精酿啤酒的发展也混乱不堪,比如抖音和知乎上有用户爆料的数据都显示,售价20元的精酿啤酒原料成本仅为3元,也不奇怪为何会有人称之为“智商税”
当然,商品的价值不能只看原料成本,人工、设备、储存、推广、设计、研发、运输都是无法直观地记入生产成本的,从原料成本上与售价上简单对比就将其称之为暴利显然不合适。
精酿啤酒会是好生意吗?
正如前文所述,因为市场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也因为国产精酿啤酒还是没有全国性的龙头企业,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开始入驻这一行,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00家新开精酿啤酒企业。
除了新企业,就连海底捞等餐饮品牌也开始通过精酿啤酒创造营收增长点,根据海底捞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5、6两个月份,旗下就有不小门店实现精酿啤酒超百万的销量。
但目前中国要做到像欧美那样的畅销庞大市场,还不够火热的精酿啤酒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这个外来的“新鲜品种”,还要找到一个适合国人文化和消费的形态,以及一个出圈的时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