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豆蟹,藏匿在贝类中的迷你横行公子

 

在本篇主咖尚未出场之前,先甩俩知识点铺垫一下:

图一:河蟹苗子,豆蟹

第一,在河蟹养殖业中,当年的河蟹苗谓之“豆蟹”,二龄为“扣蟹”,皆因大小而得名,正所谓“豆扣年华”是也。此豆蟹只是业内诨名,不具有分类学意义,按下不表。

图二:豆形拳蟹

第二,在青岛海滩上偶尔能见到一种很有个性的小螃蟹,大体上呈椭圆形,能向前直行,如上图。这位叫做豆形拳蟹(现改为豆形肝突蟹),民间呼为“千人捏”或“万人捏(不烂)”,以形容其甲胄坚硬。注意,豆蟹不是豆形拳蟹的简称。

豆蟹是什么蟹?

图三:花甲中的豆蟹

真正的豆蟹,泛指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豆蟹科豆蟹亚科(或专指豆蟹属)的种类,因个体微小浑圆如豆而得名。生活在海边的朋友们对它们绝不会陌生,时常在牡蛎、贻贝、扇贝或者蛤蜊等海鲜的壳中发现的微型螃蟹即是豆蟹。生前的豆蟹色泽如玉,熟后则略呈猩红色,好像涂上了胭脂一样。

图四:胀腹豆蟹

豆蟹的种类很多,豆蟹亚科是主力军,共计220多种左右,其余亚科仅90余种。渤海湾有中华豆蟹,分布在我国海域的还有隐匿豆蟹、海阳豆蟹、青岛豆蟹等,上图中的是东海以南常见的胀腹豆蟹。所有的豆蟹乍看似乎都一个模样,实际上可根据头胸甲的形状、螯肢、步足及指节的长短和形状来鉴别。对于我等门外汉来说,知道它们是豆蟹就已经算“学识渊博”了,鉴定到种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豆蟹不是寄居蟹,也不是靠寄生过活的蟹

豆蟹常在贝壳内出现,难免让人联想到“寄生”,但不能叫它“寄居蟹”。如前文所述,豆蟹科属于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该下目囊括所有真正的螃蟹,而寄居蟹则属于腹胚亚目歪尾下目,二者的亲缘关系并不仅,不可混为一谈。

那么,豆蟹能算是寄生动物吗?也不能。雄性豆蟹和幼体通常可以自由生活,雌性对于宿主的依赖性较强,头胸甲柔软,附肢和眼均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一般藏匿于贝类外套腔中靠摄食其食物残渣或排泄物为生。这和直接从寄主身上攫取营养物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共生”而非“寄生”。

图五:牡蛎中的豆蟹

只有少数豆蟹科种类演化出了半寄生的生活方式,其余皆为“共生”。共生的最佳境界是相依为命、互利互惠,但豆蟹和贝类的共生却仅有利于豆蟹(提供保护和食物),对贝类既无好处,亦无明显损害,故谓之“偏利共生”。有些网文称,豆蟹可以为贝类提供天敌“预警服务”,其描述离奇如童话,可信度极低。

另,说豆蟹对贝类无害,并不完全符合实情。根据研究,豆蟹(特别是雌性)会给贝类的鳃、软体部和生殖腺带来物理损伤,使其外套膜、性腺和贝壳形状发生改变,还会降低其滤水率和耗氧率,抑制贝类的生长;对于贝类养殖业来说,豆蟹的感染率高会造成养殖产品的肥满度下降,产量降低,这显然是有害的。

豆蟹也可以是一种美味

豆蟹能吃吗?当然能,覆巢之下无完卵,伴随着宿主一起被煮熟的豆蟹可以囫囵着吃下,然个头太小,尚不够塞牙缝,“你品,细品”也很难尝到什么鲜味儿。这时候还是要祭出那句名言“数大就是美”,这话对于美食也是适用的。

图六

图七

图八:豆蟹饼

前几天,某网友发布了几张照片,令我大开眼界,原来豆蟹竟然可以这么吃!做法并不繁难,如图所示:调制鸡蛋稀面糊,加豆蟹,下油锅煎成饼,据说成品香酥细嫩,口味鲜甜。这一口下去就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螃蟹,而且个个顶盖肥,想想都激动。

图九:扇贝中的豆蟹

吃扇贝、牡蛎中遇到豆蟹的概率并不高,一个贝壳里一般只有一只豆蟹,少数两三只,足以成批量出售的豆蟹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也没多复杂,都是捎带手的事儿,豆蟹虽小,但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啊。。比如,海边有个“工种”就是抠扇贝柱,扇贝裙边可以自己带走,在清理扇贝裙边时可以把豆蟹过滤出来。过去通常渔民自食,现在偶有对外销售,价格也并不贵。

不过,像豆蟹这种难以量产的特殊美食,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可遇不可求”,想想也就得了。Over。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