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没想到出现最早的零食竟是——爆米花,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

 

爆米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膨化食品,早在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便已经开始食用爆米花。

而随着哥伦布探险结束返回欧洲,爆米花开始向外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研究爆米花的制作技巧,甚至发明出一种只需10分钟便可制成爆米花的机器。

图源|小版管家

在中国,爆米花起源于宋朝。

因为爆米花的制作过程中常伴有如雷声般的爆破音,而当地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故而把爆米花也称之为“孛娄”。又由于“爆孛娄”谐音“卜流”,人们常用爆米花来预知终岁的吉凶,许多姑娘们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

图源|小版管家

古人喜用诗词记录生活,在许多诗句中都有爆米花的记载。

南宋《吴郡志》风俗篇有云:“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图源|小版管家

清代学者赵翼《檐曝杂记》中收有一首《爆孛娄诗》,诗人笔下的爆米花彰显着普通百姓生活的情趣。

李戒庵在《孛娄》中把爆米花比作白玉花,称其“瓠锅装入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

图源|小版管家

爆米花的做法分为新式和老式。

老式爆米花使用的是老式火炉,将原料封闭锅中,通过手摇压力锅使锅内升温,不断加压、减压,使得粟米变成米花喷进布袋。

图源|小版管家

这样制作出的传统爆米花虽然脂肪含量不高,但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出铅,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经过改良后新式爆米花使用电箱烘烤,人们在电影院吃到的爆米花大都由电箱制作而成。

图源|小版管家

这种爆米花铅含量极低,几乎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但由于加入了过多人造奶油等添加剂,使得爆米花的反式脂肪酸增加,增加了食客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图源|小版管家

爆米花的制作原理利用的是压强差。

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锅内气体压强增大,米粒逐渐变软,水分变成水蒸气蒸发。而随着蒸发的水蒸气越来越多,进一步使压强增大,让变软的米粒开始膨胀。

图源|小版管家

这时打开锅盖,锅内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快速减小,米粒内外压强差急速增大,便使得米粒内的高压水蒸气急剧膨胀,从而爆炸开来,形成了爆米花。

图源|小版管家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爆米花从最初的米粒演变为巧克力、香草、草莓、芥末等多种口味兼具的零食,成为观赏电影时的绝佳搭档。

图源|小版管家

可以说历史悠久的爆米花是近代膨化零食的鼻祖,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美食形式,使人类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