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
日前,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撰写的《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发布,《报告》分析了经济发展、数字化等对大众健身供需两端所产生的影响,剖析了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动向和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体育人口占比约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除了运动频率,数亿体育人口的健身参与行为在内容、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结合我国城市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在一至三线城市中选取国内26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对中高收入、具备一定锻炼习惯且每年有一定体育消费等特征受访者的运动行为、消费习惯和健身器材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共包含接近2500个健身人群。
大众健身参与行为特征与变化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到2050年我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强国”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其中,大众健身是国民健康、产业发展和竞技体育的基石。
2014年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为3.6亿,经过六年的推动和发展,这一数字提升至4.35亿,而健康中国的行动目标为2030年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亿。
在过去三个月内进行过体育锻炼的人群中,20%的人群每周锻炼1-2次,属于轻度运动人群,而2021年占比仅为13%。今年整体的运动频率明显低于去年,但运动时长有所增加。
大众健身运动时长增加:
• 虽然运动频率下降,但受访者每次平均锻炼时长有所增长。在2022年所有受访者每次平均锻炼时长64.1分钟,而在2021年为61.8分钟。
• 单次锻炼时长超过半小时的比例提高,锻炼时长0.5-2小时的人群增加4个百分点。
收入低于一万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更高:
• 在三个收入等级中,个人月收入一万以下的人群中每周运动1至2次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最高。
• 而每周运动3至4次的规律运动人群比例随收入增长递增。
此外,男性运动频率更高,女性偏向轻度运动;从运动动机来看,女性运动者更重视健身的“减肥瘦身,改善体态/塑形”效果,而男性人群更偏爱强化体能和锻炼心志及毅力。
男女群体运动动机不同:
• 男女群体的运动习惯差异可能与其动机相关。
• 从运动动机来看,不论男女均看重“改善健康”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 此外,女性运动者更重视健身的‘减肥瘦身,改善体态/塑形”效果,而男性人群更偏爱“强化体能〞和“锻炼心志及毅力”。
另外,提高单项运动普及度也有助于扩大我国大众健身参与人口。调研显示,我国大众健身热点运动项目前五项为:跑步、健步/健走、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其中,乒乓球去年排名落后于游泳,但今年开始已成为热点项目。
大众健身消费行为现状与变化
2022年,受调查的运动人群个人年平均花费为4709元,而2021年个人人均花费为5670元,同比去年人均减少了961元。
从不同性别来看,男性消费水平小幅上升,但女性消费水平同比去年下降两千元以上。
在主要体育消费品类中,办健身卡和购买运动器材的消费下降幅度较大,但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的购买比例上升幅度最高。
大众健身运动场景与器材的选择和偏好变化
过去一年我国大众健身基础设施增加,促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等专业锻炼场景使用比例上升,但商用场景使用率明显降低。
商用健身场景中有氧和力量训练器械使用率高:
• 在健身房/俱乐部,最受欢迎的5个项目是跑步、力量型训练/肌肉锻炼、动感单车、瑜伽和操课,选择比例均超过30%。
• 力量型训练/肌肉锻炼的选择比例为49%,比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相应地,力量训练器械使用率较高。
• 健身房常见的有氧器械跑步机、动感单车和椭园机使用比例也较高。
年度热点消费状况与预期
1. 青少年体育运动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4岁及以下人口高达2.5亿,占全国人口的17.95%,其中有上千万孩子参加体育培训。据2019中宝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城市家长毫不吝惜孩子的体育教育投入,南方城市体育培训平均消费水平约为5474.3元,北方城市平均消费水平约为3991.5元,一线城市上海的平均消费水平更高达8590.9元。从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的动机来看,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45.3%)、“丰富孩子课余时间”(42.7%):“塑造孩子品格,包括耐力、恒心、团队合作、抗挫力、竞争力等"(35.9%)和“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33.1%),可见追求身心健康是青少年体育消费最重要的原因。
在政策层面,“双减"带来更多课余时间,为体育培训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仅有2.9%的家长出于备考的目的为孩子报名体育培训班,说明“体育中考”政策并未扭曲市场行为,对促进青少年形成终生运动习惯可能产生良性推动作用。
五分之一的家长在最近一年给孩子报班参加体育培训,其中,最受欢迎的培训班有:球类、游泳、跆拳道武术、体适能。
2. 智能健身应用
从近两年的消费趋势来看,智能化健身器材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热点。疫情期间,线上健身平台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快速上涨,智能健身器材作为连接线下健身和线上服务的端口也受到越来越多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最常用的三类智能健身在线服务分别为“做运动记”录,并分析运动表现提供自动定制的运动健康处方"(65.6%)、“使用智能体质测评对自身健康进行评估”(64.1%)和“观看健身视频”(45.8%),相应地。记录运动数据的智能运动手环、集成身体检测仪器的智能跑步机和嵌入运动教学视频的智能健身镜等器材也将成为实物消费的热点。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健身房等商业健身场景应该提供能够记录运动数据的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康管理和智能管理系统也是商业健身房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大众健身消费政策与趋势研判
大众健身运动与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大众健身行业兼具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长期以来,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众健身的消费需求不高,我国大众健身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2008奥运会后,普通大众开始形成为运动买单的普遍意识,为大众健身服务的体育公司逐渐增多。
2014年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充分肯定了体育消费对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尤其是2014年国务颁布46号文件,要求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大众健身消费开始正式走向主流视野。
在全面的政策和配套支持下,体育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体育产品、健身、培训、赛事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而体育消费需求又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涨船高,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推动了大众健身消费蓬勃发展。然而,疫情期间大量中小体育服务企业遭受重挫,疫情反复也致使国内消费者信心产生波动,因此短期来看,我国大众健身消费一贯的增长势头可能受到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大众健身消费政策或将转移重心。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政策更倾向于通过资金、制度调整资源配置、支持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进入扩张、成熟期时,产业政策更侧重于完善产业生态。今年三月,《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保障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这实际上是将体育消费纳入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
在下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依然是大众健身消费的决定因素,而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则将成为大众健身消费的重要助力。
消息来源——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
由宅客市场部整理发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