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林草科普|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展示(六)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保护极小种群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存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白花兜兰

国家保护级别:I 级

濒危等级:极危

致危因素:环境依存度高,自身繁育能力弱,生境恶化。

白花兜兰是兰科兜兰属地生或半附生植物,通常植株较矮小。叶狭长圆形,先端尖,上面叶深绿色,背面叶淡绿色并有紫红色斑点,叶片基生,二列;花葶直立,淡绿黄色有柔毛,顶端生1花,花大而艳丽,伴有香气,花瓣宽椭圆形至近圆形,较厚,先端圆,底部有红色斑点,两面略有细毛;4至5月开花。

白花兜兰于1986年被发现,一经问世,便引发国人的强烈热爱。其叶片厚实硬朗,花型丰润,色泽高洁典雅,花期最长可达70余天,是杂交育种的优选亲本,观赏价值位列兰花前茅;兼具抗旱保水机制,在抗逆性新品种选育上具有极佳的生态优势。

白花兜兰仅产于广西环江和贵州荔波,分布地域狭窄,常以半附生形式生长在海拔430至1000米的悬崖或断岩壁上,种子繁殖率较低,种群繁衍困难。加之对环境依存度高,生境要求极其严格。近年来,由于原产地森林植被的不断退化,导致资源总量急剧减少,物种濒危的速度加快。并且过度放牧、人工林、经济林和农用地的扩荒等人为活动加剧生境干扰,栖息地质量严重衰退。而且其姿态优雅,花色喜人,市场需求量大,花期极易被人采摘,如不加重点保护,该种有可能近期灭绝。

2018年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白花兜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野生成株数量仅为250余株,且种群数量仍呈下降趋势,已属极度濒危物种。继而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名录,为国家Ⅰ级濒危重点保护植物。

滇桐

国家保护级别:II 级

濒危等级:濒危

致危因素:过度砍伐利用。

滇桐是椴树科滇桐属常绿乔木,二叉分枝,叶纸质,椭圆形,基部圆,边缘有小锯齿,两面无毛,基部三出脉;花两性,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无花瓣,有萼片,近肉质,卵状披针形;蒴果红色,顶端圆形,基部凹入;种子每室4至6粒,排成2列,呈长椭圆形,干时黑色且光亮。7月开花,9至10月果实成熟。

本区产云南西畴、麻栗坡、马关、河口,贵州独山,广西靖西、那坡。云南,西藏以及越南也有分布。

滇桐于1921年在中国云南被发现并命名,属云南特有物种,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是距今6500万年到2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孑遗属的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滇桐生长缓慢,寿命较长,已发现的滇桐植株树龄约在200岁左右,在云南墨江县还有一株约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滇桐树,树高39米,树冠覆盖面积高达525平方米,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被当地人奉为“树王”、“神树”。

滇桐分布范围狭窄,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地区,生于海拔1000至1500米的沟谷地带。种群数量非常少,天然更新十分困难,生存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加之本树种树干通直高大,可作栋梁之材,大树多被人为砍伐,数量之少,濒临灭绝。

云南金钱槭

国家保护级别:II 级

濒危等级:濒危

致危因素:过度砍伐。

云南金钱槭是槭树科金钱槭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3米,树皮灰色平滑,小枝圆柱状;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纸质,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上面叶深绿色,下面叶淡绿色,有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白色,花瓣为肾形;果序圆锥状顶生,有黄绿色的短柔毛,果实扁形,成熟时为黄褐色。4至5月开花,9至10月结果。

金钱槭属为我国特有属,是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挣扎生存下来的孑遗植物,该属祖先的化石(古新世)曾在北美被发现,到渐新世早期金钱槭属化石从北美消失,然而在国内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17年在云南中部南华县吕合盆地首次发现了金钱槭化石(渐新世),而且和北美有着前后承接的,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金钱槭属目前仅存2种,分别为云南金钱槭和金钱槭。云南金钱槭是1933年被我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在文山老君山发现并采集到第一株植物标本。经过田野调查,发现云南金钱槭仅仅分布在贵州兴义、云南文山和红河地区,然而贵州兴义地区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1990年后再没有人见到,估计此区域内的云南金钱槭已消失灭绝。

1991年云南金钱槭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级别濒危;199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级别为国家Ⅱ级保护;2013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级别为濒危。

(信息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 编辑 王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