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以为继”还是牟利的伎俩?共享厨房,是时候认真掰扯清楚了
善良是人的天性。当有同胞置身于危难之中时,总有侠肝义胆的人们挺身而出,不计回报地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刻雪中送炭。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善良却成了别有用心的人用来牟利的工具,以后再遇到身处困境、亟需帮助的人时,你还会不假思索地施以援手吗?
最近,河南郑州某肿瘤医院附近,一家“共享厨房”的老板张广兵便因此而身陷舆论漩涡,被网友揪住“骗捐”的小辫子穷追猛打,也再次导致了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危机。
河南郑州“共享厨房”事件始末
今年4月12日,隶属于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大象新闻”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报道,详实地介绍了位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府附近的一家共享厨房店主魏兴江的“事迹”。
报道以“共享厨房里的‘’共享总厨’”、“患病妻子也曾吃过‘共享饭菜’”和“‘头脑一发热’免费送粥饭”为小标题,不仅描述了魏兴江在共享厨房为病人烹制鱼汤并将其用破壁机仔细打成流食的过程,还介绍了这家共享厨房的产生,是缘于2016年他的妻子患淋巴瘤期间,他在菜市场一个可以自主做饭的摊位为妻子准备病号餐时获得的灵感。
报道不仅显示,这家共享厨房现在的店面经营始于2020年7月,由他和王战胜、张广兵两人合伙经营;还坦陈他们在报道发布的前两天,也就是4月10日在店门上张贴了由于持续“送粥送饭”导致门店经营负担加重,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关门的告示。
文章结尾说,4月11日开始,共享厨房收到来自各路网友的大量物资捐赠,一次次“但做好事不留名”的感人场景使三位老板数度哽咽,他们激动地表示:“继续干!原本就不想关张,现在看到大家这么支持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事情,好好地继续下去!”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人设”导向极强的报道,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民间慈善家和一家为病患家属提供烹饪地点和用具的暖心店铺的光辉形象。
正常情况下,这篇弘扬社会爱心接力的正能量文章至此就算完成了使命,人们对此事的关注也该告一段落了。可是,善良的网友们对这家爱心共享厨房所面临困境的持续关注,以及视频平台不断爆出来的诸多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赠,使共享厨房的话题一直高居新闻的热门话题榜上。
仅4月11日一天,人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就能看到不少现场捐赠的感人情景,比如一位网友从成都连夜赶到郑州,到店里放下装有20万现金的红色塑料袋扭头就走;比如一位郑州本地男子一次性捐给共享厨房5000斤大米,而且张广兵说这位朋友已经“捐过太多次了”;再比如当记者去店里采访时,发现门口和过道已经被人们捐赠的粮油米面挤得满满当当……
4月11日晚,共享厨房的合伙人张广兵发布了一条感谢捐赠的视频,并撕下了前一天贴在门上的关门告示。
“广大的病属朋友:
郑州抗癌厨房坚持九年,现今经营困难,很可能经营不下去了。
给大家说声对不起,因为经营九年了,非常不舍。就像亲手带大的孩子一样,谁会愿意舍弃呢?非常迫不得已。
因为我们每天消耗巨大,已无以为继。”
——被张广兵撕下的关门告示全文
4月13日,深圳一家名为“建辉”的基金会发布视频,表示愿意对张广兵他们经营的这家共享厨房提供98000元的扶持金。
在张广兵“90后慈善家”的形象炙手可热的同时,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张广兵的妻子在社交平台炫自己的“宝马”座驾,进而质疑他们向社会求助的真实性与目的性。
有郑州当地网友指出,肿瘤医院附近同类型的“共享厨房”不只这一家,有的收费比他家还低,但是都从来没有求助过,一直正常经营。
也有网友指出,这家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社会求助一次,说开不下去了,然后收到捐赠,接着继续经营。这已经是第三次求助了。甚至在去年,有人愿意给他35万准备接手他说“经营不下去”的这家店,他却不答应。
还有网友指出,他们接受了那么多的捐赠,为什么连捐赠明细都没有呢?
虽然都是网友的散发性质疑,但随着质疑的人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4月13日晚,张广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亲自做出回应。他说之所以没有公布捐赠明细,是因为一天到晚忙于经营,根本没有时间统计,而且他们已经在向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申请公益慈善账户……
同时,为保障热心群众的善良和捐赠不被非法利用,也还张广兵一个清白(如有),郑州当地政府还是成立了针对这一事件的联合调查组,启动了对张广兵及其共享厨房的相关调查。
4月14日下午,河南省慈善总会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共享厨房在前一天与总会联系,有意向申请慈善公益账户。但经总会进一步了解,以及根据相关法律的要求对共享厨房进行审核后,发现其不符合要求,所以并没有和他们展开合作。
第二天,也就是4月15日,前文提到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对张广兵及其共享厨房的调查结果(见下图)。4月16日下午,前文提到的深圳建辉基金会决定暂停对共享厨房的资助审批流程。
对张广兵及其共享厨房的合理质疑
随着官方《调查通报》的发布,人们对张广兵的质疑显然更加理直气壮了,一些之前力挺张广兵,认为他无辜的个人和媒体也迅速反应,要么埋头删除自己先前发布的“挺张”信息,要么调转矛头,加入“质疑”大军的行列。
不难发现,无论是张广兵自己的回应,还是官方具有“一锤定音”性质的《调查通报》,都不仅没能解开关注此事的人们心头的诸多疑惑,反而由于公之于众的信息有着明显前后不一致而引起人们更多合理的猜想。
比如,在隶属河南广播电视台管辖的“大象新闻”在采访共享厨房合伙人魏兴江时,就留下了诸多话题可以进一步讨论。首先,报道详细描述了魏兴江亲自下厨烹饪一位病人需要的鲫鱼汤,并用破壁机将其加工成流食的过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老板亲自下厨做饭送给病人吃。
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共享厨房只是给病人家属提供一个能够自己做饭的空间和一些工具,方便他们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餐食。所以,魏兴江亲自下厨这个桥段,是报道失实,还是采访时的作秀,亦或是大众对共享厨房的理解有偏差?
再比如,报道中明确提到开店的缘起是魏兴江为了更好地照顾2016年罹患淋巴瘤的妻子,好不容易在附近便民菜市场找到摊位,于2017年盘下来,并于2020年7月联系上王战胜和张广兵,这两位当时也是共享厨房的店主,三人合伙开了现在这家店。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处于舆论旋涡的这家共享厨房即便从2017年盘下来开始,至今不过6年时光,在现在的店面营业更是不过3年,然而在张广兵今年张贴的关门兼求助告示中,却白纸黑字地说这家共享厨房开了9年。究竟是谁在说谎?
还有,对于网友们提出的共享厨房不但不是免费,而且服务使用工具的价格比周边同类共享厨房还要高的疑问;
对于被网友指出,张广兵连续三年来每年都会张贴这样一张关门告示,并寻求同一家媒体报道吸引人们捐赠,获捐之后继续开门营业的事实;
以及对于善良的网友们捐赠的物资,张广兵为何迟迟不予公布捐赠明细及其用途?若是问心无愧,将捐赠物资都用在了慈善公益事业上,又为何突然宣布停止接受捐赠?
这些疑惑,无论是张广兵,还是他所经营的共享厨房,都没有给予说明和答复。
他的妻子在社交平台晒家里的“宝马”座驾没有任何问题,毕竟人们都希望在外人眼里活得体面一些,她无论有心还是无意地抛出“宝马”也都是人之常情。但这件事之所以能成为整个事件反转的导火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透露出来的信息,与她的丈夫在公众视野中已经成功树立起来的“民间慈善家”这一朴素且光辉的形象严重不符。
也正是由此,网友才一步一步“深扒”出了他那些不算光彩,而且至今也未予以明确说明或否认的往事。
说一千道一万,广大网友关注的重点,其实根本不是张广兵家里真实的财产状况,而是他是否假借慈善的名义,做着中饱私囊的勾当?
这些年,每当有“骗捐”、“诈捐”这类利用公众的善心和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支持来谋取私利的新闻报道出来,不但引得舆论哗然,更是令人们对自发性的公益慈善项目一次次产生信任危机。
应该有人记得,2019年4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住院,他的妻子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了以100万为目标的众筹。在筹款达到14万时,有网友指出,吴鹤臣家庭条件优越,不但有两套北京住房,还有医保,完全有能力支付治疗费用。而且,治疗费用共计只有15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众筹100万的目标达成,他治病不仅不花钱,还能净赚85万。
应该也有人记得,同年10月,贵州女大学生吴花燕因长期营养不良而身患数种重病,不得不住院治疗。期间,她通过贵州的9958救助中心在公募平台向社会求助,先后获得共计1004977.28元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
然而令人悲愤的是,这笔“巨款”当中,有40多万的募捐吴花燕本人根本不知情,而且直到她最后因病离世为止,她所在的医院收到的由9958救助中心拨付的治疗费用,一共只有2万元。
回到共享厨房这个话题,如果没有联合调查组的介入,那么张广兵他们收到的近58万元的捐款,以及堆积在店里的那些尚未统计的粮油物资,又会何去何从呢?是按照人们的设想,实现其作为“捐赠物资”的使命,分发给前来给家人做饭的病属,还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无本万利地按照正常商品进行销售呢?
作为当事人的张广兵,是不是应该出来,向那些曾经给予他无限信任并捐钱捐物的人们说道说道?
关于“共享厨房”事件的一点思考
在这个“网络”和“流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比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当下社会,普通人想要通过网络和流量出名,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容易得多。只要你抛出的话题有足够吸引力,它就会像黑洞一般源源不断地攫取人们的关注。
张广兵的初衷,或许只是通过网络树立某种形象,或者仅仅是扩大店铺的知名度,甚至只是因为往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他尝到了甜头,这次也只是想见好就收。但他却忽略了任何事物都具有反噬性。
如果他是真的为了病人家属考虑,店铺也确实由于消耗巨大而难以为继,那么这次的事件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典型。心系癌症肿瘤病人及其家属的民间公益人士由于消耗巨大而难以维持,通过网络向社会求助,并且在一日之内就募得高达几十万的捐赠。在张广兵及其共享厨房的运转下,爱心物资被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带着人们善良的祝愿实现了它们应有的价值。
但遗憾的是,这显然成了一桩连张广兵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闹剧。他最初可能只想通过卖惨求得流量和关注,到头来却被吸引来的流量和关注把事件带向了他自己难以控制的局面。而之所以发展成这样,完全是因为他最初用来卖惨的理由,不但不偏不倚地抓住了人们最普遍的同情心,而且很可能原本就是一场打着公益旗号的欺骗。
欺骗,本就是令大众最难以接受,也最难以原谅的行为,尤其是打着公益的幌子,行欺骗的事实,更是令无数公益爱好者寒心。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见到有人处于危难之中,即便是陌生人,也会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是人的天性,也是我国历史上流传已久的传统美德,还是当今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人性根源。
从社会角度而言,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但有助于实现社会物质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了及时的援助,提供帮助的人们则通过自己的善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社会救助呈现出系统化的良性运作和循环,人们对社会大家庭也由此产生深深的信赖感。
反之,当公众的善良和信任被一再欺骗和利用,成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满足私欲的工具时,则不仅仅是那些求助者会受到最直接的现实伤害,也不仅仅是那些热心提供帮助的人们会感到心寒,最令人痛心的,应该是普通民众对社会公益事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感于无形之中毁于一旦。
《狼来了》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个人对个人的信任感一旦被破坏或丢失,想要重新建立起来尚且不易,何况一个社会,如果人们对原本就以通过行善为社会成员谋求福祉的社会公益事业失去信任,那么今后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善行又将何去何从呢?
由于一小部分人的动机不纯,导致原本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善良民众受到愚弄而对社会公益失去信心、信任乃至失去善念,说是罪大恶极也不为过。因为这种现象发展到最后,便会是一个人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社会,一个人人自顾不暇、冷漠且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到时候,不是一部分人被欺骗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要生活在无限的冷漠和自危之中。
孔子说,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又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说,君子可能受到一时的欺骗,但不会被反复愚弄;人因为正直才能够生存于世,不正直的人虽然也活在世上,但那只是因为他侥幸避开了灾难。
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够一直骗人而不被发现,又有谁能确保自己能够“侥幸”地度过一生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