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西洋参的来历:西方人在北美洲挖参来中国换金,谓之“林间自然金”

 

“一两人参一两金。”这句话从东北采参客的嘴里蔓延到每一个国人耳朵里的时候,人参已经成了最为稀缺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了。

尤其是野生人参,更是稀缺到比黄金还贵。

但是柏舟翻看清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件趣事儿,这事儿也说明了当时清朝的国力之盛与体制之腐败。

说起来在清代以前,东北地区奇寒无比,一直都算是“关外”的蛮夷之地。这人参一直是走南闯北的豪商们抢手的货物,大兴安岭等地的人参存量也有不少。

等到满清入关,知悉汉家医学之后,便开始对自己的大本营——东北苦寒之地开始了开发。清朝垄断了对人参的采挖,最终让这份资源也开始枯竭,到了晚清,一年仅能才挖出七八公斤的野山参。到现在,更是罕见。

参与绘制《皇舆全览图》的西方传教士杜德美很快就注意到了这种在中国币黄金还贵的珍稀药材,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介绍中国人参,发在当时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皇家协会的会刊上。

在文章里,他除了对于这种中国人特别崇尚的价比黄金的药材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外,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估计——人参可能不像中国人一直以为的只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在同纬度环境相同的加拿大,可能也有这种植物生长。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传教的法国老乡传教士拉菲托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真的找到了人参。于是,东西之间的人参贸易开始了。

事实上,印第安人早就开始用人参了,将之称为“人形的根”,用作壮阳、助孕等功效,这点很多文章都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因为西洋参刚开始的时候是由法国(佛兰西)传教士传入的,所以清代的《本草备要》中称之为“佛兰参”,定性为凉(东北参为热性)。当然,价格还是一样的贵。

在当时,加拿大和中国贸易人参的丰厚收益,影响了当时一穷二白的美国,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美利坚联合众国。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在1738年,向世界发出通讯:“很荣幸地向诸位报道,在本省发现了著名的中国人参草!”

于是又掀起了一波采参热。

当时,中国的富有让西方人觉得它“遍地黄金”,等到十八世纪中叶,美国打赢了独立战争穷得都快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们发现,一穷二白的美国,在哈得孙河岸上有着数不尽的人参,这些“林间自然金”。

恰逢此时的加拿大人参几乎被采的一干二净,产量下滑,美国咬咬牙,派出了商船载着这些人参开往中国。1783年,这艘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的船,带着重达29吨的西洋参,来到了中国珠江。

这一次贸易,除了人参带来的丰厚利润、黄金,美国人回航时候带回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等货物,又给他们狠狠地赚了一笔。因为船上的美国国旗,这些西洋参也被称为“花旗参”。

也因为如此,美国扩展出了一条黄金航线,度过了自己最为困难的时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