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路径初探

 

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特征与内在要求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本质是需求、标准、内容、过程、评价和资源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通,其核心特征是以岗定课、岗课对接、赛证衔接的多维互融,即人才培养服务产业需求,育人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场景再现生产过程,“赛证”促学促教促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展现、人才供给各要素深度融合、联动互促。其中,以“岗课”对接为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赛证”衔接为辅,赛、证作为“岗课”对接的连接桥梁和有效补充。

“岗课赛证”融合综合育人的内在要求如下:一是“持续改进,纵横贯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顺应行业发展动态,以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思想升级院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并持续改进,配套政策与措施要能有效促进育人要素横向融通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纵向贯通;二是“高端带动,标准引领”,即紧扣行业高端发展需求和专业群逻辑定位,基于对岗位标准、竞赛标准和证书标准及其内在联系,以模块化教学、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差异化发展需求;三是“协同集成、多元互动”,即行企校深度合作,树立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景,协同集成各方优势组建教学研创共同体,合理配置资源,共建课程体系、资源共享平台和师资队伍,共同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攻关生产技术难题。

二、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路径初探

(一)完善监管机制,把好“课”“赛”“证”质量关

职业教育相关职能部门的深度参与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重要保障。职能部门要出台适切的激励政策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与协调功能促进政、企、校协同发力、融合创新,有效促进政府、企业深度参与职教育人。同时,应加强对X证书考核机构的监管,把好X证书质量关,以证促教、以证促学,实现X证书即高职学生的“技能护照”和“身份符号”的证书改革初衷,有效提高企业对X证书的认可度。另外,应基于“借鉴世赛、优化赛项、集中开放、提高质量、扩大影响”的思路,推进大赛治理和监管体系建设,督促赛事主办方以“基于教学,高于教学”为原则,举办能充分对接产业需求,真实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有效考察参赛选手职业综合素养的高质量高水平赛事,充分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的“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

(二)升级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顶层设计

基于行业发展新趋势、新理念、新业态、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自身办学定位,从社会、行业、组织、职业等方面精准分析岗位需求,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本领的养成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升级人才培养方案并定期修正。始终坚持将企业岗位需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指南和教学指向,有机协调和梳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如岗位锻炼、专家教学、师徒传授等多形式的职业能力培养实施路径,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职业内涵、专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而培养“德技兼修”、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重构课程体系新生态,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深度与效度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培养质量,为产业增值、为学生赋能,其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实施[4]。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各专业群和专业教研室学习“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理论培训、理念引导和方式方法培训,组织好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标准制定等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评审论证,从源头把好质量关。课程体系设计应“源于岗、立足岗、服务岗”,瞄准最新的职业标准和行业先进生产技术,以“证”所在的工作体系打破“课”所在的学科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依据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实现“课”与“岗”的内容耦合和正相关。同时,遴选优质X证书考核站点,并结合1+X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萃取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推进课证融通。各专业群应充分研究世赛、国赛和省赛赛项标准和内容,将大赛新理念、新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将大赛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受益者是广大学生而不仅是参赛选手。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证书标准和大赛标准,课程评价要注重对职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当然,在设计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完全聚焦岗位,过于聚焦证书和技能大赛,将职业教育变为岗前培训、证书培训和大赛集训。

(四)校企“双主体”育人,构筑“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平台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落地”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否则将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偏航”。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建校企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用师资、共育人才;构建以社团、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的校内第二课堂和以企业教师工作站、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等为主的校外第三课堂,三课堂联动,将证书标准、大赛标准融入生产、科研任务中,构建教学新生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学生按企业规范实施工作过程、按企业标准交付工作成果,培养证书标准的运用能力;学生辅助收集工程案例,为第一课堂“岗课赛证”融通输送教学资源,参与解决一线技术问题,参与专利、工法申报;学生参与大师工作室实验研究,“学—做—训—研—创”五环节有效落实岗课赛证,学以致用、学以创新、学以建标,有效促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第二、第三课堂提供持续的教师培养和资源供给,筑牢“岗课赛证”融通发展的根基,使其不断生长。通过联合企业建立“院—校—省—国”四级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体系,坚持“赛证促教、赛证促研、赛证促建、赛证促改”。

(五)落实“三教”改革,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三教”改革是教育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制订系统化教师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结构化团队、企业顶岗培训、访学研修等项目,不断推进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螺旋上升;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应主动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深刻领悟国家职业教育新政策、会议精神,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具体需求,厘清“岗”与“课”“赛”“证”的关系,在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梳理岗位群工作内容,提取工作内容的全要素,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实用、够用、应用”的原则模块化重组教学内容,将大赛资源和证书考点、典型案例等加工改造为日常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实现“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职业院校教师要改变“大赛闭幕式即终点”和一味追求证书过关率的错误取向,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参赛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职业愿景积极考证,激励学生参赛热情,有效带动全体学生“比学赶帮”。在重视参赛、考证的同时更应关注大赛赛题、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所体现的行业新理念、职教新导向,深挖“赛”“证”暴露的教学问题,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类型教材。再者,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索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设计分层分类评价、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项目、教学资源采集成果、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绩等纳入课程考核和学分置换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有效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来源:高职观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