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老民俗|岁月绵长,传承无限——高王村车子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民俗都带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都散发着独属于自己芬芳。高王村是一个热闹的村子,平时举办了不少的文艺活动,这其中最特别的要属车子灯。

不知道没有见过车子灯表演的人对“车子灯”三个字有着怎样的想象,但它其实与“车子”、“灯”都没多大的关系。

车子灯

车子灯,更准确的说,“车”指的是轿子,车子灯是一种舞蹈表演。车子灯舞是一种流行于余姚陆埠一带的汉族民俗舞蹈,据当地传说,该舞最早起源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隋炀帝是个荒淫无度的昏君,相传,当年他下杨州观琼花为粉饰太平盛世,下旨要全国设灯庆贺,并提出"天上有多少星,地上要有多少灯",各州府县衙哪敢违抗,便严令百姓出灯庆贺,余姚地域尚属南楚,为荒蛮之地,人口相对稀少,为完成上述严令,则每家每户得多出灯饰,陆埠一带地处四明山北侧,沿山多为羊肠小道,运输皆用独轮车,百姓便把灯笼挂插在独轮车上,既可达到多出灯笼的要求,又可方便在小道上迎巡。

因灯挂插在车子上,因而人们称此灯为车子灯。车子灯的出现,给当地民众增添了一种新的娱乐工具和形式,随着历史的推进,车子灯融入了当民间风俗的庆典活动。参与这些活动后,就不能只是单纯的迎灯形态了,聪明的民间艺人就改饰灯型,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渐渐地由简向繁、由浅入深,慢慢形成了一套表演车子灯舞的动作,并配置以锣鼓、音乐等作为伴奏,成了今天这般样式的车子灯和车子灯舞。

(资料来源网络)

高王村里的老人说,车子灯传入高王村应该是在解放前。对村里的一些老人来说,车子灯是一段温暖而又绵长的记忆。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在物质条件不太优渥的年代里,车子灯是村中老少都十分喜爱和期待的一大视觉享受。那个时候,每逢春节、元宵等这样喜庆的节日,村里的空地上就会响起喜庆热闹的吹拉弹唱声。

◎ 高王村车子灯表演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一起,满怀期待地等着一场有趣的表演开始。但关于高王村车子灯的起源,老人却不得知,只知道它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

老人们儿时见过的车子灯表演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吹拉弹唱的伴奏、车心及烧婆(类似媒婆)。如今的车子灯表演,经过人们的创新与发挥,增加了烧公(与烧婆相对应)和伴舞。

◎ 车心(轿子)

◎ 烧婆

当以灯调和马灯调为主伴奏响起,表演的人们立刻便进入了状态。车心为整场表演的主角,其他角色皆围绕他转,不断变换着阵型,表演的舞台俨然成了欢快的海洋。

◎ 烧公

◎ 伴舞

整场表演,演员形象生动活泼,道具色彩华丽,气氛欢快愉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诚挚爱情的向往。

时光流逝,当初那群惊叹于车子灯表演的孩子渐渐长大,如今,他们已经切身参与到了这场有趣而又生动的表演中来,并用自己的智慧让这项民俗活动变得更加光彩闪耀。他们热爱车子灯,也喜欢其其它的文艺项目。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高王村组建了“高王俱乐部”用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今年79岁的赵杏高既是村里的老书记,也是曾经“高王俱乐部”的部长。时至今日,村里人还习惯叫他一声赵部长,足见当时俱乐部的影响力。

兴趣,对一个人来说也许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一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关键的是,兴趣与年龄无关。当一群人,因兴趣聚在一起,乐趣也会翻倍,比如高王村的老年文艺队。

文艺队目前共有成员15人,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儿。为了将车子灯的表演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这群人可没少费心思。首先80岁的陈华奋(下图左三)、67岁的熊先兆(下图左四)、75岁的史悠康(下图左二),3位老人组成了“复兴小分队”,对车子灯进行了改良。

大约是在6年前,3位老人特意去到了天元古玩城观摩了那里的传统轿子。回来之后,陈华奋立即花了半天的时间设计出了制作轿子的图纸,随后擅长手工的熊先兆和史悠康去山里砍了竹子,到市场上购买了布料、装饰品等材料,让轿子从图纸上走了出来。

新制成的轿子和废弃的旧轿子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以前的轿子重达30斤,表演者表演起来十分费力。改良之后的轿子轻了一半多,表演起来也能衍生出更多花样。目前的车心表演者是今年66岁的陈彩贞,她已有10多年的表演经验。

陈阿姨说,文艺队里的队员都和自己一样,爱好文艺,为此经常牺牲晚上的休息时间过来排练。他们一年至少有几十场的表演,也参加过市级比赛,拿过奖项。不过无论高王村车子灯收获过多少的荣誉,高王村作为宗汉街道内唯一拥有车子灯文化的村子,这本身就足够令人骄傲。

除此之外,说高王村是个文艺的村子,一点也不过分。早在2007年央视七套就曾针对高王村的铜管乐队等多支文艺队进行过报道。近些年,村里的文化活动更是办得有声有色。

总说文化是场盛宴,但其实文化这道菜有时没那么隆重,不过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同一件喜欢的事。高王村的车子灯已被列入市非遗项目,希望能有一群又一群热爱这项民俗表演的人能参与其中,心系承嬗离合,便不惧岁月长。

来源:宗汉印迹

编辑 | 宗汉印迹

摄影、设计 | 图璟、锐蜂动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