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鱼油,蜂胶,酵素……这些保健品,真的值得买吗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
最近,我的老师在微信上问:
有篇很火的微信文章你看到没?「人民日报:14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食物(别再当冤大头了!)」它说得对不对啊?
我仔细一看,这文章根本不是《人民日报》的专稿,而是一个非专业的编辑「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整理出来的(文章末尾写得很清楚)。文中所谓14种「被吹上天」的食物是:蛋白粉、葡萄籽胶囊、有机食品、高钙奶、鱼油、海参、解酒药、酵素、儿童酱油、养胃饼干、初产蛋、黑糖、黑枸杞和蜂胶。
在这些食品中,一部分还说不上「被吹上天」,但的确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它们是不是像文中说的那样「没什么用」呢?这篇文章是不是言过其实了?这里我简单评价一下。朋友们不要嫌烦,一个一个慢慢看。我尽量说得简洁一些。
1 蛋白粉
如果日常能吃够鱼肉蛋奶,的确不需要再加蛋白粉。即便去健身房增肌,除非是健美运动员,一般人只需比平常多吃一两瘦肉和一两个蛋就可以了。
不过,蛋白粉也并非一无是处。蛋白质不足的确有害健康,膳食中蛋白质比例过低时,人容易虚胖,身体松软,没力气,怕冷,消化能力弱,容易浮肿。特别是对肌肉本来就少,消化本来就差,食量本来就小的老年人来说,保证蛋白质供应是必须的。
但是,很多老年人害怕胆固醇,鱼肉蛋奶不敢吃,膳食蛋白质不足,但买来蛋白粉,他们觉得很昂贵,不能浪费,就乖乖地吃了。这时候,补充蛋白粉对身体的确是可以带来好处的。
在医院,很多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差,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蛋白质的手术后患者需要补充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水解蛋白产品是非常有效的。国内外调查表明,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不足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康复速度变慢,甚至根本无法康复。
总之,如果您牙口很好,消化正常,鱼肉蛋奶不缺,就别花高价吃蛋白粉了。
2 葡萄籽胶囊
葡萄籽胶囊主要是补充抗氧化物质「原花青素」,它对一些缺乏抗氧化物质的人是有帮助的,但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的「美白作用」。
由于原花青素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并影响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日常消化不良、贫血缺锌、身体怕冷的女性,千万不要乱补葡萄籽胶囊。否则不仅不能变白,可能脸色更黄,消化更差,身体更冷。
总之,自己一定要搞清,为什么脸色是黄黄的。不要以为葡萄籽胶囊是皮肤增白剂。
3 有机食品
国内外研究都未确认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营养价值更高,甚至都不一定更好吃。有机食品栽培中如果没有施够有机肥,也许口味反而不那么甜,甚至可能苦涩味道多一些。
- 欧洲国家的人支持有机食品,主要是为了鼓励这种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不是因为它含营养素更多。
- 但有研究表明,与同等水土环境条件栽培的非有机食品相比,有机食品中的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似乎更高一些。
至于偶尔有新闻曝光,说有机蔬果里检出了不该使用的农药,只是少数产品,不能以偏概全,说有机食品就没有检测合格的。粮食、豆类、坚果等类别有机产品还是比较可靠的。而且,检出的数量也达不到对人有明显危害的程度。
总之,您支持环保可以买有机食品,希望提高安全性也可以买有机食品,但并不能指望有机食品营养价值超高,或者绝对没有偷偷使用农药化肥。
4 高钙奶
牛奶羊奶各种奶里都富含钙,包括人类的乳汁。在这种高钙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钙含量,是没多大意思的事情。
我若干年前做过调查,发现购买高钙奶的人,主要是那些对「牛奶本身富含钙」这个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的消费者。
实际上,高钙奶的钙含量比普通奶也就高个15%~20%的样子。现在北京市场上高钙奶很少见了。为什么呢?
我猜是因为无法达到国标要求。按GB28050-2011的要求,如果声称增加了某个营养素的含量,那就要比普通同类产品含量至少增加25%。对牛奶来说,多加那么多的钙,技术难度很大,容易造成牛奶溶胶体系不稳定。
所以,把高钙奶这个概念忘了吧。多喝点普通牛奶酸奶,多吃点青菜豆腐,钙就来了。
5 鱼油
文中说吃鱼油不如直接吃海鱼,肯定是对的。因为海鱼里面不仅含有鱼油,还有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
研究表明每周吃2-3次非油炸的海鱼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认知退化,也有利于保障胎儿婴儿的智力发育。但是,吃鱼油的效果如何,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鱼油有些情况还是有点用的。
比如说,有些地区的人日常吃不到鱼,素食主义者不肯吃鱼,那么在女性的孕期,或某些疾病状态下,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适当补点鱼油,还是有意义的。
6 海参
文中说海参不比鸡蛋强,因为它的蛋白质没有鸡蛋多,这个说法略有点偏激了。吃海参肯定不是为了补蛋白质的。
它的蛋白质含量不如鸡蛋,并不能说明它一定没有其他好处,比如免疫调节、抗疲劳之类是有动物实验数据的。至于效果是不是那么神奇,恐怕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期待过高。
如果自己经常疲劳,不如多找找原因,是运动太少,还是营养不合理,还是睡眠不足,或是工作压力太大,等等。如果不找原因,只想靠吃一只海参解决,恐怕不够理性。
7 解酒药
吃解酒药的确不能消除喝酒的全部害处,甚至因为以为「有解酒药护体」,反而让有些人喝酒时胆子更大、喝得更多,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 我国推荐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
- 美国推荐男性不超过24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2克酒精。
在酒桌上,基本上没有不超过这个限量的。喝醉了属于急性中毒,没有喝醉也是慢性中毒。长期超推荐量喝酒,不仅有害消化道、肝脏、血管,还会升高多种癌症的风险,恐怕解酒药是解决不了的。
8 酵素
市售「酵素口服液」和家里酿的「水果酵素」并不是「酶制剂」。人家喝的是「果蔬发酵液」,在产品类别上都写得很清楚。所以,用「酶进了肠道会失活」来证明酵素口服液没有用,这个批判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近期有若干国内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表明这类果蔬发酵液里含有多种有机酸、还原糖、多种B族维生素,可能还有其他微量代谢产物。但是,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具体能产生多大保健作用,什么发酵工艺最合理,喝多少量最合适,还有待继续研究。
需要提示的是,自酿果蔬发酵液尽管可能酸酸甜甜还带点酒味,但一定不要当成饮料喝太多,100毫升到头了。因为酿造中可能产生微量甲醇和氨基甲酸乙酯,它们都是有毒物质。自家酿的「酵素」没有质量控制,危险性更大。
9 儿童酱油
儿童酱油这个当年是我第一个质疑的。我的质疑是,它瓶子小,卖得比普通酱油贵,但和普通酱油没多大区别,配料和营养成分都几乎一样。
并不是说它会有害,只是说它并不是更适合儿童的产品,钠并不更低,营养价值未必更高,也没有相关标准。所以,直接买普通的优质酱油就好了。
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吃酱油,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严格控制食物的咸度,不管是不是儿童酱油都要限量。
10 养胃饼干
说养胃饼干不靠谱,是说它没有保健食品认证,却非要宣称保健功效,不合法。和普通食品相比,它卖那么贵也很离谱。
但是,那篇文章中说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就有点跑偏了。
苏打饼干对胃也未必有好处。苏打饼干的脂肪和热量并不比其他饼干低,而血糖反应在各类饼干中却是最高的,糖尿病人根本不值得吃,这个我专门撰文说过。苏打饼干对胃酸少的患者没什么好处,只是对胃酸过多的患者可能起到暂时缓解不适的作用。
简单说,两种饼干都不要吃,直接吃好三餐就对了。
11 初产蛋
初产蛋的营养价值到底多高,没有看到数据,很难评价是否其中某些微量成分比其他鸡蛋更高。
鸡蛋中含有几百种蛋白质,以及卵磷脂、叶黄素、玉米黄素、12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是只有蛋白质而已。但整体来说,一个蛋就算某些微量营养素指标上和其他蛋有一丁点差别,也很难在一天营养供应中起到明显作用。
就人类宝宝而言,第一个孩子寄托着父母最多的期待。也许有人把这个理念套到了鸡蛋身上,第一只蛋也最能寄托母鸡的期待…这逻辑听起来很可爱。
所以,想凸显自己的高档生活,买初产蛋吃完全没有问题,反正鸡蛋再贵还能贵到哪里去呢?
12 黑糖
黑糖和普通红糖的差别,在于它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高,颜色特别深。美拉德反应会产生香气,所以黑糖的风味比普通红糖更加浓郁。不过,也有一个副作用——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更高。
丙烯酰胺是美拉德反应的一个副产物。它在经过加热颜色很深重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中都有出现,比如薯片、油条、面包皮、咖啡等。黑糖的丙烯酰胺含量高达1000微克/公斤以上,最高样品达到2740微克/公斤,这个早就有台湾消协测定数据的新闻了。
理论上说,它的AGEs含量(一类美拉德反应的末期产物)应当也是含量更高的,但至今还没有数据。这些美拉德反应末期产物在少量摄入时促进食欲,多了就有可能促进衰老和慢性病了(有少数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研究,但尚无定论)。
总之,如果喜欢黑糖的风味,来大姨妈时为了安慰自己喝一杯是可以的,为了养生而天天大量吃是不明智的。
13 黑枸杞
黑枸杞的确是目前市售食物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有文献为证。说它不如茄子、紫甘蓝、紫薯之类,显得不太公平。不过,如果把价钱算进去,单位花青素的价格就显得太贵了——性价比低啊。
话同样多的钱,如果买紫甘蓝和紫薯,得到的花青素多多了!但是,如果有人送你一盒黑枸杞,你还是开心地吃掉吧,不要用它来交换几麻袋茄子。
14 蜂胶
蜂胶产品有保健食品的认证,经可靠实验程序表明它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有些蜂胶产品在免疫调节功能基础上,还可能被批准血脂调节或血糖调节功能。说它什么效果都没有,也是有点偏激了。它只是没有包治百病那么神奇罢了。老年体弱的人想吃就吃一瓶,也不至于产生什么不良效果,反正也不算太贵。
好了,14个说法大致评价了一遍。各位吃过以上食品的朋友都有什么体验呢?不妨在评论中一起讨论吧?
欢迎关注 我的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