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珠晖塔修缮被打穿几十个孔洞?官方:系恢复原状,其功能未知
大修中的珠晖塔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1月1日消息,针对网民关于“珠晖塔修缮过程中将第2-4层塔身打穿,形成几十个孔洞,严重破坏文物结构”的投诉,湖南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回复称,塔身孔洞应为原形制,功能未知,不封堵孔洞符合文物保护原则。
网民9月18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称,众所周知,珠晖塔是衡阳三塔之一,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衡阳城市著名人文历史景观建筑之一。文物修复应当修旧如旧,不能破坏文物原貌。珠晖塔修缮工程存在以下问题:1.修缮过程中将第2-4层塔身打穿,形成几十个孔洞,千疮百孔,既破坏了宝塔的结构原貌,又严重影响整座塔的形象,破坏美感;2.焚烧炉平白无故消失,破坏既有文物。
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11月1日回复称,塔身孔洞应为原形制。
珠晖塔修缮工程启动前,塔身已存在部分孔洞。在修缮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对塔身孔洞进行了详细勘察,发现这些孔洞数量较多,深度均为1米左右,分布有一定规律,在同一外立面上呈对称分布。其中一部分孔洞被封堵起来,但根据孔洞周边灰缝可判断(封堵孔洞的青砖一部分是松动的,可以直接取出;另一部分虽是勾缝密实,但封堵洞口的只有一块砖,孔洞勾缝颜色也与周围差异明显),应为后期封堵。衡阳的来雁塔、岳阳的慈氏塔外立面也存类似的孔洞。因此,推测塔身孔洞应为原形制。
塔身孔洞功能未知。古建筑墙上预留的通孔功能多数是通风、排水、瞭望、射击,盲洞主要用途主要是龛洞、镶嵌洞、出檐构件插洞。珠晖塔的孔洞应该不属于以上几种情况,可能与该塔营造工艺有关。
不封堵孔洞符合文物保护原则。在珠晖塔修缮过程中,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就孔洞是否封堵进行了专项探讨论证,最终决定遵循不改变文物原形制、原做法的理念和最小干预、恢复原状的原则,在不影响文物结构安全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将后期封堵的砖块拆除,保持孔洞原貌。此举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文物的真实信息。
关于焚烧炉,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回复称,珠晖塔是衡阳市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9年2月28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珠晖塔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于2020年9月经湖南省文物局批准实施,并于2021年12月通过专家组初步验收。根据省文物局批复的修缮方案,周边的焚烧炉为后期违规加建的红砖砌体,与文物历史风貌不相协调,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拆除。
公开资料显示,衡阳三塔为来雁塔、珠晖塔、接龙塔。珠晖塔为雁城三塔之一,位于茶山坳镇藕塘村。珠晖塔在湘江东岸耒河口,与来雁塔对峙,雄踞江东岸之拜亭山上。
珠晖塔为清代安徽巡抚衡阳人王之春主持兴建,于光绪丁酉(1897)年建成。珠晖塔塔高35米,砖石结构,七层八棱,石阶旋梯。正门上方横额镌刻“珠晖塔”三字,两边雕刻对联:“高峙船山远绵学脉,流回耒水广助文澜”。塔尖铜顶,塔基四周刻有飞禽走兽图形,塔内拱门嵌有石刻碑文。
珠晖塔因地势高,晨迎朝晖,晚披彩霞,璀璨夺目,如珠玉生晖,故名之。衡阳市珠晖区亦因此塔而得名。珠晖区政府网站介绍,衡阳山川灵秀,文采风流,荟萃于湘江耒水之间。建珠晖塔与原来的来雁塔隔江相望,互为犄角,镇锁风水不致流失,使衡阳地气灵脉永葆不逊。
据衡阳晚报2021年8月报道,124“岁”的珠晖塔,停止对外开放,正在进行建塔以来的首次大修。在一层塔室的神龛正上方,发现了一个口含龙珠的龙首石雕。“龙能呼风唤雨,也能镇压妖孽,此处供奉龙首,显然是出于镇妖的目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说,古人相信洪水泛滥是因为妖孽作怪,建在水边的塔,一般多为镇妖塔。不过,从珠晖塔的对联文字和考古发现来看,柳肃认为珠晖塔不能简单归类为镇妖塔,它具有镇妖和培文风的双重目的,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涵。
根据前期考古探勘,珠晖塔下原本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院子。塔前原建有文昌阁,前为山门,中为珠晖塔,后为放生池,山门和珠晖塔之间有长廊相连,南、北厢为殿堂,周以围墙合围成一个院落。据衡阳日报社“掌上衡阳”2022年6月消息,珠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针对珠晖塔本体的修缮工程已完成,而塔院的修复工程将与珠晖山地森林公园项目统筹推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