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咨询真的会有用吗?
看过五年心理咨询,接触过不下十位心理咨询师,从叙事到行为主义,从人本到精神分析,发现我所接触的这些流派的核心都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决定论”,也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承认“精神创伤”的存在和威力,认为故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现在的“果”都是原生家庭这个“因”决定的,在这种语境下,我认为心理咨询没有用。
甚至以我的经验来说,即使认为心理咨询有用,到最后也发现那只是一种精神鸦片的幻觉,对真正的改变和成长没有效果,因为那些我接触的心理咨询最终都会给出这样的方向:“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甚至有些流派还用到“修行”来按时心理疗愈是一个需要人努力一辈子的事情,毕竟这个心理环境的语境基本都是:“你真的太惨了有这样的经历,你现在的痛苦都是因为你的精神创伤啊。”这样的安慰会让人觉得有种“被接纳”的满足感,因为有了“一辈子的修行”这种说辞又有了看到方向的希望感,觉得不断自我接纳不断自我觉察下去,“终有一天”可以找到自己所有的症结,通过所谓的“接纳自我”达到真正的对于“创伤”的疗愈。
我接触的所有心理咨询师都在跟我说“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我有一次跟着一个后现代叙事疗法的咨询师做了一年的咨询,一直在跟我说“自我接纳”,我就有无数的问题衍生出来,比如,我问,“不想自我接纳怎么办?”就告诉我说“接纳不想接纳的自己。”我尝试之后说,“大脑在打架,很烦躁怎么办?”回答说,“接纳烦躁的自己”,又问:“更乱了甚至有点心烦意乱怎么办?”答曰:“接纳心烦意乱的自己。”我:......后来我真的觉得,我这整整一年一周三百(当时还是2015年所以一小时三百)的钱,合着我来修玄学了?后来我努力尝试,真的有试过之后,才发现,我真的搞不定心理咨询难道是个玄学呜呜呜呜。
后来,五年求助无果的绝望把我送进了精神病院,兜兜转转才发现“接纳自己”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你要是怀揣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去自我接纳,那你根本没办法真正做到自我接纳;你如果怀揣着不改变的心态去自我接纳,那你提出“接纳自我”的命题根本就没有意义了呀。“接纳自我”就是针对各种心理问题难以自洽的局面提出的应对方法,看起来似乎政治正确,但操作起来却处处碰壁,所以我认为,“接纳自我”这个入手是有问题的。这是第一个心理咨询没有效果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前文所讲的“决定论”的核心,这也是没有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进入决定论的思路里,我们就会发现,当下的你由过去的经历决定,或者说影响吧,好的,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心理学常识里面,精神创伤确实存在,当下的你由原生家庭塑造,我们都认为是这样的吧?但是,这就有问题了,虽然大家都这样认为着,问题在哪呢?问题在于如此一来就没有办法进行真正的改变了。我们前文说过,改变自己的入口,我接触的咨询师给我的建议是什么?“自我觉察”+“接纳自己”+“一辈子的修行”,对吧?但咱们前文已经分析过,这样的方法实施起来四处碰壁,毫无技巧和方法可言,我现在看来,我以前那就是无头苍蝇原地打转,非常努力却非常痛苦,但这个痛苦又要“一辈子”,我就觉得很奇怪了。
另一方面,承认精神创伤的存在,虽然可能不是有意的,但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借口的问题,“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曾经被粗暴的对待过。”除了个性鲜明的精神分析,我接触的别的流派的大多数咨询师都是在帮你分析原因,但这就跟你感冒发烧了去看病,你说医生我头痛,医生说哦那是因为你昨晚受凉了,好了你可以走了。跟这个感觉差不多,尽管分析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教育方式改善教育方法,但是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呢?根本没办法解决,还多了一丝“人生谎言”的意味:“我有过惨痛的经历,所以我现在才这么痛苦/惨/自卑等等等’”,就造成了我们受过去经历和创伤支配的结果,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既然人生是一个故事,那么我们就会觉得,“未来肯定也就很失败很痛苦怎样怎样了。”决定论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人的能力,让人成为随机抽取的人生剧本的木偶演员,随着“命运”这根线随意摆弄,难以解脱。
在看不到未来、改变不了现在的绝望里,我们只能依靠所谓的“理解”“共情”在咨询室这一小地方找到一丝丝暂时的虚幻的满足感,就像“精神鸦片”一样,并且因为有了所谓的方法“自我接纳”“一辈子的修行”,所以我们还以为要一辈子这样痛苦下去呢。这就是我最后有自杀计划最终被送到精神病院的原因,努力但看不到出路的绝望感打败了我,我想放弃了。(我觉得很多非生理病变的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比如抑郁症,包括我后来的双相,都是因为前文分析的原因拖着了,要是早一点找到方法,也就早一点不再抑郁了。)
后来我有了转机,因为住院前后接触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他否定了决定论,提出目的论的思维方式;否认精神创伤的存在,认为过去并不存在,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改变也的很简单,只要你下定的决心。
所谓目的论,就是觉得,你现在的想法都服务于你的“目的”。比如,闭门不出的人,乍看之下仿佛是因为受到比如“父母虐待”的“精神创伤”而不得不闭门不出,但是实际上,因为现有了“闭门不出”的目的,才有了“受到虐待”的深刻记忆。理由有二:1、不是所有受到虐待的人都闭门不出,所以他闭门不出有很强烈的主观性,也就是说,他自己主动选择的闭门不出;2、记忆是根据目的而可以改变的存在,阿德勒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怀揣着“世界上人人都是我的敌人”的想法的来访者,回忆过去时,想到了小时候被狗咬的经历;然而在一段咨询之后,他的想法开始松动,不再抱有“人人都是我的敌人”这样的想法之后,他回忆起了自己被狗咬后被好心人送到医院的经历。看吧,记忆是可以改变的,试着想一下,会不会存在一个这样的人,他从小经受虐待,但还是努力向上奋进,最终成为了家人的阳关的人呢?《This is us》(我们这一家)里面的爸爸Jack就是这样的人呀。
尽管乍看之下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想,目的论是不是还蛮有道理的呢?
在这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有个逻辑悖论可能深信决定论承认精神创伤存在的朋友会自动忽略,我之前就是这样自动忽略的。我的某位咨询师说我的问题来自于我童年可能被性侵的经历,后来我因此自怨自艾很长时间,找的证据全是林奕含这种最终自杀死掉的公众人物,不断进行潜在自我暗示。我妈从来不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有一天问我说“你怎么不看看那些挺过来然后最终战胜了这个问题的人的经历呢?”我当时只觉得这话刺耳,觉得这是她在指责我,然后忘记咋回答了,反正没多久就忘记了这个刺耳的声音。我想说的是啥呢?就是说,既然不是所有被性侵的人都自杀了,那么仔细想想,被性侵必然导致自杀吗?或者说,过去的经历必然导致现在的痛苦吗?精神创伤一定存在吗?不是说人不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相反影响还很大,阿德勒认为大约十岁左右,人就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虽然当时选择的时候是无意识的,但确确实实是由人主动选择的,既然是主动选择的,那就有了改变的可能。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吧?
也就是说,决定论认为改变的方式是用一辈子的时间“自我觉察”“自我接纳”来踏上“修行”的道路,“你最终会上岸的”之类的,在佐以“理解”和“共情”的舒缓和心理支持,让你觉得咨询好像有用诶?但是,“对啊,不是你的错。”“有过那样的经历导致你现在这个样子。”“完全可以理解你”有什么用呢?反正我的经验是很痛苦。据我所接触的人来说,有些人就把这种原因归结为意识形态或者国情里面,总而言之是另外一种“人生谎言”了。
对于改变的问题,阿德勒认为,你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你下定了“不改变” 的决心:尽管很痛苦,但是原来的生活方式是让你熟悉生活方式,不管发生什么依靠过去的经验都是可以解决的,虽然维持原样很痛苦,但你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吧。在你意识不到的时候,你的惯性帮你做了选择,不是说大脑的本质是节约吗?人一天百分之九十的决定都是惯性。这个理由看起来蛮傻的,但是,当你不知道改变的原理是这些东西的时候,当这个脓包没有被挑破的时候,我们下意识还是保持原样——尽管痛苦的要去死掉了。
阿德勒还说了,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别笑,尽管听起来不靠谱,但是不是比一辈子的“修行”听起来更加实操一点呢?只要你有了改变的决心,那么任何所谓由创伤决定的心理模式都是可以改变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所谓“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当你有所决定之后,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所以这样一看,有了决心(岸健一郎和阿德勒所提倡的),有了自我分析(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在做的,不行的话可以跟我聊一聊,我自我分析五年了还是蛮有经验的),在另一种“目的论”的思维方式之下,对比曾经努力但碰壁的绝望、想自杀的决心,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改变难道不更简单一点吗?尽管看起来不靠谱,但是其实想一想,仿佛就是这个道理。
更多阿德勒思想,如果有人想看的话过几天我就系统的整理一下。其实不是阿德勒思想,是日本古希腊哲学家岸健一郎眼中的阿德勒思想,启发于岸健一郎研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后的著作《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两本书。我住院前看了三遍,中间隔了一年多,最近重新拾起来还是受益匪浅,在看第二遍,如果还有友友想看的话,求求点赞,孩子快哭死了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七个赞呜呜呜,看完之后整理出来一个体系,才能把这两位大拿的思想总结一二吧。
别的部分,比如阿德勒思想认为人际关系是所有烦恼的来源,也是幸福的来源;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是自由的表现;不要寻求被认可,而是要自我认可;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入口;对于教育而言,批评也不可以,表扬也不可以......之类的。
最后,这也是我自己接触心理学这么多年来的一些感悟和想法, 不成体系可能看起来还有点乱,希望读者大大不要介意;因为是我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嘛,所以可以说我很片面,期待指正和交流进步。
但是我确实用自己的经历认真思考过了,五年的咨询生涯里,不少人说我是“完美来访者”和“天才”,不是夸耀,而是来表明我对于自我救赎的努力和认真,但这份努力因为方法不适合我吧,最终却发展为进入精神病院,还好碰到阿德勒,要不然我要么自杀成功要么行尸走肉,哪还有现在的畅意生活。
仅代表我自己接触的咨询师,别的获得疗效的我也支持。未来也有计划了解所谓疗效的产生,毕竟我可以想当心理咨询师的女人哈哈哈哈哈,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希望在这个方面继续努力啦。
并不是否认痛苦,事实上我可谓资深痛苦体验玩家了,还彻底打算过自杀,自杀方式都想清楚了。以免有些宝宝误会我的观点,举例林奕含不是说她的痛苦和经历只是她的自杀的借口,不是这样的“强者逻辑”(尽管那本书里作者阐述观点时也被误认为是强者思维),我认为那些痛苦甚至躯体化反应(我也有过),都是非常真实存在的,否则也不会导致人想自杀。但是,我就是觉得吧,纯碎理智上我们不妨想一想一个问题,人类文明历时之久,难道你就确认你现在的痛苦是独一无二从没有别人体验过的吗?虽然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吧,但是纵观人类历史这么多年,无数前辈在不同的时代哭过笑过痛苦过成长过,你现在的处境一定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吗?我觉得一定是有的,只是一个信息差的问题,但这个信息差就很牛了,不妨看看我们周围多少人都是因为信息差而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中介的本质不就是信息差吗,但这一套一千万的房子四十万的佣金你还是要出,没办法。我过去五年的经历,那么痛苦没有解决办法吗?一定是有的,但我当时看不到,才有自杀计划嘛。
但我又觉得自己也蛮幸运的,我们心理学专业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上课前做读书报告,介绍书上的内容,我住院前通过这个契机有幸接触到了这两本书,接触了阿德勒思想,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破题技巧。林奕含的事情,我只觉得是因为信息差的原因,如果有人以为我就是在说她没有勇气或者懦弱,那我是万万不答应的,毕竟我差点也达成了她那样的结局啊。只能说是因为了解的知识太少(信息差)而进行的不那么明智的选择罢了,因为我一直坚信所有人在当下所做的选择都是ta能做到的最好,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即使用不努力的方式努力着。所以我觉得让阿德勒的思想让再多一点的人了解一下,可能就会拯救一个或者一些像我这样努力到绝望的人吧。如果可以的话真想穿越到她生前身边,好好跟她一起学习阿德勒思想,呜呜呜呜这么说可能有点傻,但可能这就能稍微表达一下我的心情了吧。
再次求赞,感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