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有个地名,听起来太让人毛骨悚然

 

在遥远的1368年,大明王朝崛起,而与此同时,蒙元王朝北逃至成吉思汗发迹之地——漠北。然而,在这片黄金的土地上,纷争不断。大明王朝对鞑靼人的不断进攻,使得瓦剌首领猛可帖木儿在部落纷争中崛起。

朱棣,大明王朝的皇帝,心怀忧虑。于是,公元1414年,他带领军队北伐蒙古,与瓦剌首领猛可帖木儿在今天的蒙古国乌兰巴托东激战。这场战役,朱棣大获全胜,迫使瓦剌向明朝屈服。太平、马哈木、把秃孛罗这三位瓦剌首领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分别成为贤义王、顺宁王和安乐王。

在这三位王中,顺宁王马哈木势力最为强大,倚仗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与蒙古各部族争夺蒙古大汗的位子。朱棣则不断进攻鞑靼,削弱了他们的力量。瓦剌看到时机,趁势南下,追击鞑靼首领本雅失里。不久,顺宁王马哈木去世,王位传给了儿子脱懽。脱懽是个狠角色,他在公元1434年杀死了鞑靼部落的阿鲁台,随后又杀害了明朝册封的太平和把秃孛罗两位王子。于是,脱懽掌握了权力,成为了丞相,同时想立元朝皇室的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

公元1439年,脱懽去世,儿子也先继承了他的事业,被称为太师淮王。瓦剌势力达到了顶峰。也先不满足于被明朝册封的世袭爵位顺宁王,他要南下与大明王朝一决高下。

这时的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的南侵,多次从明朝长城西部的一个关口出发。这个地方因为出关而以“击杀瓦剌人”而著称,被称作“杀胡口”。地理位置险峻,两侧高山对峙,山间有开阔的苍头河谷地。据记载,此地西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一里。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周二里。相近又有杀虎新堡,亦周二里,分边二十里有奇,形势最为扼要。

就在公元1449年,也先率领瓦剌军队进攻大明王朝。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出征,然而,明英宗朱祁镇并非明成祖朱棣,他的自以为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虏。之后,杀胡口多次遭受蒙古军队的攻击,甚至在公元1557年,明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杀胡口长达八个月之久。

隆庆皇帝与蒙古议和后,杀胡口成为互市的重要通道。位于山西朔州的杀虎口成为通往蒙古和俄罗斯的重要经商之道,吸引了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人前往谋生,从明朝时期开始,他们背井离乡,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而这时的西口指的正是这个杀胡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1925年,冯玉祥将军率领军队进驻杀胡口时,他觉得这个地方叫“杀胡口”实在令人不安。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大漠之间的交流,冯玉祥遵循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将杀胡口改名为“杀虎关”。

千百年来,充满纷争的杀胡口,终于有了一个不那么可怖的名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