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床的起源,告诉你古人怎么休息

 

我们常说,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觉。所以一张舒适的大床是温馨家庭所必不可少的器物。其实古人也是这样的观念,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床榻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改良,已经由单纯的生活物品,越来越成为了赋有文化气息的艺术品。结合文字记载与考古发现,我们聊一聊床榻的由来和变迁。

最早的床

从广义来说,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床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例如在半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过被火炙烤过的土台,约十几厘米高,非常光滑,平整。据考证,这就是当时人们睡觉用的床。虽然这样床有些粗糙和简陋,但至少证明了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也发现了和床有关的象形字。而在《诗经》的《国风·幽风·七月》中有这样的诗句: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现今我们发现最早的,与现代的床最为接近的实物,出现在战国时期。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发现了一张大床。这张床主体施有黑漆,并配有红色方形的云纹;床腿雕琢为长方卷云纹。

该床长2.08米,宽1.39米,而高却只有19cm,也就是0.19米。床的周围设有围栏,两边都留有上下床的缺口。

另外在对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出土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考古人员复原出2张豪华的漆木床。这2张床一大一小,通体涂有黑漆,除了床内侧,其他部位都用朱、赭两色绘制有龙纹和蟠螭纹,在大床的顶部还绘有一些神秘的疑似文字的符号。而这两张床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古蜀大床

古蜀小床

由此可见,至少在战国时期,床就已经成为了贵族阶层们的日常生活器物。

床与榻和椅

在《说文解字》中,对床的解释为:“安身之坐者”,《释名·释床帐》中是解释是:“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载也”。通过古人对床的解释能够看出,对具有坐或卧功能的器物都可以称之为床。所以古人对于床、榻、椅的称谓并不像现代人这样的分明,很多时候是混淆的。比如,起源于西汉时期,流行于唐宋元明清的胡床。

胡床可以说见证了半部中国古代史,在各个朝代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如果您认为可以在胡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恐怕会大失所望,其实胡床就是一种能够折叠,方便携带的椅子,非常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马扎。

明代不同形制的胡床

又如盛行于明清时期的罗汉床,虽然名字中有床,但却是放置在客厅招待客人所使用的,在其功能中,坐明显要多于卧。所以在归类中应属于榻这一类。而且一般认为罗汉床是由汉榻演变而来的。

虽然古人常常将榻和椅归类为床,但是三者却有着不同的起源。

前面说过,床起源于土台,这是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的。

榻的起源要晚的多,最初古人都是在地上铺一层席子,坐卧都在席子上,这种习俗被称为“席居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贵族为了区别于普通人,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就发明了一种木质的坐具。这种坐具比床要矮小,非常轻便,可以按需要随时移动,这就是榻的雏形。当然榻这个名字是到了西汉才有的。后来经过发展完善,出现了更大的榻,不仅能坐,而且还能卧,这便是卧榻。

罗汉床

椅子的起源还要更晚一些,是由西汉时期传入我国的胡床演变而来的。在西汉时期,仅有少数贵族家庭才会有胡床这种陈设,并不普及。到了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中原百姓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交流中,很快接受了胡床这种器物,并由此发展出了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椅子。同样,椅子这个名字是到唐朝才出现的。

时代的变迁

因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是跪坐在席子上面,日常的生活物品用不着摆放太高,所以当时的家具陈设都非常低矮。如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大床高度只有19厘米。但是长时间的跪坐会压迫血管,很不舒服。为此古人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发明了矮几,可以“凭几而坐”。但时间长了也还是累。

后来胡床的传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胡床的高度,使人们的双腿能够自然垂到地面,舒适性大为提高,所以大受欢迎。而为了适应人们坐姿的提高,家具陈设,包括床榻,也都逐渐的提高,甚至建筑结构都为之变化。大约在唐中期到北宋初期的这段时间,古人彻底告别了“席居制”,全部采用“座椅制”。此时的床榻,桌椅板凳的高度已经与我们今天基本相当。

宋朝开始流行的太师椅

而且从唐宋以来,床、榻、椅已经不单纯做为生活物品和身份的象征,更多的赋予其文化的内涵,直到今天依然传承和发展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