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聚能创新院:竞逐商业航天新蓝海丨锐力量④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马丽娜
从1957年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到1990年后商业航天概念正式被定义,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及卫星服务业慢慢惠及消费生活。
人们对星辰大海的迈进从来不只是求知与探索,更是科技与创新的新航向。
据欧洲咨询公司发布《2020年航天经济报告》显示,2020年包括政府航天投资和商业航天收入在内,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再创新高,达到3850亿美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至10月,我国商业航天赛道累计17个品牌产品完成22起融资事件,合计披露吸金17.95亿元。(数据口径:仅统计产品简介、产品标签包含商业航天、民营火箭、商业卫星关键词的品牌产品。)
尽管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但商业航天仍深受资本青睐。
今年7月6日,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破土动工,文昌国际航天城正成为商业航天赛道的“聚宝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业航天项目落地海南。
这其中,有一家多领域同步发展的海南本土企业也正在仰望星空,加速航天科技成果在海南的产业化进程。
“文昌超算一号”卫星效果图
聚焦航天数据链
稳抓稳打奠定产业基础
背靠海南现代科技集团的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能创新院”)是该集团拓展科创板块的重要布局。
聚能创新院2016年8月注册于海南省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海南省新型研发机构。
2019年1月,由聚能创新院参与研制的“文昌超算一号”商业遥感卫星,在CZ-11运载火箭的搭载下冲向深空,开启了向商业航天进军的序幕。
“航天产业是块儿大蛋糕,现在中国市场规模大概是两到三千亿元,2025年将达到上万亿,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同时,航天产业也是海南自贸港‘海陆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它将带动科创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决定向这方面迈进。”海南现代科技集团董事长邢诒川接受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邢诒川介绍,航天产业链体系复杂,产业链上游企业主要是卫星制造企业,中游主要是火箭生产和发射端企业,下游主要是卫星应用和运营企业。考虑到火箭链在国内尚不完全开放,而卫星链方面科技含量很高,并且发展的有一定阶段了行业相对成熟,所以海南现代科技集团将聚能创新院商业航天业务定位在数据链赛道。
在找准发力点后,聚能创新院整合本地资源和国内行业领先资源展开布局。
在“文昌超算一号”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后,2022年2月27日,聚能创新院再次发射“文昌超算二号”“文昌超算三号”,并与“文昌超算一号”实现组网成功,实现针对文昌及海南区域的每日13次的观测能力,实现海南省全域的月度一张图覆盖。进一步提升面向文昌、面向海南的遥感影像获取能力,且将大幅提升遥感影像获取的时效性和遥感影像产品的丰富性。同时,开发文昌资源环境监测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对文昌生态环境、非法采砂采矿等方面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与合作伙伴发射75个卫星,明年会达到138个卫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持续在这一领域发力。”聚能创新院副院长徐佳介绍。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大楼
串联航天产业链
探索大数据应用更多可能
在具备卫星数据收集、拍摄技术前提下,聚能创新院同步启动投资额超50亿的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项目,与华为、中科曙光、浪潮、新华三技术等50余家业内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开展相关业务。进一步推进地面接收、综合处理数据、数据运用等工作,全面链接起航天大数据链,形成完整的“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级算”和“政企用”产业格局。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以航天超算中心为龙头,以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保障,优先服务航天信息科技、航天空间信息、航天装备设计、航天生命科学四大产业。将形成国际航天城航天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平台,为卫星发射、商业航天、空间信息、遥感遥测、航天科创、生命科学、装备设计以及终端制造等航天新兴领域提供超级计算及大数据分析能力。
待项目建成后,可容纳服务器机柜数量约1800台,将部署256万个运算核心,形成2.5PF主机规模(2500万亿次/秒),可基本满足未来5年文昌及海南航天产业的超级运算及数据分析需求。
“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底正式开始运营。”徐佳表示,该项目的建成将助于文昌航天大数据应用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能更快建成覆盖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全行业的航天大数据应用平台系统,全面服务海南自贸港、全国各省市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在农林、水利、环保、交通、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150余项类别的精准服务。
“在技术层面我们已经开始推进后半场的工作,比如有关部门的立法、调研、评估再到试点等等。”徐佳说。
当前,聚能创新院与其合作伙伴也正在加快卫星星座组网。
“从与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一起,推动建设文昌卫星遥感应用产业示范区,再到建设文昌航天遥感卫星运营中心和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都将引导我们成为国内卫星遥感产业的先行者和奠基者。对于外部市场环境,我们有优秀的合作伙伴,也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有信心和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徐佳介绍。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效果图
培养人才孵化项目
多领域协同发展
在聚力进击商业航天产业的同时,聚能创新院还定位有大健康、传感器、新材料等重点研究方向。
2022年3月,聚能创新院被评为海南省国际设计岛示范基地,2022年11月,聚能创新院旗下聚能创新工业设计中心被评为海南省首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据了解,聚能创新院目前已有单导、十二导监护仪、塑料快检仪、资源环境监测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多个重要成果。目前已申请专利656项:有288项已获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51项(3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欧洲发明专利)专利。
在大健康领域,已研发出适合居家的小型心电类、血压类、血氧等多款健康检测产品。现已掌握的心电硬件关键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标准,其中单导心电仪和十二导心电仪已获得海南首例医疗器械二类认证。
新材料研发领域,聚能创新院自主研发EAA水性乳液,数码底胶印刷涂布液,POVH乳液,水性丙烯酸乳液,目前已在食品、医疗器械包装等方面应用。
在吸纳、培养人才方面,聚能创新院通过孵化以科技人才为主的业务科技公司对成果进行转化,科技人才持有科技公司的一定股份的模式推进先进技术和项目的延展。
“从资产的运作和科技公司的发展角度而言,他们也要对接资本市场,而且是持续的融资。因此我们针对每一个独立的好项目、好团队,最后都会形成独立的科技型的企业,不断地往下孵化。”徐佳说。
“未来,我们将坚持在环保新材料、航天大数据、社区大健康、科技绿建筑、水产生态养殖领域的深度孵化,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与海南产业相结合,完成示范应用及推广。”徐佳介绍,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聚能创新院将在资产管理、知识产权、投融资、法律支持等方面做足功课,为国内外中小企业落地海南提供更大的平台,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