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宿迁人在海外 许冬:赤子情怀在“化学反应”中放大

 

宿迁网讯(记者 方光亮)“转眼间,我已经离开家乡26年了!在北京、密歇根、麻省三地求学,职场拼搏顺逆起伏,也算经历了不少事情,最让我震撼的是每次回国,看到家乡的巨变!”记者通过微信采访许冬时已是美国麻省的深夜。经过实验室一天的忙碌,许冬的思绪再一次回到了故乡的那个小镇:“都在进步,家乡比我个人进步更快更全面,很遗憾没能参与其中,但愿今后能有机会回报养育我的家乡!”

许冬,生于1975年,泗洪县青阳街道人,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麻省剑桥市百健制药公司的研发专家。

“炒田螺”与“学习进步奖”相伴的清华时光

1986年秋,许冬开始了在泗洪中学长达六年的学习。初中三年依次增加英语、物理、化学三门新课程,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小的“挑战”,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督促下,许冬成绩优异。高中一年级结束时文理科分班,因为对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许冬犹豫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班。

许冬说,他的父亲是洪中1966年“老三届”毕业生。父亲毕业26年后,许冬替父亲实现了当年的理想: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从苏北小城到首都北京,这是许冬人生的第一个大跨越,也是一个考验:那年清华大学生物系录取的32名同学当中,许冬的成绩是倒着数的,计算机、动手实验、英语全面落后。五年的大学时光,许冬两次荣获系里为鼓励进步最快的学生而专门颁发的学习进步奖。

大学最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许冬是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副主任、分子酶学家周海梦教授的实验室度过的。平易近人、和蔼宽厚的周教授亲自指导了许冬的本科毕业论文《含锌水解酶的共价修饰和反应动力学》,并手把手教给他蛋白质提纯的诀窍。“闲暇时,实验室的师兄弟们会相约出清华西门,到隔壁的圆明园捞田螺,带回来剪尾、吐泥,然后周老师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他福建老家的特色炒田螺……”回忆起当年的清华时光,许冬说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的清华大学生物系规模虽小,却汇集了众多学术领袖和精英,其中多数人都有国外学习、深造的经历。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周海梦教授,他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后,也曾去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习。在这些前辈的鼓励和帮助下,许冬也申请并得到了几所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学习机会,最后,他选择了美国中西部的密歇根大学。

1997年8月19日,许冬在北京首都机场和父母告别,转身之际听到老父亲喃喃低语:“自立了啊……”

那一年,许冬22岁。

“双沟大曲”与“Yellowtail”碰撞出的忘年之交

从1997年秋开始,许冬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系学习,师从文森特·梅斯(VincentMassy)和戴维·巴鲁(DavidBallou)两位教授,探究方向是核黄素氧化还原酶的反应机理。这两位为人正直、学识渊博的导师,一直保持着进实验室工作的习惯,所以总是能及时有效解答和指导学生,甚至会自己维修各种仪器设备。

梅斯先生是国际知名的生物物理学家(身兼英国皇家学院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比许冬年长近50岁,和国内的邹承鲁院士(周海梦教授的导师)是剑桥大学的同学。梅斯先生收许冬做了“关门弟子”,他非常喜欢许冬带到美国的双沟大曲,说“能喝出甜味”。同时,梅斯先生也会向许冬推荐家乡(澳大利亚东南部)特产的Yellowtail(黄尾袋鼠)牌葡萄酒。就这样,一份“双沟大曲”与“Yellowtail”碰撞出的异国情谊就这样开始了。

风趣幽默的巴鲁教授最擅长前稳态动力学。巴鲁教授对学生的态度,翻译成汉语就是“师徒如父子”。在密歇根那几年,每逢感恩节,许冬就受邀去巴鲁教授家做客,从此成了他们全家的朋友。

2003年夏天,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许冬加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利帕德(StephenLippard)院士的实验室,开始独立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是用核酸干扰(RNAinterference)的手段研究顺铂类抗癌药物与细胞核内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两年多后,许冬转到同一地区的布兰代斯大学,用转基因动物模式研究人类的遗传性眼病。

2008年春天,摆在许冬面前的职业道路有两条:一是去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或中西部(堪萨斯)的大学任教;二是留在波士顿,进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公司开发病毒类传染病的诊断仪器。经再三考虑并听取朋友意见之后,许冬选择了工业界的位置。

“聚合酶链反应”与历史纪事交织的异国岁月

从2008年春开始的五年内,许冬在诊断行业研发设备和试剂,前后换了四家公司,主要方向一直是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为手段,通过检测病毒/病菌的核酸(RNA)来确诊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流感、败血症等),或调查病人的遗传学背景(尤其是原致癌基因的点突变情况)来实现相应抗癌药物的伴随诊断(CompanionDiagnostics,通常所说的“对症下药”)。

2013年3月,许冬开始在百健制药公司(BiogenInc.)的分析发展部(AnalyticalDevelopment)工作,离10年前做博士后的麻省理工学院只隔了两条街。许冬的职业生涯在百健制药公司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公司引入了全新的自动化免疫电泳设备,全面接管了本部门的试剂(包括外包生产和数据库管理),建立和发展了蛋白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凝血因子、干扰素等)和基因疗法(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细胞活性、核酸和免疫定量、化学分离(层析和电泳)等多种分析方法,这些成就陆续在学术期刊和研讨会公开,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月(公元817年11月)十二日,官军在李进诚指挥下猛攻蔡州牙城,火烧其南门……十三日,吴元济被押解送往长安,李愬差人向裴度告捷。同一天,申、光二州两万多淮西官兵相继向李愬投降。李光颜骑马驰入已经无人指挥的洄曲叛军营地,喝令他们集体缴械。历时三年多的淮西战争胜利结束,中原腹地从李忠臣以来长达52年的割据状态结束。”这段有着刀光剑影、充满历史沧桑的文字,节选自许冬利用周末和晚上在手机上写下的长篇历史纪事《中唐烽火》中的章节。许冬说他酷爱中国历史,工作之余写下了四部以“削藩”和“统一”为主要题材的历史纪事本末,总计约15万字,以连载的形式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守在微信朋友圈等着许冬“下回分解”,已成为许多美国华人朋友的一个习惯。

“在海外,台独势力猖獗,作为久居海外的华人,我选择用中国历史、用汉字影响身边的人,凝聚支持祖国统一的正能量!”隔着电脑屏幕,记者强烈感受到了许冬那份浓浓的赤子情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9783.html